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千年菩提路

2011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
《千年菩提路》,第一次用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佛教在中国2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那些历史上最经典的佛教圣地,那些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高僧大德,那些穿越千年至今依然震撼着我们的精彩瞬间,在这部纪录片里一一呈现。释迦牟尼佛灭度500余年后,佛教得以东传进入深受儒学熏陶的震旦古国,并逐步生根、发芽,乃至枝繁叶茂2000年。这是世界历史上两大文明相交相融的经典范例,也是中华子民最为殊胜的文化因缘。本片正是对这一伟大历程的全面回顾与展示。[1]
    书名:千年菩提路:中国名寺高僧 别名: 作者:周兵 类别: 原作品: 译者: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页数: 定价:55 开本:16 装帧: ISBN:9787512501775

基本内容

又名:中国名寺高僧出

品方:北京嘉源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项目类型: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

集数设置:发行版45集、每集30分钟

播出版:2010-02-01CCTV-4首轮播出的是12集精编版

影片简介

《千年菩提路》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第一次用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佛教在中国2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那些历史上最经典的佛教圣地,那些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高僧大德,那些穿越千年至今依然震撼着我们的精彩瞬间,在这部纪录片里一一呈现。本片正是对这一伟大历程的全面回顾与展示。

项目定位

佛教自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于弥补儒学在人的终极关怀方面的欠缺之余,又与中国本土文化从不断碰撞融合,而至于生根发芽,最终成为支撑整个华夏民族的三大文化基石之一。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将深入中国大地乃至周边邻国的名山古刹,探寻历代高僧苦修弘法的悲行大愿,以历史和人文为审美取向,避免教理教义的讲解及探究,以期梳理出一条中国佛教传承、发展2000年的历史脉络,还中国佛教原本清晰的形象。

创作缘由

永平8年,公元65年,古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徒步穿越帕米尔高原,以白马驮带经书和佛的画像,来到东汉辉煌的首都洛阳。自此,一个名叫“佛陀”的印度圣者那智慧的声音便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回响了2000年。从悠远到真切,由隐约而振聋发聩。

今天,我们看到汉语、藏语、巴利语等三个语系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并存,我们看到谈佛学佛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看到佛教名山的香火日炽一日。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派兴盛的背后,人们对佛教的误解其实是越来越多,距离佛陀的智慧也越来越远了。

那么佛教为何选择了中国?儒释道曾经有过怎样的碰撞与融合?历代大德高僧谱写了多少传奇华章?佛教又为每个华夏子民构筑了怎样一个精神的家园?

已故前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居士曾经这样写道:“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于全面梳理中国佛教历史的宏大愿心,基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历经五年精心筹备,我们终于获准走进中国大地的每一个佛门重地,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下那一尊尊庄严的佛像,那一处处修行的胜境,那一摞摞传播久远的经书,那一个个存留在历史中的高僧大德。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缘,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制作。有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国家六大部委鼎力支持,有楼宇烈、温金玉、李应来、陈红星等一批中国佛教界专家和学者,为节目的内容严格把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千年菩提路》必能于尽展中国佛教魅力之余,引领我们每一个人,对中国佛教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探寻和解读。

制作阵容

《千年菩提路》将采用目前最先进的HD高清电视技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拍摄和制作。其创作团队云集了当下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精英。在《故宫》原班创作队伍的基础上,摄制组还在音乐创作、三维制作以及再现拍摄等环节上邀请国内外的顶尖专业人士和制作团队加盟。他们的到来无疑将为该片的制作水准提供强劲的保障。

主要内容

《千年菩提路》将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播出版本

1.白马驮经

在中国洛阳,在古老的邙山脚下,一个圣者的顽强足音,已经在洛河北岸绵延流淌了2000年。

今天,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当年求来的竟是一种更加开阔的思维,而白马驮来的是我们祖先所未曾关注过的个人类彼岸的世界,是中华民族赖以繁衍传续的文化基石之一。

