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蟛蜞菊

南美蟛蜞菊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南美蟛蜞菊,别名三裂叶蟛蜞菊、地锦花、穿地龙。菊科,多年生草本,原产热带美洲。茎横卧地面茎长可达2米以上。叶对生,具齿,不分裂,叶片绿色,光亮。头状花序,多单生,外围雌花1层,舌状,顶端2~3齿裂,黄色,中央两性花,黄色,结实。[1]
    中文名: 拉丁学名:Wedelia trilobata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 亚纲:菊亚纲(Asteridae) 超目: 目:菊目(Asterales) 亚目: 科:菊科 亚科: 族:向日葵族(Heliantheae Cass.)、马鞭菊亚族 亚族: 属:南美蟛蜞菊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到热带美洲的南美蟛蜞菊,台湾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南美蟛蜞菊 别称:龙骨七,穿地龙(云南) 英文名:Trilobate Wedelia 原产地:南美洲

形态特征

茎横卧地面,具短毛。叶对生油亮肥厚,花鲜黄腋生,具长柄,供地被栽植茎叶翠绿如茵边缘有锯齿。头状花序黄色直径约二点五公分,多用于地面复盖。宿根性多年生草花,全年开花不断,是优良的地被植物。高地栽植呈悬垂性。茎呈匍匐性,茎长可达2m以上。花色鲜黄,叶色青翠。通常以观叶为主,观花为辅。阳性植物,需强光。生育适温18~30℃。

花:头状花黄色,单生于茎顶,舌状花短而宽,仅数片,鲜黄腋生,具长柄,花期极长,几乎全年见花。

果实:瘦果有棱,先端有硬冠毛。

苞片卵形,被粗刚毛,外围为舌状花瓣七至九片,冠短宽,数少,雌性,中心为管状花,两性,筒状,五齿裂,花柱尖头。花谢后花冠像个小莲蓬头,瘦果3~4菱形,先端具刚毛。

其花有筒状花和假舌状花两种小花,其中筒状花的花瓣中附器结构(肉质刺状物)可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正常授粉;传粉媒介不存在障碍,主要媒介为角马蜂Polistesantennaks、酢浆灰蝶Pseudojijeeriamaha。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差,结实率很低,种子在正常条件下萌发率低。

茎匍匐横卧地面蔓延,高地栽培则呈悬垂性、地被栽培则呈匍匐性。全体密生刚硬的短毛,由节处容易发根。无托叶,叶对生椭圆至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三裂锐钝形,下部略呈3裂,上部浅锯齿缘,质厚,具短刚毛,叶面富光泽,双面粗糙,掌状叶脉3出明显下陷。头状花黄色腋生,具长柄,

双花蟛蜞菊延长的茎有稜还被有粗毛。它的叶片是卵形,呈十字对生排列长约有5~14公分,宽约4~8公分,叶边缘呈锯齿状;叶片摸起来虽然是属于纸质,但由于上下表面都布有平铺的硬毛,所以感觉还是厚厚的;叶柄颇长,一般是1.2公分长,有时可以长到2.5公分

生长习性

原产南美洲,生性粗放,喜温带至热带气候,不耐霜冻。宿根性多年生草花,全年开花不断,是优良的地被植物。高地栽植呈悬垂性。茎呈匍匐性,茎长可达2m以上。花色鲜黄,叶色青翠。通常以观叶为主,观花为辅。阳性植物,性喜阳光高温耐旱生育适温18~30℃

生性强健,绿化迅速,不但可稳固水土,并能抑制杂草生长,效果极佳,惟不耐践踏,并易隐藏蛇鼠类。

光合特性

(1)南美蟛蜞菊、具有较强的CO2固定能力,南美蟛蜞菊的净光合速率峰值达22.1μmol/(2m/s),高于裂叶牵牛(17.2μmol/(2m/s))和五爪金龙(18.6μmol/(2m/s)).

