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

汉语汉字
卒(拼音:zú、cù)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缝好了线的衣服。本义指完成、终结,由此引申为死亡。后假借指隶役,特指服役士[2]兵,古时多指步兵。卒又做副词用,表示终于。一说“卒”的古字形为有特殊标记的衣服,本义指差役。以上义读zú。卒又有急迫、仓促[3]的意思,读作cù,与“猝”通。[1]
  • 中文名:卒
  • 拼音:zú,cù
  • 部首:亠、十
  • 五笔:YWWF
  • 仓颉:YOOJ
  • 郑码:YWWF
  • 笔顺:捺横撇捺撇捺横竖
  • 平水韵:入声六月、入声四质
  • 英文:servant dress
  • 笔画:8
  • 部首笔划:2
  • 四角号码:00408
  • UniCode:CJK
  • 规范汉字编号:U 5352
  • 释义:旧称差役
  • 说文解字:死亡
  • 词性:名词
  • 相关词语:卒岁 卒业 卒子
  • 注音:ㄗㄨˊ,ㄘㄨˋ
  • 造字法:指事字
  • 结构:独体字,上中下结构

文字溯源

指事字。甲骨文(图1、2)的“卒”字是在“衣”字的基础上加了一些交叉的笔画。到了西周,这些笔画笔画被改成指事符号(圆点或横画),写作图3,为小篆所继承。到了图7的隶书“衣”字的衣领上部写作一点一横,领口部分写作两个“人”。后来又将衣摆与指事符号整合为“十”字,进而隶定为“卒”。

关于“卒”的构型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些交叉的笔画代表缝衣服的线,缝好了线,衣服就制作完成了,所以“卒”可以表示终结。也有人认为,这些交叉的笔画是衣服上的一种记号,穿这种衣服的往往是差役一类人,所以这个字指差役一类人。无论怎么说,“卒”原本和衣服有关,所以《说文解字》把它归入衣部。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步兵。后泛指士兵。

infantry;

infantryman;soldier

《史记·高祖本纪》:“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城中。”

柯岗《刘帅印象记》:“军队是党和人民的,我没有一兵一卒。”

士卒;马前卒

旧时被征调服徭役的人。

《史记·孝武本纪》:“使二卿将卒塞决河,河徙二渠,复禹之故迹焉。”

指一般差役。

走卒;狱卒

古代天子统率诸侯的一级组织名。三十国一为卒。

《礼记·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

春秋时齐国居民的编制,三百家为一卒。

《国语·齐语》:“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司为卒,卒有卒帅。”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

〈文言〉末尾;结局。

end

《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动词

〈文言〉完毕;结束。

finish

《诗经·邶风·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史记·魏公子列传》:“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卒岁;卒业

〈文言〉停止。

stop

《仪礼·士昏礼》:“三饭卒食,赞洗爵酌。”

《礼记·奔丧》:“三日五哭卒。”

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die

《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鲁迅《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君以一九又二年六月十八日生,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卒。”

副词

〈文言〉表示最终出现了某种结果,相当于“最终”。

at last

《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盐铁论·非鞅》:“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形容词

〈文言〉高峻的样子。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

副词

〈文言〉同“猝”。迅疾;敏捷。

hastily

《汉书·成帝纪》:“兴卒暴之作。”

《战国策·燕策》:“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文言〉突然。后多作“猝”。

suddenly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曹植《吁嗟篇》诗:“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cuì

名词

〈文言〉通“倅”。副职。

《礼记·燕义》:“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

动词

〈文言〉通“萃”。聚集。

《管子·宙合》:“必有不可识虑之然,将卒而不戒。”

zuó

动词

〈文言〉通“捽”。 争斗。

《荀子·王制》:“偃然案兵无动,以观夫暴国之相卒也。”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八上】【衣部】臧没切(zú)

