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

汉语汉字
即[1](拼音:jí)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人靠近食器准备就餐,本义是就食。引申为就(动词)、接近、靠近。由此又引申为至、到达、迎合、符合、寻求。由接近或到达义引申为就(时间副词)、即刻,由此虚化为表示承接的连词,与“则” “乃”用法接近,而且还可以表示假设、让步或转折。
  • 中文名:即
  • 拼音:jí
  • 部首:卩
  • 五笔:VCBH(86);VBH(98)
  • 仓颉:AISL
  • 郑码:XOY
  • 笔顺:㇕一一㇙丶㇆丨
  • 字级:一级(0901)
  • 平水韵:入声十三职
  • 笔画:2 5
  • 注音:ㄐㄧˊ
  • 统一码:5373
  • 四角:7772₀
  • 旧体:卽
  • 异体字:皍

字源解说

会意字。“即”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左边是一只盛食物的高脚器皿,右边是一个站立(图1)或跽坐(图2、3)的人,此人正面对着食器,准备吃东西,其本意就是准备就餐。周代早期“大盂鼎”里的“即”字。就食者的姿形己稍变,食器已变成上下两头尖的了(图4)。小篆(图9)又进一步把食器变成“皀”字形,就食者更不成人样,竟讹变为“卩”(即“节”)了。隶变、楷化以后,字的形体讹异更大。楷书旧字形本小篆,多写作“卽”(左旁7画),现代规范字形本汉隶,写作“即” (左旁5画)。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例句

例词

动词

〈文言〉就食。

《周易·鼎卦》:“鼐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就;接近;靠近。

《诗经·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史记·吴王濞列传》:“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

若即若离

至,到。

《素问·气交变大论》:“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

即席

乘;登。

《史记·河渠书》:“泥行蹈毳,山行即桥。”

即位;即任

〈文言〉寻求。

王安石《上张太傅书》之一:“……有寒往即焉,而乃幸得,于今三年矣。”

〈文言〉迎合;符合。

《韩非子·孤愤》:“若夫即主心同乎好恶,固其所自进也。”

〈文言〉依附;附着。

梁范缜《神灭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按照;依据。

元稹《乐府古题序》:“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旁。”

即兴;即景生情

〈文言〉就是(表示判断)。

《左传·襄公八年》:“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名词

指当时,当天。亦表示以后不久的时间。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

即日;即刻;成功在即

烛头之烬。

《礼记·檀弓上》“夏后氏堲周。”唐陆德明释文:“《管子》云:‘左手执烛,右手折即。’即,烛头烬也。”

(Jí)姓氏用字。

连词

〈文言〉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哪怕”。

《左传·昭公十二年》:“即欲有事,如何?”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即材可用,虽雠不废。”

即使

〈文言〉则;那就。

《墨子·非乐上》:“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贾谊《过秦论》:“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

介词

〈文言〉当。

齐谢朓《赋贫民田》诗:“即此风云佳,孤觞聊可命。”

〈文言〉就在。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副词

〈文言〉就(含推论意味)。

《战国策·楚策一》:“(苏秦)即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

即可;一触即发;招之即来

立刻;马上。

陶渊明《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即将

近义辨析

即、既

这两个字形相近,但音义都不同。“即”读jí,主要意义是到、靠近,由“即”组成的常用词语有“即便”“即使”。“既”读jì,主要意义是已经,由“既”组成的常用词语有“既……又……”(既生动又活泼)、“既然”。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皀部】子力切(jí)

即食也。从皀,卪(jié)声。

说文解字注

即食也。

注:即当作节,《周易》所谓节饮食也。节食者,检制之使不过,故凡止于是之䛐(词)谓之即。凡见于经史言即皆是也。《郑风》《毛传》曰:即,就也。

从皀,卪声。

注:此当云从卩皀,卩亦声。其训节食,故从卩皀。卩,节古通也。今音子力切。古音在十二部。

广韵

子力切,入职精‖即声职部

即,就也。今也。舎也。半也。《说文》作卽,食也。亦姓,《风俗通》有单父令即卖。又汉复姓,有城阳相齐人即墨成。子力切。十六。

校释:食也,《说文》作“即食也”。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卩部】即·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5

《玉篇》卽,今作即。

【子集下】【卩部】卽·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7

古文:皍

《唐韵》子力切。《集韵》《韵会》《正韵》节力切,音稷。《说文》:卽食也。一曰就也。徐曰:卽犹就也。就食也。《前汉·高帝纪》:使陆贾卽授玺绶。注:师古曰:卽,就也。

又《玉篇》:今也。

又《尔雅·释诂》:卽,尼也。注:尼,近也。疏:卽今相近也。

又《前汉·西南传》:卽以为不毛之地,无用之民。注:卽,犹若也。

又卽卽,充实也。《前汉·礼乐志·安世房中歌》:磑磑卽卽,师象山则。注:积实之盛,类于山也。

又通作则。《前汉·王莽传》:应声涤地,则时成创。注:则时,犹卽时也。

又烛炬之烬曰卽。《管子·弟子职》:右手执烛,左手正栉。《檀弓》注:栉作卽。

又姓。《广韵》:风俗通有单父令卽费。

又汉复姓,有卽墨成。

又《集韵》:隶作卽。《玉篇》:今作即。

考证:“《管子·弟子职》左手执烛,右手执卽。注:卽,作焱。”谨照原文左手执烛改右手执烛。右手执卽改左手正栉。卽作焱非管子注文,惟礼记檀弓注引作卽。谨改为檀弓注栉作卽。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左部右部大致等宽,左部顶部高,底部“卩”低。

❷左部首笔一㇕的折点抵竖中,点笔在田字格中心左下侧。

❸“卩”,首笔㇆的横段与左部的第二笔横大致持平,钩尖在横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入声

二十四职

开口呼

全清

子力切

tsjək

集韵

入声

开口呼

全清

子悉切

tsiet

入声

开口呼

全清

节力切

tsiek

入声

开口呼

全清

疾力切

dziek

礼部韵略

入声

节力切

增韵

入声

子悉切

入声

节力切

中州音韵

入声作上声

齐微

将洗切

洪武正韵

入声

二质

全清

子悉切

tsiət

入声

七陌

全清

节力切

tsiək

分韵撮要

入声

第七英影应益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