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深圳市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原名“深圳市中心医院”,是深圳市政府投资4.5亿元人民币建成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于1999年底建成开业。[1]2001年9月,深圳市政府与北京大学合作,医院更名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纳入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管理体系。医院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编制病床800张,实际开放病床925张。医院总资产9.3亿元,拥有总价值超3.0亿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
    中文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外文名: 地理位置: 主管部门: 开放时间: 院长: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院训: 医保定点: 经济类型: 经营性质: 医院性质:国营 是否医保:是

医院简介

2001年9月,深圳市政府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医院更名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纳入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管理体系。医院正式更名、挂牌。经过10年苦心经营,目前医院的总资产、净资产是开业时的3倍,现代化医疗设备价值超过4亿元。引进各级、各类人才1200多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471名,博士学位117名,硕士学位390多名,有海外留学经历81名,北京大学的专家及毕业生84名。

医院开设临床医技科室52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专科(实验室)5个,院级重点学科4个。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医院建立深圳市卫生系统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北京大学博士点3个,硕士点14个。10年来,医院紧抓科学管理和改革创新两条主线,在办医理念、院-校合作、健康产业、支持保障、领导体制、选人用人、制度建设、医院文化等方面取得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医院是北京大学首家异地合作办医的机构,也是中国院-校紧密型合作办医,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发展的有益探索。医院以医、教、研为主体,以发展健康产业和推行支持保障系统服务社会化为两翼,推行“一体两翼”的经营模式。与北京大学合作使医院“主业”快速发展。医院在深圳市医疗质量评估中,已连续5年排名第一。健康产业使医院获得高回报,支持保障系统服务社会化使医院获得低消耗。医院综合绩效显著优于其它多数国有医院。医院创新的经营及综合绩效管理模式分别在全国推广,并先后4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医院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并将“质量”和“行风”定为办医的两个永恒主题。2000年,医院获广东省行风评比第一名。医院斥巨资投入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行“技管“和“技治”。2007年,医院获卫生部“全国数字化示范医院”殊荣。医院利用HIS实时监控“大处方”和“药品异动”的做法在全国推广。医院秉承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和医院“仁心仁术、博学博爱”的院训,团结一致、励精图治,努力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医院院徽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徽采用灰、蓝两色为主色调。由内外双圆环组成。

外环以灰色为主色调,灰色代表信任与严谨,外环图案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英文全称围绕而成。意喻大医精诚和治学严谨的双重意义。

内环以蓝色为主色调,蓝色代表希望和安宁。内环主体图案为蛇型手杖,围绕蛇形杖左右两边向下延伸出两个半弧形,与蛇形杖一起巧妙构成汉字里的“中”字。意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维护人类健康为中心,致力于用现代医学技术和仁心仁术斩除一切危害人性生命的病魔。

医技辅助科室

消毒供应室

消毒供应室位于住院部负一楼,建筑面积1056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21名,包括主管护师3名,护师(士)9名,消毒员2名,技术工人7名。所有人员均具有消毒供应岗位资格证书。科室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并采取强制运行,不逆行。拥有日本樱花或美国原装进口现代化全自动消毒灭菌装置:全自动超声波清洗机、喷淋清洗机、预浸消毒机、自动烘干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封口机、封闭式推车、双门互锁式传递柜、健全的监测设备。物资管理网络化,标志着科室医用物资现代化管理已初具规模。

工作范围及特点: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承担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再生医疗器械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和供应工作,同时承担全院临床科室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发放工作,是医院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具有供应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接触面广、灭菌质量要求严等特点。

药剂科

药剂科负责全院药品的采购供应、医院药学技术服务以及药事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集药品的采购、供应、调剂、管理、临床药学及药学研究等工作于一体,具有专业技术性、经济管理性和咨询指导等三方面的工作性质。科室下设门诊西药房、特诊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药库、临床药学室和药理实验室等各职能小组。药剂科的库房管理、住院药房和门急诊药房的药品调配及管理等工作都已信息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临床药理基地等也正在筹划中。

药剂科现有工作人员73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20人,半数以上员工具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人,硕士4人。药剂科现已承担着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担负着培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中专生的教学实习和进修生的培训任务。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科内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先后几年被医院评为先进集体,并取得深圳市“放心中药房”、深圳市卫生局“青年文明号”窗口、深圳市药监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中心实验室

