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

南怀瑾全集

南怀瑾著文集
南怀瑾先生将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精华,西方哲学与诸子百家之智慧融合,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向你讲述人生大得大失间的成败智慧。让我们在轻松阅读中领略生活的艺术,知晓生存之道。学习一代国学大师不避风霜劳苦,唯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品德。该套书籍收录了南怀瑾全部著作,总计二十四种。
    书名:南怀瑾全集 别名: 作者:南怀瑾 类别: 原作品: 译者: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数:259 页 定价:31.80 开本:32 装帧:精装 ISBN:9787502174965 又名:南怀瑾选集(全十二册典藏版)

编辑推荐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

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先后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近年迁居香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

南怀瑾先生熟习经史子集,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着作等身。特别是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复旦大学出版社为国内最早出版南怀瑾着述的出版社,也是出版南怀瑾着述数量最多、品种最为齐全的一家出版单位。所出的南怀瑾着述总计有二十四种,基本上都是他的代表作。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南怀瑾先生的这些着述汇编成十卷,精装印行,以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要。各卷收录情况如下:

第一卷:《论语别裁》

第二卷:《老子他说》、《孟子旁通》

第三卷:《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第四卷:《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第五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第六卷:《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第七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八卷:《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

第九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

第十卷:《原本大学微言》。

目录

第一章南怀瑾之大爱的智慧

发大悲心,行菩萨道

为天下苍生而忙

妇人之仁是真正慈悲的表露

同情弱者是天下最高的学问

百善孝为先

善有善报,未熟不受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

什么是真正的布施

什么是佛教的大孝

人生行为要做到至善

第二章南怀瑾之学习的智慧

学佛要从科学角度出发

生命要沉潜后才腾飞

吃饭穿衣是修行

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既学又思,不罔不殆

学无常师,多方求教

一切都是佛法

不识本心,难以开悟

如何达到般若境界

第三章南怀瑾之养生的智慧

云水随缘,生死由他

打理心灵后花园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心定,则万物莫不自得

生活中的“归空”艺术

澄澈到底,做一个自然人

静坐修道,长生不老

放手,得救的最妙药方

第四章南怀瑾之做人的智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道不同,不相为谋

做人是天下一等学问

人人是大人物

爱财、好色都不算坏事

德不高则行不远

礼仪之道绝非小事

第五章南怀瑾之包容的智慧

只有学问,没有门派

心佛众生无差别

规过劝善不强求

最难的是“劳而不怨”

将心比心,将心换心

器量决定人生格局

心中无事是贵人

万物皆备于我

第六章南怀瑾之坚持的智慧

不受磨练不成佛

一切不如意就是辱

始终保持内心的和谐

忍是最难做到的

忍辱波罗蜜

法忍是六度的中心

做功德是无穷无尽的

一无所有是惊喜的开始

坚持的极致“千万人吾往矣”

第七章南怀瑾之领导的智慧

先管好自己,再管理别人

第一要务是“取信于人”

别被学问捆住手脚

以言教不如身教

厚积本钱方能建功立业

从大路上求富贵

惩罚的效力极有限

第八章南怀瑾之解脱的智慧

从复杂中解脱出来

不住于相,处处自在

最大的福气是清福

永远保持“初心”

人生以人生为目的

把缺陷当好事

平常心就是道

忘我无我的大彻大悟

序言

生命之河永远向前,沿途的风景只流经一次,每个人都愿让自己的人生尽可能多地经历美景,但现实却毫不留情地给我们设下了种种暗滩险阻。即使我们永不停止追求成功的步伐,即使我们永不言败,与对手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较量,我们仍不能摆脱被命运开玩笑的时刻,仍有时不能自救于失败的泥塘。

在这样的时刻,不妨每天读点南怀瑾吧。沉浸在国学大师思想的汪洋中,仿佛一泓清水,清明透彻又无边无底,无价的瑰宝呈现在你我眼前。南怀瑾先生聚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精华,将西方哲学与诸子百家之智慧融合,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向你讲述人生大得大失间的智慧。大师之言,字字珠玑;大师之语,意蕴无穷。平实的话语挥洒如诗,智慧的箴言豁达飘逸。

南怀瑾先生的原着到现在为止都不知有多少了,大家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妨拿来读上一两本,定会知道我上面所论并非虚言。本书萃南怀瑾先生一生之精华,从八个方面阐述先生的非凡智慧。

第一,大爱的智慧。南怀瑾问:什么是布施?真正纯净的布施,就是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南怀瑾问:什么是真正的大孝?大孝就是天下人的儿女都是你的儿女,天下人的父母都是你的父母。就是他所提倡的世间大爱。

文摘

南怀瑾语录:

一个人如果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功名富贵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下抹油溜了,这种人叫做罗汉。但是菩萨境界则不然,觉悟了,解脱了世间一切的痛苦,自己升华了,但是,看到世上林林总总的众生,还在苦难中,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一切众生。这种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就是所谓有情,是大乘菩萨道。

菩萨,南怀瑾的解释就是“觉悟有情”。也就是说,自己觉悟了,又发善心度人。他说:“自立立他,自觉觉他,牺牲自我,普济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永不退失的行愿。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菩萨已经悟透了“五蕴皆空”,因为“有情”,尚未到一切皆空的境界,只是接近佛境,还没有成佛,但他们却愿将众生超度到更高层次,也就是让众生成佛。

菩萨自己还未成佛,却想让众生成佛,这是什么境界?

修佛有成者,有三种很高的境界:罗汉、菩萨、佛。

罗汉是“无情”的,正如南大师所说,他们觉悟了,就“脚底抹油溜了”,去享受他们的“极乐”去了,不再理会我们这些尚在红尘中挣扎的人。

佛在有情无情之间,对芸芸众生,在管与不管、度与不度之间。他只是用一片佛光引导我们自度,不肯亲手帮忙。好比一个父亲看见孩子摔在地上,不扶他也是爱他、帮他。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