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裂缝

反射裂缝

道路罩面层裂开的缝隙
旧混凝土路面补强时常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沥青罩面,当混凝土位移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沥青罩面层的抗拉强度时,罩面层就会开裂,这种裂缝即称为反射裂缝。[1]
    中文名:反射裂缝 外文名:referencion crack 所属学科:结构工程学 出处:道路罩面层

基本信息

在旧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裂缝处,其上部的新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在使用的短时间内出现的对应的裂缝。n

在进行柔性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过程中,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对等级较高的道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铺设土工织物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n

桥梁上也存在反射裂缝,如群桩基础,部分桩基出问题,导致承台开裂,墩柱开裂。n

主要原因:一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

产生机理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由于具有强度高、造价低、整体性及水稳定性好等优点,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半刚性基层在运营期间易产生干缩裂缝和低温收缩裂缝,在交通荷载和温度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这种收缩裂缝很容易扩展到沥青面层而形成反射裂缝。反射裂缝一旦产生,不仅影响路面的美观和行车舒适性,更重要的是大大的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关于沥青路面断裂分析的理论及抗裂,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断裂力学较好的反映了结构内部存在的裂缝之类缺陷,因此在路面反射裂缝的分析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目前采用断裂力学对反射裂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缝端应力状态及缝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上,通过对比不同防裂措施及材料的缝端应力或应力强度因子对防裂效果进行计算比较:而对疲劳寿命的计算及疲劳寿命与路面结构参数的关系研究较少。可以采用断裂力学有限元模型,通过疲劳断裂分析,对温度荷载作用下疲劳断裂寿命进行了计算;同时对不同面层厚度和模量情况下疲劳断裂寿命进行了计算比较,为防裂材料和防裂结构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n

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裂缝处不能承受拉应力和剪应力,所以裂缝和接缝顶面的沥青罩面层最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反射裂缝一般情况下与旧水泥混凝土板的裂缝和接缝相对应。如果沥青罩面层与旧路面板之间有较好的粘结性能那么造成反射裂缝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n

1.反射裂缝是旧路面上裂缝处应力集中作用的直接结果,集中的应力使得裂缝直接扩展进入罩面层。一般认为,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旧水泥路面板的移动所造成的,而这些移动又主要来源于温度变化、行驶车辆及两者的综合作用。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反射裂缝常常称之为温度型反射裂缝,相应地由行车荷载引起的反射裂缝称之为荷载型反射裂缝。n

温度型反射裂缝:外部环境对混凝土路面温度的影响可以按日变化温度和年变化温度来考虑。在年变化温度作用下,由于作用周期较长,沥青罩面层的顶面与底面温度较接近。在寒冷的季节,旧混凝土板产生收缩变形,在沥青罩面层内产生拉应力;在炎热的夏季,旧混凝土板膨胀,在沥青罩面层中产生压应力。在日变化温度作用下,沥青罩面层顶面温度变化较大,底面温度变化较小,使沥青罩面层出现翘曲变形。随着温度的下降,在罩面层顶面产生拉应力,底面产生压应力。温度变化越大、越快,产生的应力越大,罩面层越容易开裂。n

荷载型反射裂缝:当汽车荷载驶经接缝时,可分为3个过程:

①轴载位于接缝一侧时,接缝两侧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在罩面层中造成较大的剪切应力;

②轴载位于接缝顶面时,两板无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较小,罩面层主要承受弯拉应力作用;

③轴载驶离接缝时,在罩面层内产生与第一次方向相反的剪切应力,在整个过程中罩面层受到两次剪切一次弯曲,而且是连续的。如果接缝处设有传力杆,基层刚度大且无脱空,那么上述3个过程区分不明显。n2.当通过某种方式消除了旧路面板上接裂缝应力集中的影响,接裂缝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使罩面结构在裂缝处产生最大的弯沉,相应地在罩面层中产生最大的应力,从而使接裂缝顶部的沥青罩面层成为反射裂缝产生的最可能部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