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重点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所在地北京,分为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占地3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70余万平方米。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3年入选首批“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第十六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以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发展愿景目标。
    中文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文名:Beihang University 简称:北航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综合类 学校特色:首批“211”工程大学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现任领导:徐惠彬(校长兼党委副书记) 专职院士数:两院院士26人 本科专业:74 硕士点:39 博士点:25 博士后:23 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 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校歌:《仰望星空》 地址:学院路校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院校代码:10006

北航校史

1952年10月24日,教育部签发关于成立北京航空工业学院(成立后正式名称为北京航空学院,简称北航)的批文。

1952年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和四川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航空系合并的基础上,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北京航空学院正式成立。是由当时清华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合并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的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指的是:清华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今重庆建筑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的航空院系。

1953年5月在西北郊海淀区柏彦庄选定校址后,6月1日就在四周没有公路的一片农田及坟堆土洼上正式动工兴建,数千名建筑工人日夜奋战,半年之内就完成了6万平方米的建筑。同年10月全体学生及部分教职工即迁居新校,开始正常的学习与工作。计划中的基本建设任务到1957年基本完成,竣工面积135245平方米,修建道路64160平方米,完成投资3560余万元。n

1954年6月,武光被任命为北航第一任院长。同年,为适应航空工业建设的需要,北航增设飞机设备、航空材料两个系以及航空仪表与自动器、飞机电气设备、特种设备、金相热处理、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7个专业。n

1956~1957年,根据我国12年科学规划的要求,北航在国内率先设立导弹类、管理类以及理科与工科相结合的空气动力学等专业。增设了导弹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学、无线电设备、航空工程经济、仪表工艺等专业,成立了当时国内航空高等院校惟一的航空工程经济系。这样就开始有了不同于苏联模式而根据我国航空工业实际需要自行设置的新专业,并成立了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及喷气发动机原理3个研究室。

1958年,在党的总路线和教育方针指引下,北航开展勤工俭学,提倡并实践教学与科研、设计、生产的四结合,开展了航空型号研制工作。全校师生在100天内,完成了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北京一号”轻型旅客机的研制,同年9月24日试飞成功,并进行了京沪间2500公里的航线试飞;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于同年9月22日在东北白城子靶场发射试验成功;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即在安2型飞机上安装了自行研制的无人驾驶控制系统,将该机改装成无人驾驶飞机,于同年9月25日试飞成功,为我国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展开了先河。n

1958年新设立解算装置、火箭地面机械与发射装置专业。1959年又设立航空非金属材料、腐 与表面保护、无线电导航、雷达、遥控遥测、航空原子能发动机设计等新专业,建立了火箭发动机、导弹控制系统等研究室,连同前已建立的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喷气发动机原理及陀螺仪研究室,形成了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的中心。1959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北航成为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这是对北航成立7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

1960年增设航空核动力、航空工艺和工程物理系,1961年又设立飞行器自动控制系。至此,北航已设立了10个系35 个专业。n1977年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1978年又恢复研究生招生。1978年北航按6大类21个专业组织本科生招生,它们是:飞行器设计类,含飞机设计、有翼导弹设计、飞行器高空设备3个专业;航空工程数学力学类,含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航空结构力学与强度2个专业; 航空发动机设计类,含航空发动机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2个专业;航空材料及机械制造工程类,含航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航空非金属材料及成形工艺、金属腐蚀与防护、航空焊接、飞行器制造工程5个专业;航空自动控制类,含航空陀螺仪表与惯性导航、航空仪表与传感器、航空液压气压附件、航空电机电器、飞行器自动控制5个专业;航空电子及计算技术类,含遥控遥测、电子计算机、雷达与导航、微波技术4个专业。n

1978年7月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1月恢复制造工程系的建制。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航空学院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标志着北航从单一工科发展成为工理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n

1989年,学校成为国家八五期间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n

1997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n

2001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行列。n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n

2011年,学校成为国家“珠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院校之一。n

2012年,这所新兴的大学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入选首批“2011计划”。

学术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建校以来承担了大量国家(国防)科研任务及产学研合作项目。n学校目前承担的国家(国防)计划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民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部委及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人文社科科研项目(课题)、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武器装备探索研究计划项目、预先研究项目、国防科工项目、军品型号研制生产项目、国防创新特区项目等近20大类。n近五年来,我校共承担各类计划项目8000多项,预算经费近80亿元,承担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近10000项,合作经费超过40亿元。科研经费到款由2012年的2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26亿元,科研经费总量稳定在全国高校前10名,人均科研经费位居第一。n2016年承担国家(国防)计划项目1100余项,预算经费达到15.9亿元,承担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1800余项,合作经费达到7.77亿元。2016年科研经费到款超过26亿元,其中计划项目经费18亿元,产学研科技合作经费8亿元。nn

办学条件

通过实施“UPS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北航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先后与全球200余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倡导发起“国际航空航天教育协会”并加入了国际宇航联合会、“T.I.M.E.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等国际联盟和学术组织。创设了“自旋电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高端国际合作平台。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联合创办中法工程师学院,融合中法两国工程教育优势,被誉为中法高等教育合作典范。成立“国际通用工程学院”,努力建设全新高水平国际化通用工程教育示范学院。与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及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合作筹建中法航空大学。实施“全球校园计划”,打造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大力开展学生交换、双学位、联合培养、国际暑期学校等各类海外学习项目,把北航校园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北航学子充分享受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学生,国际学生规模、生源质量、培养层次、教育水平进入全国高校前列。获批设立了“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中国中心”和“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科研合作成果显现,建立了10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所获荣誉

