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

汉语汉字
可[1](拼音:kě、kè)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可”的本义一般认为是同意、许可;一说本义为歌唱。由“同意”引申用作意动,表示适合,又引申为对着。又表示能够、可以,作助动词。由许可还引申指值得或应该。“可”又用作副词,表示转折的意思,相当于“但、却”。“可”还用在数词前,表示约数或大约。“可”在现代汉语中常作副词,用来强调语气,表示反问、出乎意料、感叹。以上所有意义都读kě。在“可汗”“可贺敦”(可汗妻)等古代北部几个少数民族的称呼用语中,“可”读kè。
  • 中文名:可
  • 拼音:kě、kè
  • 部首:口
  • 字级:一级字
  • 平水韵:二十哿
  • 名称:可
  • 英文:may,can,-able;possibly
  • 注 音:ㄎㄜˇㄎㄜˋ
  • 部外笔画:2
  • 总笔画:5
  • 五 笔:SKD
  • 仓 颉:MNR
  • 郑 码:AIJ
  • 笔顺编码:12512
  • 四角号码:10620
  • UniCode:CJK
  • 统一码:U 53EF
  • 结构:半包围

文字源流

可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作图1、2,由“口”和“丂(kǎo)”(“口”旁边的部分)构成。学界对“可”本义的探究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可”是形声字,其中“口”作形旁,以示与说话发声有关,“丂”作声旁表音。“可”字声符“丂”在先秦虽以居“口”形之右为常例,但也时有反向居“口”形之左者,殷商及春秋战国都有其例,古文字正反多无别,此所谓反“可”并非《说文》新附字所云“反可”的“叵”(pǒ)字。“可”字古今变化甚微,值得注意的,一是春秋战国时代常在顶端增添一短横为饰(图4、7、11),二是声符“丂”的垂竖尾端从殷商晚期就渐向左偏转,两周从之,只是小篆在左转后又向右弯转。秦汉隶书承先秦笔势(图11-12),汉隶收笔尾端逐渐上挑(图12-13),至楷书演变为一竖钩。《说文解字》:“可,肎也。”“肎”是“肯”的异体字,本义表示“剔除附着在骨头上的肉”,引出“分解”的意思;又引申为“恰到好处”,常用词“中肯”就是这个意思。说“可,肯也”,就是说“可”与“肯”在“合宜”“肯定”这些义项上相通,由此可知,“可”的本义应该是“适可”“许可”。

还有一说,“丂”是“柯”的本字,指花草树木的枝茎或斧头的斧柄,斧头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因此“口”和“丂”这两个部件结合在一起则整体表示歌以助劳的意思。这个义项后来由“歌”继承,此后“可”才有了许可、赞成的意思。由两个“可”组成的“哥”,《说文解字》也解释到:“哥,声也”,也就是发出声音的话语,自然也包括唱歌在内。所以“哥”在古代就是唱歌,与“歌”同一个意思,直至后来“歌”字的出现,“哥”的这一义项才淡去,指同辈或同族中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但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哥”已经成为熟人之间的称呼语,并不反映年龄的大小差异。

也有人认为“口”上方的符号一横一折是用来表示人的手掌或右臂弯曲的形状,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人们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用手捂住嘴,低声交谈或者防止咳嗽。古人在伏击野兽或偷袭敌人时,要隐蔽自己因此不能发出声音。由此,“可”的本义是指许可,准许、两个“可”重叠在一起,表示双重许可,那也就示意可以发出声音放声歌唱,这就成为“哥”的来历。

“可”较早的意义是作为动词,表示能,可以,其余义项“许可、赞成、合适、应该、是、对,值得,堪等”,皆是其引申义。无论“可”的本义是“歌唱”还是“许可”“赞成”,都可以将“可”作为动词来研究。“可”在使用过程中,从动词演化为助动词,虚化为副词,甚至逐渐变为构词的词缀。“可”在先秦作助动词的用法,汉代由于语境影响产生了作反诘副词的功能,唐代这一功能进一步发展,引申出作否定副词、疑问副词和强调语气副词的功能,其中“可”表强调的用法在语义转折这种特定语境影响下,引申出转折功能。

现代汉语中,“可”已经很少单独使用。可+单音节动词,表示意愿或者情感,如“可悲、可爱、可恨、可怜、可靠、可行”;可+单音节名词,表示合适,如“可心、可口、可意、可人、可身”。有时“可”又出现在其他语素的后面,如“认可、许可”。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动词

表示同意,许可

approve;

permit

《史记‧秦始皇本纪》:“制曰:‘可。’”

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一》:“庭玉他日或可予斯言,或笑而哀之。”

许可;认可;不置可否;模棱两可

助动词。表示许可或可能,跟“可以”的意思相同

can;

may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这虽然只是一个轮廓,但那地方一切情景,却浮凸起来,仿佛可用手去摸触。”

可行;可靠;可大可小;有机可乘

谓认为是;认为对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

助动词。值得;应该(多跟单音动词结合)

deserve;

need;

should

唐·王昌龄《宿裴氏山庄》诗:“遂解尘中组,终南春可游。”

《史记‧陈丞相世家》:“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

张天翼《皮带》三:“可纪念的一天。”

可爱;可敬;可怜;可歌可泣

符合;适合

accord with;

《荀子‧正名》:“故可道而从之,奚以损之而乱?”

