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鹤年堂

北京鹤年堂

明朝嘉靖四年创建的药店
北京鹤年堂药店创建于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地处现在的骡马市大街西口,坐北朝南,与菜市丞相胡同北京鹤年堂相对.几百年的历史沧桑,使“鹤年堂”在经营上创出了她独到的特点,即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方法精良,聘用有经验之药师,采购地道药材,选其良者,拒用伪品,遵古炮制药片整洁,质地精细,疗效甚高,鹤年堂饮食疗法,是鹤年堂提出的一个新式疗法。其声誉传遍京城,故社会上盛传:欲服丸散膏丹到同仁堂想购汤剂饮片到鹤年堂可见其载誉之久远。[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公司名称:北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总部地点:北京 成立时间:1997年8月 经营范围:中医药品制造销售 公司性质:国有全资 字号传承:鹤年堂 字号创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 字号特色:遵古炮制中药汤剂饮片

历史

“鹤年堂”这个具有475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是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在“九三”古都文物博览会上,被排列在同仁堂、宋宝斋之后,列第三名。这是北京市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鹤年堂”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每年都会进行诚信促销活动,鹤年堂诚信促销事迹影响整个医药界并与2008年6月鹤年堂养生文化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7年8月,在区医药药材总公司的领导下,实现资产重组,将原鹤年堂药品经营公司。原广安门中西药品批发站,原牛街口药品批发站合并为“北京市鹤年堂药品经营公司”。注册商标为“鹤年堂”鹤年堂药品经营公司是全资国有企业,地址在宣武区广内大街7号。法定代表人,曹希久。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经营方式为批发兼零售、经营中药饮片、中成药、西药制剂、医疗器械等。该公司30人具有医药药学职称。

鹤年堂药品经营公司其主要机构设置为一个批发部和六个零售门市部;分由情况为“1堂批发部位于宣武区广内大街460号。2鹤年堂第一经营部位于宣武区广内大街7号;3鹤年堂第二经营部位于宣武区广内大街460号;4鹤年堂第三经营部位于宣武区长椿街64号;5鹤年堂第四经营部位宣武区牛街南口益民巷八号;6鹤年堂第五经营部位于宣武区南横西街53号;7鹤年堂第六经营部位于宣武区长椿街7号楼。

总店乔迁

2009年,为了配合北京市地铁4号线菜市口站的兴建,有着600年历史的北京鹤年堂鹤年堂总店(菜市口店)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喜迁新址,由原来广安门内大街43-1号(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北角)迁至广安门内大街6号(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南角),原址的马路对面。在保留北京鹤年堂传统的菜市口店的同时,北京鹤年堂新址由原来的两层800平米扩大为3层1700余平米,设施齐备,环境优良,门诊挂号方法完全与北京市各大三甲医院接轨,候诊大厅可同时容纳80余人,极大的改善了就诊环境和就诊空间,为广大患者及时,快速的就诊创造了一个优良的医疗条件,为真正实现服务患者,方便患者,让客户买到真正物美价廉的药品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条件。

大门楹联

鹤年堂大门两侧的楹联“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由明朝重臣杨椒山题写。在鹤年堂有一块珍贵的历史文物匾额,上书“调元气”、“养太和”,题写者就是赫赫有名的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当年戚继光要带兵去抗击倭寇,鹤年堂专门赶制了一大批“白鹤保命丹”,送到戚继光的营帐里,救治了成千上万的抗倭勇士。为表示感谢,1568年,戚继光欣然写下了“调元气”、“养太和”。

名称由来

鹤年堂这三个字乃是明代奸相严嵩花园内一个厅堂的堂名,严嵩活了87岁,在62岁时为相,他是进士出身,写的一手好青词,很受皇帝宠信。“鹤年堂”三个字就是由他所书,字体苍劲,笔锋端正,匾牌金体黑字,使人驻足留连。鹤年堂药店初开时并没有响亮的店名,自严嵩晚年败落以后,这幅堂匾流入民间,才由鹤年堂收购来悬挂堂屋。从此这三个字便成了老百姓口头上菜市口药铺的统称。

假设严嵩败落,“鹤年堂”匾流落出来,当时的形势是万人痛恨严嵩,恨不得碎尸万段,开业于严嵩倒台之后的鹤年堂药店老板怎敢把严嵩的匾额堂而皇之悬挂?鹤年堂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挂严嵩的匾,肯定要被愤怒的士子百姓们砸烂的。抠掉题款也不行,严嵩当年是诗文书法大家,《明史》也不得不认他“为诗古文辞,颇着清誉”,并以擅写“青词”(一种诗书俱佳的带有道教色彩的文体)名传天下,这瞒不过人们的眼睛。

牌匾的保存

传说尽管是传说,但人们仍然在口碑流传,这似乎成为老北京老字号吸引人的一个方面?“文革”当中,为保护这些牌匾,还产生了若干故事。这些牌匾至今仍在,我可以肯定,这些牌匾的真正题写者应该是当时无名的文人,岁月的流逝已不可考证出他们的名字。惟一的科学态度是不要以讹传讹,例如,某出版公司出版的《北京新老字号名匾荟萃》在“六必居”、“鹤年堂”照片下均注明“严嵩书”,还特意指出“其历史和书法价值较高”,这就违背真实了。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曾出过一部《北京名匾》,也收入“六必居”、“鹤年堂”匾照片,注释写明不知书写者姓名,这是正确的,因为不误人子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