隶人给事者衣①为卒。卒,衣有题识②者。

〖注释〗衣:①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其衣日卒;衣此衣者即谓之卒。”②题识(zhì):题写标志。王玉树《拈字》:“(卒)从衣而以/象其题识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以染衣题识,若救火衣及亭长箸绛衣之类。亦谓之褚。今兵役民壮以绛缘衣,当胸与背有题字,其遗制也。”

说文解字注

注:俗本者下有衣字。宋本及《御览》《韵会》《玉篇》皆无。此谓人也,非谓衣也。《方言》:楚东海之间亭父谓之亭公,卒谓之弩父,或谓之褚。注曰:卒者,主担幔弩导幨。因名。

古㠯染衣题识。故从衣一。

注:此十字依《韵会》所据小徐本。衣有题识。如《左传》云:叔孙氏之甲有物。杜云:物,识也。幑字下云:若今救火衣。《周礼·司常》注云:今亭长箸绛衣,此亭卒以染衣题识之证也。从一者,象题识也。臧没切。十五部。

广韵

子聿切,入术精 ‖卒声物2部(zú)

卒,终也。尽也。子聿切。又仓没切。又则骨切。五。

仓没切,入没清 ‖卒声物2部(cù)

卒,急也。遽也。又子没切。又将律切。

臧没切,入没精 ‖卒声物2部(zú)

卒,《说文》:“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臧没切。又将聿切。三。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十部】 卒·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6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藏没切,尊入声。《说文》:隶人给事者。《周礼·地官·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

又《唐韵》子律切。《集韵》《韵会》即聿切。《正韵》即律切,并音啐。《尔雅·释诂》:尽也。疏:终尽也。《诗·卫风》:畜我不卒。

又《尔雅·释言》:已也。《礼·曲礼》:大夫死曰卒。

又《唐韵》《集韵》《正韵》仓没切。《韵会》苍没切,并村入声。《广韵》:急也。《韵会》:匆遽之貌。《前汉·司马迁传》:卒卒无须臾之闲。《赵充国传》:则亡以应卒。注:卒谓暴也。

又与倅同,音翠。副贰也。《礼·燕义》: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

又《集韵》:崒亦作卒。

又《韵补》叶将遂切,音翠。左思《吴都赋》:雕题之士,镂身之卒。比饰虬龙,蛟螭与对。

又叶昌悦切,音测。蘇辙《功臣寺》诗: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是非亦已矣,兴废何仓卒。

考证:“左思《吴都赋》‘雕题之士,镂身之卒。比饬虬龙,蛟螭与对。’”谨照原文比饬改比饰。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笔顺】①丶(点)②一(横)③ノ(撇)④丶(点)⑤ノ(撇)⑥丶(点)⑦一(横)⑧丨(竖)

【规范提示】两“人”末笔捺都改点

【写法】❶“?”窄“十”宽。❷“亠”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端。❸两“人"分写竖中线左右,都收笔横中线。❹“十”,居下居中,横长竖短,横笔在横中线下侧,竖笔从田字格中心起笔,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韵系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入声

六术

合口呼

全清

子聿切

tsjuet

入声

十一没

合口呼

次清

仓没切

tsʰuət

入声

十一没

合口呼

全清

臧没切

tsuət

集韵

去声

十八队

合口呼

次清

取内切

tsʰuɒi

入声

六术

合口呼

次清

促律切

tsʰiuet

入声

六术

合口呼

全清

即聿切

tsiuet

入声

六术

合口呼

全浊

昨律切

dziuet

入声

十一没

合口呼

次清

苍没切

tsʰ–ət

入声

十一没

合口呼

全清

臧没切

ts–ət

中原音韵

入声作上声

鱼模

合口呼

全清

tsu

中州音韵

入声作平声

鱼模

从蘇切

入声作上声

鱼模

叶祖

入声作上声

鱼模

叶粗上声

洪武正韵

入声

二质

全清

即律切

tsyət

入声

二质

次清

苍没切

ts‘uət

入声

二质

全清

臧没切

tsuət

分韵撮要

阴入声

第十三鸳婉怨乙

阴入声

第二十一津赆进卒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