佛教其实就在每一个信仰者的一言一笑中,佛教就在你和我同样流淌的血液里。

2.东土释迦

晨钟幕鼓,时光流转,古寺在这一份挥洒不去的悠远与沧桑中,伴随花开花谢1400余年。

这是一代帝师的修行道场。

这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的祖庭。

3.少林寺

一座闻名天下的古刹。

“天下功夫出少林”。

世界上迷恋中国武术的人们将这里奉为圣地,喧嚣之中人们似乎忘记了,这里还是达摩“面壁九年图破壁”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禅宗的祖庭。

穿越现实与历史的迷雾,我们寻找达摩,寻找真正的少林……

4.帝国高僧

我们驱车奔向这座古城,去寻找唐朝,寻找长安,寻找玄奘……

5.法门寺

在2000多件唐代稀世珍宝的簇拥下,世界独一无二的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面世了。

6.南海普陀

佛因山而兴盛,山因佛扬名。正是佛教传入后,重新赋予了深厚的宗教文化,才使这座传说中的仙岛成为名闻遐迩的天下名山。

7.光明峨眉山

走进大大小小依山而建的寺院,让人备感庄严的不仅仅是它川南风格的建筑和它精美的塑像,在这些出家人清澈的目光里,我们看见了光明。

峨眉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光明山。它是与佛陀的智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光,大千世界只能沉于漫漫黑夜之中;没有光,我们黑色的眼睛只能看见黑色;没有光,我们的心灵就无法得到智慧的滋润。

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应身道场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如果说佛教是行为的、实践的,最集中彰显这种实践精神的就是普贤菩萨,他的十大行愿是佛门修行的重要法门。

在普贤的行愿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让我们走进峨眉山,去了解它的历史,它的传奇。

8.法海真源

一段中国历史的传奇,从起始到终结,往往映衬着一个政权的由盛及衰。

9.大昭寺与小昭寺

在全世界的佛教信徒心中,大昭寺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圣地。

让我们在大小昭寺建筑历史和人物故事的介绍中,探寻藏传大乘佛教生命力的源头。

10.布达拉宫

它屹立于雪域高原的红山之巅。

它曾是吐蕃王朝的皇宫,而后又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

11.雍和宫

过去,它以传播藏传佛教用来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盘石之安”。

人们在这里许下愿望,播种希望,祈求吉祥。

它是北京三千寺庙中最与众不同的一座。它是一座既联系着政治和宗教,同时又融合了蒙、藏、汉民族血肉与文化的桥梁。

12.佛光山

在宝岛台湾高雄市外50公里处的大树乡有一座宏大的庙宇群佛光山。40多年前,这是块不被任何人看好的荒山,而开启这块土地弘基伟业的,是60年前跟随国民党军队的“僧侣救护队”涉海来台的星云大师,当年,他只有23岁。

从第一个落脚之处中坜圆光寺,到苗栗法元寺、宜兰雷音寺,星云法师一路弘法,而他超前的弘法理念也深深感染了民众,激发了青年人信仰的热情。

佛光山中现代化的大雄宝殿,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信众来到佛光山,得到的不仅是信仰仪式所带来的庄严感,也获得了一心良善的实现感。而作为台湾僧信教育代表性的样本,佛光山佛学院除了将佛学专业化,对佛学生进行系统的义理教育以外,还特别重视实践教育。

发行版本

白马驮经(上、下集)

新的千年已经来临。

当时间带着战争的硝烟,以及无数帝王将相、名流高士渐渐远去以后,在中国洛阳,在古老的邙山脚下,一个来自朝圣者的顽强足音,已经在洛河北岸绵延流淌了2000年。

集中了中国有佛教以来许许多多个“第一”的白马寺,传说其名字源于“永平求法”,源于“白马驮经”的故事。

今天,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当年求来的竟是一种更加开阔的思维,而白马驮来的是我们祖先所未曾关注过的整整一个人类彼岸的世界,是中华民族所赖以繁衍传续的其中一块文化的基石。

白马寺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佛教绝不仅仅是佛像、佛经、僧尼和寺庙,佛教其实就在每一个中国人的一言一笑中,佛教就在你和我同样流淌的血液里。

净土信仰(上、下集)