唐·韩愈《王氏墓志铭》:“吾求妇久矣,唯此君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

可口;可体;适可而止

适宜;相宜

《礼记‧学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然则王若欲置相于秦,则莫若向寿者可。”

(病)痊愈(多见于早期白话)

recover

《南史‧王茂传》:“遇其卧,因问疾。茂曰:‘我病可耳。’”

明·徐榜《济南纪政‧回生》:“徐生病可,述其事告太守。”

当;对着

唐·白居易《宿张云举院》诗:“不食胡麻饭,杯中自得仙。隔房招好客,可室致芳筵。”

助动词。“不可”之省

《尚书‧尧典》:“异哉!试可乃已。” 孙星衍注:“史迁作‘试不可用而已’。”

介词

〈方言〉表示在某个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尽(jǐn)着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五:“老初也暴跳起来,大嗓门可劲地叫道:‘把她捆起来,这老反动派!’”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一:“白大嫂子在院子里可嗓子叫唤。”

形容词

是;对;适当

correct;

right

《韩非子‧南面》:“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

寻常。形容轻微

宋·陈允平《江城子·东风吹恨上眉弯》:“瘦却舞腰浑可事,银蹀躞,半阑珊。”

明·刘兑《娇红记》:“白日里可些,到晚来越凄惨过活不得。”

副词

大约

about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晋·法显《佛国记》:“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儿也,我写了可与你说。”

正好;恰好。或作“可可”。

汉·无名氏《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表示承接(有转折意味)

but

老舍《骆驼祥子》一:“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表示强调

《水浒传》第七十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朱半天想要我的女儿,可不能答应。”

李季《玉门诗抄·阳关大道》:“敦煌城,可算是沙漠上的牡丹!”

用在反问句里强化询问或反诘的语气

唐·李涉《谴谪康州先寄弟渤》诗:“唯将直道信苍苍,可料无名抵宪章。”

《西游记》第三一回:“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

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疑问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四折:“客官,这一间僧房可干净?”

清·纳兰性德《满江红》词:“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连词

表示转折,意思跟“可是”相同

but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他口里说不要,可揣在怀里。”

《红楼梦》第二六回:“佳蕙点头,想了一会道:‘可也怨不得你。这个地方,本也难站。’”

助词

犹所。和动词组合,构成名词词组

《礼记‧中庸》:“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名词

(Kě)姓氏用字

-

译音用字

可汗;可贺敦

代词

通“何”。怎么。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自是观之,茀又将出,天之变,彗星之出,庸可悲乎?”

宋·欧阳修《与吴正肃公》:“累日不瞻奉,渴仰可胜!”

名词

女师。后作“妿”。

《礼记·内则》:“择于诸母与可者……使为子师。”郑玄注:“可者,傅御之属也。”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可部】肯我切(kě)

?(肯)也。从口?,?亦聲。凡可之屬皆从可。

说文解字注

肎也。肎者,骨閒肉肎肎箸也。凡中其肎綮曰肎。可、肎雙聲。

从口?。口气舒。

?亦聲。肯我切,十七部。

广韵

枯我切,上哿溪 ‖ 可聲歌1部(kě)

可,許可也。又虜複姓,三氏。周太保王雄賜姓可頻氏。梁有河南王可沓振。又有可達氏。又虜三字姓,三氏。《後魏書》可地延氏,改爲延氏。又并州刺史男可朱渾買奴。前燕慕容儁皇后可足渾氏。枯我切。四。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 可;康熙笔画:5;部外笔画:2

(kě)《唐韵》肯我切。《集韵》《韵会》《正韵》口我切。並音坷。《说文》:肯也。《广韵》:许可也。《韵会》:可者,否之对。《书·尧典》:嚣讼可乎。《文中子·事君篇》:达人哉山涛也,多可而少怪。

又仅可,未足之辞。《论语》:子曰:可也。

又《礼·内则》:择于诸母与可者。注:诸母,众妾也,可者,傅御之属也。

又所也。《礼·中庸》:体物而不可遗。注:体犹生也,可犹所也。不有所遗,言万物无不以鬼神之气生也。

又姓。《正字通》:唐谏议大夫可中正,宋绍兴进士可懋。

(kè)又《字汇补》苦格切。音克。《魏书·吐谷浑传》:可汗,此非复人事。《唐书·突厥传》:可汗犹单于也,妻曰可敦。

又叶孔五切,音苦。韩愈《元和圣德》诗:负鄙为难,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众十旅。

又叶口箇切,轲去声。魏文帝《寡妇赋》: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来,心郁郁兮无可。

又《集韵》:歌古作可。注:详欠部十画。

又读作何。《石鼓文》:其鱼隹可。《风雅广逸注》:隹可读作惟何,古省文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丁”从上、右包围“口”。首笔长横居上偏右;“口”居横中线部位,㇕(横折)的竖段在竖中线;亅(竖钩)在竖中线右方钩尖抵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ɑ

先秦

王力系统

ai

先秦

董同龢系统

ɑ

先秦

周法高系统

a

先秦

李方桂系统

kh

arx

西汉

东汉

a

a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歌戈麻

ɑ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歌戈

ɑ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歌戈

ɑ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ɑ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ɑ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ɑ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ɑ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kh

â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ɑ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声

三十三哿

开口呼

次清

枯我切

kʰɑ

集韵

平声

下平七歌

开口呼

全清

居何切

上声

三十三哿

开口呼

次清

口我切

kʰɑ

礼部韵略

上声

只我切

增韵

上声

口我切

中原音韵

上声

歌戈

开口呼

次清

kʼɔ

中州音韵

上声

歌戈

叶珂上声

洪武正韵

上声

十四哿

次清

口我切

k‘o

分韵撮要

阴上

第二十三科火货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