学校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先导,强化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关键瓶颈技术汇聚、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顶级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科研总量不断扩大,科研经费人均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有1个国家实验室——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含4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70余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协同创新,积极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建校60余年来,北航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近年来,学校持续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在航空动力、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颈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多项标志性成果直接应用于国防建设。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研制成功我国首个新型临近空间飞艇。学校牵头设计研制的某型无人机定型并执行重要任务,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位居无人机方队阵首。“十五”以来,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70余项,其中,近16年获得1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连续获国家高等级科技奖的纪录,被社会誉为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学校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实现了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发表文章的突破。学校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与航空、航天、发动机、船舶等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获“2011计划”首批认定。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我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智库。全面融入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环北航知识经济圈”,北航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

形象标识

整个标志的外部为内外两层的同心圆形,和谐而自然,象征宇宙的无限深远、时空浑一而又参差多态的多层次结构。其核心图案,昂扬向上的双箭头(飞行器)乃是航空航天器的抽象图形,和展开的书卷、椭圆的卫星轨道以及星座闪烁的太空,共同组成了北航认同的一种精神文化,突出了北航的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特色。n

标志中的1952字样,不仅是北航的建校年代,更从特殊的历史角度突出了北航人肩负的历史使命,那是国家的重托和一个千年民族的殷切希望。n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形成了鲜明的比照体系:中国书法的文化意蕴,显示了北航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英文校名则展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北航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决心。n

标志的基础色调为科技蓝,具有开放、严谨、稳重、进取的内涵,呈现出北航文化中独有的志在蓝天、勇于探索的特质,也是北航人倾注特殊感情的一种色彩。nn

文化传统

学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北航精神和“开放包容、务实担当”的北航文化,以三代北航人的“长鹰志”“中国心”“陀螺梦”凝聚共识,以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打造空天报国精神标识。深刻把握新媒体阵地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精心打造了以官微“航小萱”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矩阵。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航空航天博物馆、音乐厅、艺术馆、校史馆、艺文雅苑、致真共享空间、咏曼剧场、艺文空间等文化场馆为阵地,以感动北航、北航大讲堂、我爱我师、博雅课堂、高雅艺术进校园、驻校艺术家/作家计划、大学生艺术团等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传统承续品牌、典型引路品牌、文化景观品牌和人文滋养品牌,营造了教风优良,学风严谨,景观优美,人景祥和的一流大学文化氛围,在全国高校起到探索和示范作用。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文化育人示范项目2项、特色展示项目2项,并获首都文明校园、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学校领导

姓名

职务

分管工作

曹淑敏

党委书记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负责机构编制工作,兼任北航党校校长。

联系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

徐惠彬

校长

党委副书记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负责监察、审计、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设工作,兼任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主任。

联系校学术委员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宇航学院。

房建成

常务副校长

负责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保密、财务管理、科研管理、产学研合作、医工交叉、学会、学报、期刊工作,协助负责机构编制工作,兼任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分管发展规划部(处)、科学技术研究院、财务处、科协。

联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

何新洲

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

主持纪委全面工作,协助党委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协助负责监察工作。

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巡察办公室。

联系经济管理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陶 智

副校长

负责信息化建设、科研条件保障、军民融合、智库建设、图书资料、资产经营工作,协助负责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设工作。

分管信息化办公室、国家实验室办公室、军工科研处、图书馆、北京北航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联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国际通用工程学院、无人系统研究院、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

刘树春

副校长

负责资产管理、校园规划与基本建设、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沙河校区管理、校友会、教育基金会、校工会、教代会工作。

分管校园规划建设与资产管理处、校园规划建设与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招标采购管理中心、沙河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校友联络发展处、校工会/教代会办公室。

联系空间与环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微电子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全球合作

国内合作

2016年9月,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号召,北航专门成立国内合作委员会,统筹推进国内合作工作。同时,设立国内合作办公室,作为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支撑和保障国内合作委员会战略研究、咨询论证、授权决策、协调督办等职能的发挥。n

国内合作办公室在国内合作委员会领导下,积极发挥参谋助手和业务中枢作用,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开展国内合作战略研究与分析、提议并组织召开国内合作委员会会议、联系协调国内合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以及各校地合作基地共同落实国内合作委员会决议,推动和开展合作业务,共同支撑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发展。

国际合作

学校紧密围绕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通过实施“寰宇巡天”计划,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先后与国外近200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入了国际宇航联合会、“T.I.M.E.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等国际联盟和学术组织。创设了“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费尔北京研究院”、“托马斯北京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国际合作平台。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联合创办中法工程师学院,融合中法两国工程教育优势,被誉为中法高等教育合作典范。成立“国际通用工程学院”,努力建设全新高水平国际化通用工程教育示范学院。实施“全球校园计划”,建立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学生交换、联合培养、双学位、国际暑期学校项目,把北航校园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北航学子充分享受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学生,国际学生规模、生源质量、培养层次、教育水平进入全国高校前列。获批设立“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中国中心”和“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顶尖高校共同建设“北斗丝路学院”,开启北斗导航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新起点。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科研合作成果显现,建立了7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nn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