自魏晋以降,净土信仰以其简单易持的修行法门赢得了广泛的影响,以至于今天已经成为信众最多的一个佛教宗派。

翻开2000年的中国佛教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期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初步融合,在佛教由高墙大院的皇宫秘术逐步演变成为中国普罗大众的精神资粮,在佛教不断走向中国本土化的每个进程中,净土信仰无不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仅凭口宣“南无阿弥陀佛”以及手持念珠这两个由净土宗流传下来符号,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迅速勾画出一个中国佛教僧侣的标准画像。

而这一切,居功至伟的不能不首推庐山东林寺的释慧远。他以及他以后的历代净土祖师们的身体力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东行记(上、下集)

他是一个外国人,却一路东行来到中国,不惧危难,以弘扬佛法为己任;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曾于出家后被迫娶妻生子,曾被指责不守法度;

他被皇帝视为国之重宝,从而直接导致了一场抢夺他的战争;

他在当时世界的中心——长安主持着规模空前的佛经译场;

他对弟子立下誓言,自己主持翻译的佛经300余卷,如果没有谬误,那么他的身体焚化后,舌头将不会焦烂。

他,就是所译汉语佛经至今流传最广的一代佛学大师——鸠摩罗什。

师戒

自从有了僧团,随后就有了戒律。那么什么是戒律呢?

弘一法师说:

“……有一天佛看到地下不甚清洁,佛随手就拿扫帚来扫地,于是许多的大弟子,看到佛既亲身扫地,也就过来帮扫,一时就扫得十分清洁。扫了之后,佛即到讲堂里去说法,说: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惟贤法师说:

“……僧团生活本来没有戒律,比如过午不食吧,有一次一个僧人夜晚去乞食,正好下大雨,雷电中一位孕妇看到了,吓倒在地,于是妇人向佛抱怨。以后,佛就规定过午不食了。……戒律被制定出来很多年都没有人犯规,是在多年以后才有人犯戒。……”

在福鼎的平兴寺,我们看到:

守戒的僧人,虽然头上没有烫戒疤,但面容、神态异常美好;于是他的心照见你的心也美好起来,见彩云、见飞天、见自性。

东土释迦(上、下集)

晨钟幕鼓,时光流转,古寺在这一份挥洒不去的悠远与沧桑中,伴隋梅花开花谢1400余年。

“国清讲寺”,一个“讲”字恰好道出了国清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的渊源和地位。

这是一代帝师的修行道场。

这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的祖庭。

这里至今仍然传承着智者大师所创立的天台一脉的博大圆融的佛家精神。

帝国高僧(上、下集)

我们驱车奔向这座古城,去寻找唐朝,寻找长安,寻找玄奘。

历史的痕迹已经模糊不堪了。好在我们身上流着和他同样的血,使我们能够透过现代物质文明的滚滚洪流,依稀窥见他踽踽独行的身影。

玄奘,中国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佛教文化最高潮的推动者,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少林寺(上、下集)

一座闻名天下的古刹。

“天下功夫出少林”。

世界上迷恋中国武术的人们将这里奉为圣地,喧嚣之上,人们似乎忘记了,这里还是达摩“面壁九年图破壁”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禅宗的祖庭。

禅宗之静,武术之动,如何合而为一?那些名扬四海的少林僧兵,难道不受杀戒的约束吗?少林功夫,是传自达摩祖师吗?

穿越现实与历史的迷雾,我们寻找达摩,寻找真正的少林……

六祖慧能(上、下集)

这是一位佛教宗师的一生传奇。

他出生在流放犯人的边荒之地;

他幼年丧父,在贫穷困顿中长大;

他曾经是一个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他没有上过学,是一个文盲;

他一闻而悟,千里求法

他为法忘躯,历尽艰辛

他领禅宗衣钵,开顿悟法门,成为中国佛教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他建立了中国化、生活化、平民化的禅宗体系,使当时佛学思想界如风行草偃,气象一新,影响所及,整个文化领域无不因其溶铸而生机勃发。

本片通过对禅宗六祖慧能一生的故事介绍,让人们了解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禅宗是如何中国化、社会化、平民化、生活化的发展历程。