(2)3种植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气孔导度变化规律与蒸腾速率相似,在中午前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3)暗呼吸速率曲线呈单峰型,在中午时出现高峰,暗呼吸速率大小次序为:五爪金龙》裂叶牵牛》南美蟛蜞菊.(4)南美蟛蜞菊的光饱和点为1531μmol/(2m/s),光补偿点为20.0μmol/(2m/s),对弱光条件的适应力也较强,南美蟛蜞菊的有效光合辐射范围最广,光量子利用效率较高,具有很强忍耐强光及适应阴生环境的能力.该项研究有助于解释南美蟛蜞菊生长迅速、生产力高、竞争性强的生物学特点.

分布情况

原产南美洲。在中国多生于沿海地区的水沟边或湿地上,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路旁、田边、沟边或湿润草地上。

栽培技术

主要以扦插法繁殖;方法是以枝茎为插穗;除寒冷之季节外,其他时间均可繁殖。

繁殖容易,摘取茎叶扦插即可成活。主要以扦插法繁殖;方法是以枝茎为插穗;除寒冷之季节外,其他时间均可繁殖。

播种

常在9月中下旬以后进行秋播:

基质消毒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

催芽

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3~10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播种

对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质的表面上,复盖基质1公分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这个方法称为“盆浸法”);

对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3cm的间距点播。播后复盖基质,复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播种后的管理

在秋季播种后,遇到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

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

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

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扦插繁殖

扦插基质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扦插枝条的选择

用来扦插的枝条称为插穗。通常结合摘心工作,把摘下来的粗壮、无病虫害的顶梢作为插穗,直接用顶梢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

温度

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

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可以通过给插穗进行喷雾来增加湿度,每天1~3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

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分株繁殖

分株时间: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

分株方法:

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装盆消毒: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的管理: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1~3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最好是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上盆或移栽

先在盆底放入2~3cm厚的粗基质作为滤水层,再放入植株。

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草炭:珍珠岩:陶粒=2:2:1;草炭:蛭石=1:1;或者草炭:炉渣:陶粒=2:2:1;锯末:蛭石:中粗河沙=2:2:1、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等。

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

湿度管理

喜欢略微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

温度管理

喜欢高温气候,但不耐霜冻。

当环境温度在3℃以下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用薄膜把它包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

把它搬到有暖气的室内越冬。

光照管理

要求阳光充足,在春、秋、冬三季,由于温度不是很高,就要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以利于它进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开花、结实。夏季可稍加遮荫。

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二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

肥水管理

与其它草花一样,对肥水要求较多,但最怕乱施肥、施浓肥和偏施氮、磷、钾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和“间干间湿,干要干透,不干不浇,浇就浇透”的两个施肥(水)原则,并且在施肥过后,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

秋季

播种苗上盆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后,要把肥水管理迅速跟上来。肥水管理按照“花宝”→“花宝”→清水→“花宝”→“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1~3天。

冬季

虽然它仍在继续生长,但偏低的气温会使它的生长速度放慢,对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4~7天,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春季

气温回升后生长迅速恢复,并且逐步进入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对肥水要求很大。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2~4,阴天和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进入结实期后,停止肥料供给。

转盆

通常情况下不特别转盆,只是每年结合分株时换盆重栽。

主要价值

园林用途:盆栽、吊盆、花台、地被或坡堤绿化。尤其适合学校高楼走廊花台或大厦窗

台悬垂美化,茎叶如绿色垂帘,甚美观。通常以观叶为主,观花为辅,尤其适合学校高楼走廊花台或大厦窗台悬垂美化,茎叶如绿色垂帘,甚美观。观赏分类:观花类

有关历史

原产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到热带美洲的南美蟛蜞菊,1976年被引入台湾当做地被植物,叶子前端两侧稍微内裂,但不深裂,样子有点像鸭子的脚,常年的绿清新如茵,难怪会被当植被绿化植栽,更因为它先天优良的条件使它在野外如入无人之境,被误认为野生植物。

台湾蟛蜞菊常被住民拿来熬煮汤汁当茶饮,因为喝起来甜甜的,所以也叫黄花蜜菜,原住民也会拿来当野菜,可是有止咳、退热、消暑的功效呢!不过在野外已难得遇见蟛蜞菊,倒是可以用南美蟛蜞菊来代替,毕竟它们都是同一家族成员,只是生长地不同。

应用价值

常作花坛及庭园美化,可丛植。定砂能力佳,为护坡、护堤之优良复盖植物。还可以滤清扬尘,净化空气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