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坑班

占坑班

通过考试选拔排名靠前学生的课外培训班
“占坑班”简称坑班,或叫占坑,是指名校自己或和其他教育机构合办或指定某机构办的以奥数、英语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选拔排名靠前的小学六年级毕业生进入该校就读的课外培训班。[1]2012年2月,教育部等三部委下发通知,明确禁止占坑班等违规行为。2016年11月针对部分中小学校、教研机构及校外教育机构有偿补课、违规举办“占坑班”等问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日前出台文件,将开展校外有偿补课专项检查,出现“点招”问题的,将追究校长、招生考试部门负责人的直接责任。
    中文名:占坑班 外文名: 发生地点: 产生时间:20世纪80年代 实质:违背义务教育本质 影响:打破平等教育原则

历史溯源

“占坑班”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小升初”还是全市统一考试,考分决定命运,“占坑班”对升学的用场还不大,“占坑班”是为“奥赛”预备的。

随着“奥赛”在社会上价值渐增,“奥数”特别是受到一些重点校的青睐。一些中学为了挑“聪明”学生,就与小学结合自办奥数班,通过考试招生进班,再不断筛选,挑选出优秀学生提前升入本校;继之参加市奥赛、进入全国奥赛培训队、最后以在国际奥赛获奖为最终目的。“占坑班”中少数学生可以在获奖若干年后保送名牌大学。

1997年到1998年,“小升初”施行“电脑派位”。由于中学不均衡,校际间差距大,家长不愿意孩子进薄弱校,重点校也不愿意接收“派位生”,择校遂成家长和重点校的双方需求。那些以经营“奥数”为主的“奥校”充当了挑选“好学生”角色。学生在这儿一旦遇到时机,重点校就来考试(或由培训班代理),把可以入选的学生筛选出来单独编班,过些时日再考再重新编班。一个月一考大排名分班就是这种学校的选拔模式。几经选拔,优秀学生被划进重点校“入选对象”,而且是以多数学生被淘汰为代价。进了这种班,就等于在重点校预约了一个位置,占了一个“坑”,“占坑班”遂得其名。

从“占坑班”的功能看,既能为重点校选拔到“好”学生、又为学生开辟了进重点校的路径。

具体分类

“占坑班”分“金坑”、“银坑”、“土坑”和“粪坑”等不同类型。

1、所谓“金坑”,是与最顶尖的中学关联性最大的培训班,不上该培训班就不可能通过“点招”被录取。

2、“银坑”学校的知名度、录取力度次之。

3、“土坑”指的是一般重点校的培训班。

4、“粪坑”则是与重点中学升学、录取没有什么关系,是需要提防的陷阱。

“小升初”家长关心的主要是“金坑”和“银坑”,为了扩大被重点中学录取几率,往往要让孩子同时占好几个坑。

本质剖析

“占坑班”与基础教育理念相对立:

1、“占坑班”以采用“一个月一大考”的频繁考试筛选学生,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又以频受批判的“奥数”为主要载体,违反教育规律和儿童少年身心成长规律。

2、“占坑班”建立在“择校”、“高收费”的基础上,加大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把义务教育的免费性质变成高收费,“办班人”中饱私囊、牟取暴利。

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占坑班”家长每年所花费用在8000元以上,多数“占坑”的学生都会选择2~3个左右的“坑。

3、“占坑班”维系重点校体制和教育不均衡的现状,拉大了学生间的差距,违背教育公平理念。

4、“占坑班”与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相对立。

“占坑班”与义务教育法的“免试”、“就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都格格不入。它是以一连串的考试再考试来应对“免试”的,与使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要求相悖。

整治举措

相关机构对中国35个主要城市进行的2010年度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88.6%的公众认为本地中小学择校问题“非常严重”、“比较严重”,而这一数据在北京地区超过95%。北京市出台的2011年“小升初”政策,坚持了“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但是,据调查,“占坑班”、培训班仍然屡禁不绝。

2012年2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审计署联合下发《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八条措施》。教育部明确表示:“占坑班”、择校费、特长招生、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乱收费等义务教育阶段违规行为都将被禁止。

2016年11月针对部分中小学校、教研机构及校外教育机构有偿补课、违规举办“占坑班”等问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日前出台文件,将开展校外有偿补课专项检查,出现“点招”问题的,将追究校长、招生考试部门负责人的直接责任。文件还提出,为实现标本兼治,将建立全面性、常态性监测制度,并健全责任落实和倒查追责有效机制,把治理有偿补课纳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经常性督导的重点内容,定期开展专项检查。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