守望华首(上、下集)

从迦叶尊者到虚云大师;从蜀汉有寺到今天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佛教在此集结。华首门,这个矗立在鸡足山的佛教圣地,始终默默守望着这片苍山洱海间不息往还的挑夫、马帮以及帝王将相,任时光奔流。

瞬息即起的云雾呼吸便散;山间隐居的行者隔崖相望;般舟道传出佛号悠远清凉。佛祖捻花、迦叶微笑;这片山峦,这片道场,历经千年,温和而坚决。

终南山

没有人能数清楚终南山里曾经有多少寺院,或者有多少隐士的茅蓬。从华夏文明在中原兴起,长安城正南的终南山里就开始有修行者的踪迹。

今天,终南山的春夏和秋冬跟数千年前或许已经有很多不同,但是每一个前来探访隐士又失望而归的人都会突然间意识到,正是这条地处中国西北的古老山脉,一直代表了中国汉文化的内省方向,成为中国文化一个深刻反思的场所。

清凉五台山(上、下集)

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被称为“清凉胜境”的五台山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东晋十六国时起,各宗高僧来台活动,都把五台山作为弘法传宗的基地,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中国佛教史上的风雨兴衰。一千七百余年间,五台山佛教呈现出显密诸宗并弘,汉藏佛教共存的独特风采。同时,五台山亦因文殊菩萨道场的缘由,成为汉、藏、满、蒙、土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

本片将采用五个导演分别拍摄五个短片的手法,来展示这个人文积蕴深厚的佛教文化重地。

大光明峨眉山(上、下集)

走进大大小小的依山而建的寺院,让人倍感庄严的不仅仅是它川南风格的寺院建筑,它精美的塑像,在这些出家人清澈的目光里,我们看见了光明。

的确,峨眉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大光明山。它是与佛陀的智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光,大千世界只能沉于漫漫黑夜之中,没有光,我们黑色的眼睛只能看见黑色,没有光,我们的心灵就无法得到智慧的滋润。

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应身道场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如果说佛教是行为的,实践的,最集中地彰显这种实践精神的就是普贤菩萨,他的十大行愿是佛门修行的重要法门。

在普贤的行愿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让我们走进峨眉山,去了解它的历史,它的传奇。

普陀洛伽(上、下集)

佛因山而兴盛,山因佛而扬名。正是佛教传入后,重新赋予了深厚的宗教文化,才使这个传说中的仙岛成为名闻遐迩的天下名山。

什么是大慈大悲?什么是观世音?

如果你能暂时抛却浮躁,远离都市的喧嚣,来到这一片海天佛国,听梵音讽诵、看海天一色,或许会有机缘重新认识你的人生。

九华金地藏(上、下集)

安徽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唐代开元年间,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而大愿地藏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不同的,是他由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古代一位外邦王子——新罗僧金乔觉证得无上菩提后劝化、度脱世人,后被尊为金地藏,是一个真实的比丘形象。

金乔觉于九华山潜心修行75年,99岁圆寂。圆寂以后三年“颜状鲜活如生,升动骨节,其声若撼金锁”,建塔之后,“塔址发光如火,光成圆状”。流传于世的地藏菩萨形象是光头、手持宝珠及锡杖,为阎罗王之化身。
如今,我们在九华山方圆百里的村镇中依然随处可见人们故老相传的礼佛习俗,如每逢节日拜山、途中不能回头、不能交谈,过年家家吃素等等。

而号称“百戏之首”的古老戏曲“目连救母”更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质朴和神秘。

莲师的足迹(上、下集)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这片肥沃的土地,古称“卫藏”。相传由莲花生大师亲手建造的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今天仍然矗立在这里。

桑耶寺,藏文意为"无边寺"、"超出意想寺"、"不可想象寺"。

桑耶寺,由于其三层主殿分别呈现出藏、汉、印度三地的建筑风格,故又名“三样寺”。

这里,诞生了西藏第一代佛教僧人;

这里,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齐全的佛教寺院;

这里,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教译经院;

