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鲇鱼

台风鲇鱼

2010年第13号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鲇鱼(英语:Typhoon Megi;国际编号:101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5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Juan),为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最强风暴,其中心10分钟最大风速达230km/h,一度是1979年台风泰培以来,西北太平洋最强的台风,但于2013年被台风海燕超越。鲇鱼是由韩国所提供的台风命名,是鲶鱼的意思,中港澳都译作鲇鱼,台湾则译作梅姬。该台风产生于2010年10月11日,18日登陆菲律宾吕宋岛,23日登陆中国福建,24日消散。鲇鱼的强度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中第3强,重创菲律宾吕宋,并一度对华南构成严重威胁。
  • 中文名:台风鲇鱼
  • 外文名:Typhoon Megi
  • 别名:台风鲶鱼

现象描述

“鲇鱼”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为热带风暴,之后一路走强,成为1990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最强的台风,也是今年以来全球海域最强的台风。它的强度发展非常快,从台风发展为强台风用了39个小时,再发展为超强台风用了12个小时。“鲇鱼”还有一个特点是,移动路径比较稳定,基本以每小时15~25公里的速度稳定地向偏西方向移动。

命名由来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的。

2010年第13号热带风暴“鲇鱼”,国际编号为1013,英文名Megi。该名字来源于韩国,意思就是鱼。

今年13个台风名称及日期如下:鲇鱼2010.10.20;马勒卡2010.9.26;凡亚比2010.9.21;莫兰蒂2010.9.10;玛瑙2010.9.7;南川2010.9.2;圆规2010.9.2;狮子山2010.9.3;蒲公英2010.8.25;电母2010.8.11;灿都2010.7.23;康森奥2010.7.8;麦斯2010.3.26。

发展过程

2010年10月11日,热带扰动90W于关岛西南处水域形成。翌日12时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10月1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为90W升格为热带低压,为其本年记录第15个于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15W)。同日下午,JTWC为15W升格为热带风暴,而JMA也于晚间为15W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鲇鱼”。15日下午被香港天文台升格为一股台风。16日晚上升格为强台风。17日日出前香港天文台升格为超强台风。

在10月18日上午6时,JTWC给予1分钟平均风速为160海里/小时、CWB资讯为十分钟平均风速65米每秒,气压895hPa、JMA给予10分钟平均风速为125海里/小时,气压885hPa、CMA给予2分钟平均风速为72米/秒,气压895hPa。日本气象厅表示鲇鱼10分钟平均风速125海里/小时和台风中心气压885hPa(18日早上8时),成为自1982年8月的台风贝芙(Bess)和1984年10月的台风云妮莎(Vanessa)以来,西北太平洋地区风速最高气压最低的台风。

10月18日上午11时,鲇鱼登陆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对当地造成重大破坏,其风眼甚至在登陆后亦未立即消失,足见其威力惊人。后来鲇鱼结构受损,强度大幅下降,香港天文台把鲇鱼降级为强台风。

10月19日,鲇鱼离开菲律宾,进入南中国海,不久后重新增强为三级台风。但鲇鱼在南海缓慢北移,并再次转趋减弱,香港天文台在10月22日傍晚把鲇鱼降格为台风。进入南海后鲇鱼先向西推进,之后转向北或西北偏北移动。鲇鱼在10月23日下午1时10分登陆福建南部。10月23日被日本气象厅降格为强热带风暴,CWB并在24日2时降格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于10月23日9时(UTC)发出最后警告,在24日已于福建省漳州市消散。

其后,于香港天文台所发布的《2010年热带气旋年刊》中,香港天文台把鲇鱼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上调为每小时270公里。

预报预警

菲律宾

在10月16日上午1时,即此台风进入菲律宾的警告范围时,首个警告随即发出。据报当地认为此台风可能与2009年严重破坏当地的台风凯萨娜一样,会引起超大量的大雨。当地的红十字会已预料由于其越来越接近吕宋,故会在当地横冲直撞;此外,亦已预备好在有需要时紧急撒离。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已发出公众的警告信号,并预料将在10月18日登陆,并将每小时更新台风动态。已告知伊莎贝拉省和卡加延省的农民,要求他们在星期一以后不要出海钓鱼,直到台风登陆离开,才能回到海上工作。

10月16日晚上,菲律宾总统呼吁公私营团体合作,令伤亡人数达至最低。

中国

澳门当地悬挂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一号风球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在10月19日19时正悬挂一号风球,曾多次表示会视乎情况改挂三号风球及有一半机会改挂八号风球的可能性,但风暴期间只维持一号风球,最后由于台风已经登陆,于10月23日12时45分取消所有警告信号。

香港当地发出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三号强风信号

香港天文台于10月20日下午4时35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当时鲇鱼集结在香港之东南偏南约570公里。天文台表示当晚发出三号信号机会不高,但当晚鲇鱼开始稳定北移,并有重新增强之迹象,同时影响华南的东北季风亦有所增强,横澜岛及长洲间中吹强风,天文台一度表示要提早在晚间考虑发出三号热带气旋信号;最后天文台表示在翌日(10月21日)早上6时前发出三号信号。天文台于10月21日凌晨5时40分发出三号强风信号,当时鲇鱼集结在香港之东南约480公里。当日本港普遍吹和缓至清劲北风,离岸海域吹强风,高地间中吹烈风,天文台表示三号信号将整日生效,当日发出八号信号机会不大。大帽山及大老山测得的最高一小时平均风速分别为每小时59及62公里。

