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酸枣

南酸枣

漆树科南酸枣属落叶乔木
南酸枣是漆树科、南酸枣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干挺直,复叶互生,花杂性,核果椭圆形或倒卵形,成熟时黄色,中果皮肉质浆状,花期4月,果期8-10月。又名五眼果、五眼睛、化郎果、鼻涕果。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南酸枣为较好的速生造林树种。树皮和叶可提栲胶。果可生食或酿酒。果核可作活性炭原料。茎皮纤维可作绳索。树皮和果入药,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之效,外用治大面积水火烧烫伤。
    中文名:南酸枣 拉丁学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rtt et Hill.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超目: 目:无患子目 亚目: 科:漆树科 亚科: 族:槟榔青族 亚族: 属:南酸枣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南酸枣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长江流域以南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区)。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8-20米;树皮灰褐色,片状剥落,小枝粗壮,暗紫褐色,无毛,具皮孔。

奇数羽状复叶长25-40厘米,有小叶3-6对,叶轴无毛,叶柄纤细,基部略膨大;小叶膜质至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12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多少偏斜,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幼株叶边缘具粗锯齿,两面无毛或稀叶背脉腋被毛,侧脉8-10对,两面突起,网脉细,不显;小叶柄纤细,长2-5毫米。

雄花序长4-10厘米,被微柔毛或近无毛;苞片小;花萼外面疏被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或阔三角形,先端钝圆,长约1毫米,边缘具紫红色腺状睫毛,里面被白色微柔毛;花瓣长圆形,长2.5-3毫米,无毛,具褐色脉纹,开花时外卷;雄蕊10,与花瓣近等长,花丝线形,长约1.5毫米,无毛,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花盘无毛;雄花无不育雌蕊;雌花单生于上部叶腋,较大;子房卵圆形,长约1.5毫米,无毛,5室,花柱长约0.5毫米。

核果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成熟时黄色,长2.5-3厘米,径约2厘米,果核长2-2.5厘米,径1.2-1.5厘米,顶端具5个小孔。

产地

产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山坡、丘陵或沟谷林中。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和日本。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果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3cm,直径1.4-2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泽,具不规则的皱褶;基部有果梗痕。果肉棕褐色。核近卵形,红棕色或黄棕色,顶端有5个(偶有4或6个)明显的小孔。质坚硬。种子5颗,长圆形。无臭,味酸。以个大、肉厚、色黑褐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外果皮由表皮细胞和数列厚角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外壁被有角质层,细胞内含有黄棕色色素块。中果皮宽广,最外方的数列细胞长圆形,排列整齐,从外向内细胞形状逐渐变大,切向延长,并呈不规则交错排列,细胞内含多数黄棕色的颗粒状物质,偶可见簇晶样物质,直径约为10-25μm;内侧有压缩的中果皮颓废组织。

内果皮由纤维状石细胞和少数的石细胞群组成,呈镶嵌状交错排列;石细胞呈类方形、类圆形、不规则形、胞腔和纹孔明显,胞腔中常可见黄棕色色素块;内果皮组织中,可见细微的维管束组织,导管的直径稍大于其周围的纤维状石细胞,此外尚有压缩的颓废组织。 

材质与应用

木材为环孔材,边材狭,成黄褐色,不耐腐,心材成红色,纹理直,材质轻软,强度中等,易于加工,干燥后不开裂。耐腐、抗虫,可作建筑、车辆、造船、家具和农机具等用材。

生长快、适应性强,为较好的速生造林树种。树皮和叶可提栲胶。果可生食或酿酒。果核可作活性炭原料。茎皮纤维可作绳索。树皮和果入药,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之效,外用治大面积水火烧烫伤。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