这里,还有神秘的青扑山、伏藏、西藏度亡书……

这里是藏族佛教文化的开始之地,当代藏族文化的本原之一。

大昭、小昭寺(上、下集)

在全世界的佛教信徒心中,大昭寺,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圣地。因为这里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像。它见证了汉藏之间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亲情血缘关系,见证了宗喀巴大师辉煌的成就,见证了第一世达赖喇嘛及第一世班禅的诞生。

而供奉着佛祖八岁等身像的小昭寺,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已成为藏地僧侣们修习藏传佛教密宗密法的最高学府。

本片通过对大小昭寺建筑历史和人物故事的介绍,探寻藏传大乘佛教生命力的源头,发现汉藏同胞一致的精神信仰追求之所在。

布达拉宫

它屹立于雪域高原的红山之巅。

它曾是吐蕃王朝的皇宫,而后又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

它有着辉煌的建筑艺术成就,浓缩着藏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被视为西藏文化的集大成者。

布达拉宫,今天虽然隐去了权力的光环,却依然在世人面前彰显着它独特的魅力。

拉卜楞寺(上、下集)

距今三百年前,一位在西藏修行多年的僧人回到了甘南的故土。他期望在家乡修建一座寺院,一座“成佛永世栋梁的寺院”。显然,这座被称作“拉卜楞”的新建寺院在很多方面不占优势。它没有布达拉宫大昭寺那样深厚的历史,也没有塔尔寺那样特殊的背景,更没有甘丹寺那样显赫的地位,何况它远离藏传佛教的中心——拉萨。它随时都有可能被时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就像曾经的一座座寺院。

然而三百年过去了,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座经堂开始,如今,它拥有六大学院,几千名僧人,十一世班禅经师嘉样嘉措,七世贡唐经师华尔丹嘉措等众多高僧…它是如何走到了今天?在岁月的冲刷中依然挺立?这一切的背后又该有着怎样的动荡与沧桑?

雍和宫

过去,它为了传播藏传佛教用来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盘石之安”。

人们在这里许下愿望,播种希望,祈求吉祥。

它是北京三千寺庙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从雍亲王府到雍和宫,它是一代圣王的诞生地,又是藏传佛教转世灵童的掣签地。它曾联系着政治和宗教,同时又是蒙、藏、汉民族融合的一座桥梁。

作为曾经的皇家寺庙,雍和宫25米高的未来佛预示着56亿7千万年以后的故事——众生说法。

南传佛教

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全族信奉上座部佛教。每座村寨至少都有一座佛寺。每个少年男子都必须出家一次,在寺中学习文化。传承千余年的傣族上座部佛教,融合了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风俗,超出了纯宗教的意义,所有的民众对自己的信仰,都怀着一种亲切的感情。

法门寺(上、下集)

1981年8月24日,一道闪电,击倒了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宝塔,也开启了一个埋藏千年的秘密。

在倒塌的古塔下面,人们发现了一座隐秘的地下宫殿。在2000多件唐代稀世珍宝的簇拥下,世界独一无二的,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面世了。

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石碑,记录的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出自1000多年前一位唐代高僧之手。

这些沉睡了1113年的文字,透露了大唐帝国盛极而衰的秘密,从中,我们更读到了人们在追寻真谛的道路上,曾经有过的热诚与迷失……

洗石庵(上、下集)

世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位比丘尼的灵骨舍利,背后是一段上海滩大家闺秀的传奇人生。

洗石庵,在这个雅致而不同寻常的尼庵,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宽能法师将劳作、茶艺以及修行融为一体,四十年践行生活禅,使洗石庵铅华洗尽,成为两广佛法的一处圣地。

灵隐寺(上、下集)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这两句诗无疑是灵隐寺在江南文化史中地位和形象的真实写照。

慧理、永明延寿、骆宾王、济公。。。。。。儒释相融,禅净合一。

久远的传灯历史,丰厚的宗教及人文积蕴,使这个飞来峰下的“仙灵所隐”之地至今仍然于幽静之中透露出勃勃生机。

法海真源:

一段中国历史的传奇,从起始到终结,背后往往映衬着一个政权的由盛及衰。

一座源于表彰忠烈的寺庙,屡毁屡建,先后更换了好几个名字。每个名字既代表着一种迥异的性格,更浓缩了整整一个朝代的悲欢命运。

法源寺,在1000多年的世事变幻中,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但这里所弘扬的“法海真源”的佛教精神,却一直传承了下来,至今生生不息。

音像产品

[产品名称]千年菩提路

[作者]周兵

[介质]DVD

[盘数]26

[其他介绍]全剧45集,每集30分钟

[出版日期]2012-3

定价:550.00元

内容简介

释迦牟尼佛灭度500余年后,佛教得以东传进入深受儒学熏陶的震旦古国,并逐步生根、发芽,乃至枝繁叶茂2000年。这是世界历史上两大文明相交相融的经典范例,也是中华子民最为殊胜的文化因缘。《千年菩提路-中国名寺高僧》正是对这一伟大历程的全面回顾与展示,全剧45集,每集30分钟,涉及汉传佛教四大名山、八宗祖庭、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以及其他重要的寺庙和高僧。

目录

项目名称成片片名

DVD1中华佛缘(上下集)

DVD2白马寺(上下集)上集:白马驮经

下集:释源沧桑

DVD3普陀洛迦(上下集)

DVD4峨眉山(上下集)

DVD5九华山(上下集)

DVD6五台山(上下集)上集:五爷庙,观音洞

下集:普寿寺,二唐寺

DVD7帝国高僧(上下集)

DVD8东行记(上下集)

DVD9法门寺(上下集)

DVD10六祖惠能(上下集)

DVD11少林寺(上下集)

DVD12净土信仰(上下集)

DVD13东土释迦(上下集)

DVD14大昭寺与小昭寺(上下集)

DVD15灵隐寺(上下集)

DVD16桑耶寺(上下集)上集:桑耶寺

下集:莲师的足迹

DVD17守望华首(上下集)

DVD18洗石庵(上下集)上集:随波洗石

下集:白石清修

DVD19拉卜楞寺(上下集)上集:莲苑宗风

下集:吉祥遍洲

DVD20雍和宫

DVD21布达拉宫

DVD22法海真源

DVD23佛光山

DVD24终南山

DVD25以戒为师

DVD26南传上座部佛教

导演简介

周兵,1987年9月到1991年8月,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后到兰州电视台工作,任编导、摄像,参与多个节目的制作。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任《东方之子》栏目编导,1999年7月,任《记忆》总编导;2000年9月,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纪事》栏目制片人;2003年5月,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特别节目组制片人、百集大型系列记录片《故宫》总导演。2004年5月至今,就读于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职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特别节目部主任,同时担任中国电视学会纪律片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学术研究院秘书长。

抒写中华文明史

佛陀灭度500余年后,佛教得以东传进入深受儒学熏陶的震旦古国,并逐步生根、发芽,乃至枝繁叶茂2000多年。期间,这个来自印度的信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过怎样的碰撞和融合?历代高僧大德,东去西来,谱写了多少传奇华章?中国佛教源流纵横,法脉四出,其根源正解又是什么?当今世界佛教信仰者数以亿计,他们的精神家园有着怎样的风景?

本片于2002年由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发起策划,得到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文物局等部委的批准和支持。项目的组织实施由国家文化部主管的一级社团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负责。2007年初,文促会与上海嘉源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成立了北京嘉源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投资和运营。同年,嘉源海公司邀请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作为承制方和联合出品方,成立了以周兵先生为总导演的承制团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拍摄与制作。

本片以寺院的兴衰、高僧的命运和法脉的传承为线索,第一阶段制作完成的46集是在主管部门批复的百余个选题中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22座寺院和3位高僧为主题,涉及汉传佛教四大名山、八宗祖庭、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第一阶段共计投入3000多万人民币,创作行程长达58万公里,足迹复盖98个城市和227座寺院,共制作完成了300多分钟三维模拟画面、400多分钟原创音乐和14万分钟高清影像纪录。

