右

汉语汉字
右,读音为yòu,为多义词,英文中为right。中国汉字,有很多意思,如与左相对等。
  • 中文名:右
  • 拼音:yòu
  • 部首:口
  • 五笔:DKF
  • 仓颉:KR
  • 郑码:GDJ
  • 字级:一级(编号0217)
  • 平水韵: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
  • 名称:右
  • 笔画:5
  • 部首笔划:3
  • 四角号码:40600
  • 注音字母:ㄧㄡˋ
  • 造字法:会意字、形声字
  • 结构:合体字,半包围-左上包围结构
  • 统一码:基本区-53F3
  • 异体字:?

字源演变

表方位的“右”甲骨文作“又”(图1),西周金文(图2)始作右,从又象形表意同时兼声。甲骨文“右”字与作“左”字正好互相对应。与“左”字一样。早期的?(左)、又(右)二字,是像左手、右手之形。意义经过引申,又用来表示方位之左右。唯其意义代表方位,字形方位成了二字辨析的重要依据。但商周时期,偏旁部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方位排列也未有严格的规范,正书、反书常混着使用,《说文解字》有“右”字的初文作“又”,也有另一个“右”字。许慎对“又”的说解是:“手也。象形。”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当即今之右字。”从此可知,古人曾经以此字表示过广义的、不限左右的“手”的意义,而且后来用作动作行为多次重复的“又”,只是其本义的假借。因此辨析?、又二字的最主要标准是上下文的文义。

“右”字下部的“口”是西周时期出现的。这个“口”在上古文字里,既表示人的嘴巴,也表示釜形和方形的器具,还表示建筑物的一个部分。有人认为,“右”字之所以要以“又”(手)下加“口”来构形,是因为从古至今,人们绝大多数都是以右手持器物(“口”)工作劳动的,故在“又”下加“口”以表示“右”。也有人认为“口”仅仅是一个区别符号。“口”在文字的演变中,常常作为装饰符号或区别符号,与口舌之“口”无关。“右”字就是在“又”上加一区别符号“口”来分承“又”的“左右”之“右”义和“佐佑”之“佑”义。如班簋左、右作图A、图B,两个部件的方位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而部件“口”是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元年师兑簋“左右”连用作图C、图D或图E、图F,“口”起区别作用。《说文》以“右”为“佐佑”之“佑”的本字,对“右”为什么多用为“佐佑”之“佑”不易说通。“左右”与“佐佑”都是常用义,所以,又从“右”分化出“佑”,来分承佐佑义。总之“右”和“佑”都是从“又”分化出来的区别字,它们都分承了早期“又”字的部分语义,使文字表义更加清晰。

到了战国时代,偏旁部件在区别意义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左”、“右”二字的构成上体现为:以“工”部件为左的标志,以“口”部件为右的标志,不再靠手的方向来表义。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右yòuㄧㄡˋ

面向南时,西的一边,与「左」相对:~手。~边。

地理上指西方:山~。江~。

指政治思想上保守或反动的:~倾。~派。~翼。

古代称等级高的:~族。~职。无出其~(没有高过它的)。

崇尚,重视:「窃以~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

古同「侑」,劝酒,劝食。

古同「佑」,帮助,偏袒。

详细释义

右yòu

〈动〉

(会意。从口,从又(手)。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助;帮助。后多作「佑」[help]

右,手口相助也。——《说文》。字亦作佑。

右者,助也。——《易·系辞》

以左右刑罚。——《周礼•士师》。注:「左右,助也。」

王右伯舆。——《左传•襄公十年》。注:「助也。」

保右命之。——《诗·大雅·嘉乐》

又如:右援(援助;引荐);右序(辅助;佑助);右饷(谓享受祭献,佑助降福);右与(佑助,帮助)

尊崇;崇尚[respect]