中国大陆中央气象台于10月18日18时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同日广东省防总会后傍晚6时启动防风3级应急响应,翌日早上8时半中国气象局启动了重大气像灾害3级应急响应。

10月19日,政府要求所有渔船在当天傍晚前回港避风,以免受高达5-7米的大浪影响。

广东省气象局于2010年10月17日10时30分起,启动气象灾害台风4级应急响应,再于2010年10月18日16时30分起为3级应急响应,并于2010年10月19日15时30分起为1级应急响应。

在10月22日21时,台风鲇鱼集结在厦门以南约240公里,即在北纬22.3度,东经118.4度附近,预料向北移动,时速约12公里,靠近福建沿岸,并继续减弱。10月23日12时55分,鲇鱼在福建漳州市漳浦县深土镇沿岸登陆,并集结在厦门之西南约70公里,预料向北移动,时速约12公里,进入福建内陆,并逐渐减弱。在10月24日上午5时,热带低压鲇鱼集结在厦门之西北偏北约70公里,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约为每小时55公里,预料向北移动,时速约10公里,移入福建内陆,并逐渐减弱中。

灾害影响

菲律宾地区

10月17日自从数以百计的民众知悉此台风已被升格为超强台风(5级台风)之后,便开始离开家园,同时当地亦发出三号台风警告信号,虽然政府已准备好应对此台风,但数以千家的家庭亦继续同时撤离。超过18个省市已经警告此致命的台风将会接近当地,而卡加延省已率先在10月17日体验强风。当天稍后时间,所有官立学校学院已宣布停课。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亦于同日当地下午对受影响人数多于700万人的地方发出四号台风警告信号。

在接近登陆之时,其强烈雨带已开始穿越吕宋,造成山洪暴发。有一人在10月18日下午于土格加劳被淹死。

稍后,此台风在当地时间早上11时25分于吕宋岛东北部伊莎贝拉省伊拉甘登陆。受台风影响,大量飞往当地北部的航班取消。由于已有一人死亡,当地总统严厉地下令所有政府机构看有没有其他人在台风中死亡,亦表示其早前的“零伤亡政策”是失败的。据估计,菲律宾可能有超过600,000吨松散的农作物被台风所破坏;亦因此台风影响,当地所有官立学校学院维持关闭。台风登陆后,卡加延省许多村民走往高地避险,因为下雨对吕宋岛部分地区造成非常的严重山洪暴发、山体滑坡。超过1000名市民因台风造成船只搁浅而被困,同时再多两人受伤,另外当地的红十字会派出water search and rescue队伍到卡加延省进行抢救行动。

10月18日稍后时间,伊莎贝拉省已渡过台风的影响,而台风已登陆。同时,再多两班菲鹰航空航班受事件影响而取消;通信亦因台风而被中断,当地希望使用5天时间来解决,另外再有一人被确认因山洪暴发而死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开始监测行动,并表示会在有需要时作出协助,而有一名小童亦受伤。

台风吹袭了大部分菲律宾北部的农业地区,包括伊莎贝拉省及卡加延省,均是挂起4号台风警告信号,这两个是菲律宾地区水稻出产最多的地方;此外据报导,当地的树木被连根拔起,屋顶亦被吹走。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在台风减弱后降低台风警告信号,现时已经没有地方仍挂起4号台风警告信号。死亡人数已增加至13人,雨势不断,逾万人住在庇护中心。当地同日继续受台风的强风影响。当天继续有超过20万人无家可归。由于台风在南海移动缓慢,当天在台风登陆两天后仍感受到台风的威力。

日本

受到台风的外围环流影响,部分地区暴雨成灾。位在日本本岛南端的奄美大岛,受台风“鲇鱼”外围环流影响,短短24小时降雨量达900毫米,是当地年均雨量的三分之一,创下有气象纪录114年来的最高纪录。日本气象厅表示,鲇鱼所带入的南方暖湿气流,使属于鹿儿岛县的奄美地区连日下雨,引发水浸和山泥倾泻,最少2死1失踪。

中华台北

宜兰县由于受到台风及东北季风所造成的共伴效应影响,使得台湾迎风坡的宜兰、花莲地区降下豪雨,宜兰县各地均传出淹水的灾情。宜兰县政府宣布于10月21日下午14时30分后停班停课。包括宜兰市、罗东镇、五结乡及三星乡都传出淹水灾情。

苏澳镇由于台铁苏澳新站以北、南澳车站以南出现罕见的铁路淹水灾情,58次莒光号、1094自强号、2728电联车受其影响受困于永乐车站。苏澳更出现纪录以来第三高的降雨量,一小时降下181.5毫米的雨。苏澳白云寺发生土石流,9人死亡。

苏花公路主条目:2010年苏花公路游览车事故

台九线苏花段多处坍方中断,造成多辆车辆受困。一辆搭载创意旅行社旅行团的游览车,在台9线苏花公路遭落石击中后坠崖,造成26人死亡。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