拍摄后记

佛是什么?佛陀又是谁?佛教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曾经是我心中的一个疑问。中国历史上有关佛教进入中国的历史有很多种说法。大家比较熟悉的便是东汉一个皇帝做的一个梦,由这个梦开始佛教有两位印度僧人、一匹白马驮着一些经文来到长安。2100多年了,佛的形象,佛陀的思想,代表佛陀思想和行为的信仰者,持续不断的出现和留存于中国这个土地上,直到今天。和中国的老子、孔子等等许多的思想者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成为一个影响广大的宗教,影响着中国人2000多年以来的精神世界,乃至我们的语言、文学、戏剧、绘画、音乐、建筑等等,甚至我们的生活方式,吃饭喝茶等等,可谓广矣。

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总会说佛教是一种迷信,佛教的很多经文无法看懂,佛的形象总是高大,涂抹着金粉供在庙堂之上,威严中离我们似乎总是那么遥远,甚至还有人认为佛教是封建的、落后的,与我们现代的生活格格不入。而另外一些朋友则以为香烟缭绕之中,眼前的这个用各种材质塑成的佛像似乎拥有一种神秘而伟大的力量,祂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当我们的生活遇到困难,痛苦降临在我们的身上时;当我们有所期盼或需要某种帮助时,我们中的许多人便会去往一些寺庙祈求佛或菩萨的帮助,似乎在恭敬的烧香礼拜中,我们的一切麻烦和问题都能交给佛和菩萨们去解决。

2005年9月的一个夜晚,我的大学同窗好友李欢拉着我见了两位人士。在北京,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见面和聊天中他们大概心里确定下由我来带一个团队完成这部纪录片,据说在之前将近3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前后联系过很多个电视制作团队,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合作下去。当得知我能幸运的成为这部片子的总导演时,我惊叹于那句话:愿力不可思议。我已经不记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曾在一尊佛像前发过这样的一个愿,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用影视的方式拍摄佛教,展现佛教的历史和思想,用今天大家比较喜欢的方式来讲述佛的故事。没想到,这个愿望竟如此之快的实现了。实际上我深知在开始接受这份工作时我对佛教的了解十分的浅薄,徒有一种热情而缺少很多方法。

总有一些热情却困惑于所听所看到的很多事实和现象,也总有很多热情会在一些障碍中变的悲观和消沉。但好在今天我的那份热情依然没有丧失。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我和很多的导演、摄影、撰稿共同完成了这部纪录片。其间经历了很多波折和麻烦,也总会遇到很多的人来帮助我们。给我们一些信心和鼓励,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的摄制组在很多的地方都拍摄到一些吉祥和神奇的影像。随着对佛教历史和思想一步步深入了解,我也知道我们这部纪录片有很多的缺憾和不足,我们试图想回答些问题,展现一些历史中真实的面貌;我们也试图用一种更为现代的视听艺术方式来传递出我们努力地结果。有点惶恐和不安,也有点欣喜。

建议大家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能偶尔停下自己匆忙的脚步去美丽的地方看看吧。而我心目中的佛教是一种对这个世界智慧和理性的认识,是一种活泼而生动的思想,是一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传递,是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大无畏的理想和实践精神,而不是盲目、迷惑的崇拜。“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这似乎是马克思告诉我们的,佛陀也这样说。我们的生活方式,对自己工作的态度和行为,每天的待人接物,思想情感的表达决定着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而不是什么造物主高大的形象来拯救我们,帮助我们。

我们这部书里的许多文字或许并没有表达清楚我们想表达的,在这些表达里我们也一定夹杂了很多自以为是和片面的东西,在这里真诚的向每一位读者致歉,如果有什么因果关联的话就让我一个人来承担吧,谁让我挂着一个总导演的名头呢。在这段话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要着重感谢三个人,一位是蒋国伟先生,还有一位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何秀范女士以及我的领导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先生。作为出品人和监制,他们始终如一的支持和信任我们这个团队,没有他们我们无法走到今天。这件事就像一场接力,有很多人传接其中的一棒,文明的延续或许就需要这样。

祈愿有人能从我们这本书里获得一点生命中智慧和慈悲的启示。了知一些历史中真实的故事,能获得清净和平等的心境。和谐世界,众缘和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