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淮南子》。高诱注:「右,犹尊也。」

又如:右鬼(尊崇鬼神);右贤(尚贤,尊崇贤能);右文(崇尚文治);右武(崇尚武功)

保佑。后作「祐」[blessandprotect]

祐、右实同字。今据许书,凡助为右、为佑,神助则为祐。——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保右命尔。——《诗·大雅·大明》

维天其右之。——《诗·周颂·我将》

是天反复右我汉国也。——《汉书•翟义传》

通「侑」。劝食[urgesb.todrinkorwaiton]

一朝右之。——《诗·小雅·彤弓》

既右飨之。——《诗·周颂·我将》

以享右祭祀。——《周礼•春官·大祝》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于救切(yòu)

右,助也。从口从又。

【卷三】【又部】于救切(yòu)

右,手口相助也。从又从口。

〖注释〗徐锴注:“言不足以左,复手助之。”徐铉注:“今俗别作佑。”

说文解字注

【卷二】【口部】

右,助也。从口又。

段注: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为又字,则又制左佑为左右字。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卷三】【又部】

右,助也。

段注:李焘本及《集韵》如是,今二徐本皆作手口相助也。

从又口。

段注:按,又下曰厷、曰叉、曰㕚,自臂指言之,以又下象臂、上象指也。不当早厕从口之字。口部有此字,云:“助也,从口又”,主谓以口助手,不当入此谓手助口,宜删。

广韵

云久切,上有匣‖又声之部(yòu)

右,左右也。又汉复姓,五氏。《左传》宋乐大心为右师,其后因官为氏,汉有中郎右师谭。晋贾华为右行,因官为氏,汉有御史中丞右行绰。何氏《姓苑》有右闾、右扈、右南等氏。

于救切,去宥匣‖又声之部(yòu)

右,左右。又于久切。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右·康熙笔画:5·部外笔画:2

《唐韵》于救切。《集韵》《韵会》尤救切。《正韵》爰救切,并音峟。与祐、佑通。《说文》:助也。《尔雅·释诂》:右,导也,勴也,亮也。《书·益稷》:予欲左右有民。注:左音佐。《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诗·大雅》: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又左之对也。《书·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礼·少仪》:赞币自左,诏辞自右。注:立者尊右。

又上也。《前汉·公孙弘传》:守成上文,遭遇右武。注:师古曰:右亦上也。

又《循吏传》:文翁以为右职。注:师古曰:右职,县中高职也。

又强也。《后汉·明帝纪》:无令豪右,得固其利。

又官名。《周礼·夏官》:司右,掌郡右之政令。注:羣右,戎右,齐右,道右也。又姓。《正字通》:汉右公弼,宋右嘉祥,明右巖。又《广韵》:汉复姓五氏:《左传》宋乐大心为右师,其后因官为氏,汉有中郞右师谭。晋贾华为右行,因官

氏,汉有御史中丞右行绰。何氏《姓苑》有右闾、右扈、右南等氏。

又山名,兽名。《山海经》:长右之山有兽,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

又与侑通。《周礼·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注:右读为侑。劝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云久切,音有。义同。○按《集韵》有上去二音,义实相通。《正韵》於上声训左、右手,去声训右、助,二音分二义,非。

又叶以周切,音由。《诗·周颂》: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按《唐韵正》音以。今从朱注。

又叶羽轨切,音以。《诗·卫风》: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弟叶满彼反。《秦风》:溯徊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宋玉《笛赋》:隆崛万丈,盤石双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按《唐韵正》云:右古音以历引经传子集证之,是直当读作以,非止叶音矣。

又叶于记切,音异。《诗·小雅》:我有嘉宾,衷心喜之。钟鼓旣设,一朝右之。喜,叶去声。

徠又冄頭條叶演女切,音与。陆云《陆丞相诔》:乃干中军,入作内辅。公侯陟降,在帝左右。

《说文》:本作?,从口从又。徐锴曰:言不足以左,复手助之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