中心实验室成立于2001年,是集科研、教学、技术咨询为一体的临床医技科室,主要职能是为全院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的人员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人员提供一个科学实验、技术咨询的服务平台,同时结合临床开展科研攻关研究。中心实验室占地面积约为600m2,科研设备达1000多万元。下设: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男性生殖医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室、组织形态学研究室与动物室。

其中男性生殖医学实验室2006年入选深圳市男性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成为深圳市卫生系统首家市政府冠名的市级重点实验室,获资助300万元。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5名,其中临床研究人员8名,实验研究人员27名;教授或主任医师1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副教授、副研究员或副主任医师6名;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11名;在站博士后、在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16名;实验室由5个研究小组组成,分别为生精细胞体外培养、干细胞研究、男性生殖遗传、精子发生的基因表达与调节和阴茎海绵体组织工程研究小组。

研究方向包括脐血干细胞定向分化机制、精子发生的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机理、干细胞向生精细胞的定向分化与调控等。目前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4项,其中国家“973”前期专项1项,国家“985”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人事部或教育部留学人员启动基金4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学术论文128篇,其中SCI杂志收录的论文22篇,获各级科研成果7项。其中"保留感觉和勃起功能的阴茎再造术"获得200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的筛选和功能研究”荣获2006年深圳市首届科技创新奖。

检验科

检验科是一个以临床检测为主,服务于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医学实验室。拥有急诊、快检、体液、体检、生化、遗传、微生物、血液、免疫、分子生物学、前处理及派驻华为公司社康中心实验室共12个实验室,目前共开展检验项目350余项,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科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现有70名员工,其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共36人,兼重教学和科研,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8年制《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工作,被北京大学医学部评为优秀教研室;同时承担中山大学、广东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实习及课题指导工作。

近年来在各级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0部,承担市级以上课题12项,获科研经费30余万元,并获2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科室设备精良,拥有雅培、强生、奥林巴斯、贝克曼、德灵、蔡司等多种国外先进自动化检测仪器。科室已按ISO15189的要求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共有127个项目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74个项目参加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成绩均为优秀;多项检测项目为深圳首先开展,整体技术水平在深圳乃至广东省均处于领先地位。

输血科

输血科拥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的技术人才队伍,一直致力于临床输血医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深圳市临床输血领域享有良好的声誉。检测仪器先进完善,拥有全自动配血系统、无菌接驳机、-80℃超低温冰箱、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BASO血库专用离心机、血库专用储血冰箱、台式血浆融化仪等。目前开展微柱凝集法进行疑难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病检查等项目。同时开展储存式自身采输血,辐照血治疗,去除血液白细胞,血浆置换等。高度重视临床用血质量,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科学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成分输血率达100%。信息化血液管理模式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科室管理与制度严谨完善,吸引众多国内外同行前来参观交流。

医学影像科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是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由数字化的DR、CR、钼靶、CT、ECT、MR、DSA和介入病房等组成。中心设备齐全,拥有世界上先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器2台、1.5T磁共振成像机2台、单排螺旋CT1台、16排螺旋CT1台、DR和CR各2套、乳腺钼靶影像机1台等,中心并配有现代化的PACS和RIS系统。

科室现有工作人员58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11人,中级12人,初级29人。科室主要技术骨干学历均为本科以上,其中医学博士10人,硕士10人,本科22人。在科学管理体制下,科室保持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水平在深圳的领先地位,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力量雄厚,主要技术骨干均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在各种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等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

2002年被评为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现是北京大学医学影像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汕头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对口硕士点,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流动站。承担北京大学八年制和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教学任务,已培养博士后研究生1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3人.曾多次主办国家、省、市级学术会议和学习班。2003年创办并承担《中国CT和MRI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

在注重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科研工作,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项,市级课题12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34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发表论著4篇,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论著73篇。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同时积极派学术骨干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学术交流大会和学习班,并组织举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人才,取得显著效果。科室重视人才培养,多次派骨干到北京大学、美国、日本、澳门等地进修学习。

名医专家

简夏微

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小儿呼吸道疾病的诊治。任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会秘书长。荣获深圳市首届技术大赛西医第1名,参加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陈芸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超声医学影像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临床诊断和教研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理论造诣深厚,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特拉华州医学中心研究学习,擅长对新生儿、婴幼儿各类先天性心脏病、成人冠心病、心脏病、心脏各类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超声医学诊断。现任深圳市女医师学会会长;深圳市超声医学会、超声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超声生物效应委员会委员。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期刊撰写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参加国内、国际超声学术会议交流。主持省级、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3项。

鲁树坤

从事超声医学的临床、教学与科研20多年,擅长全身各脏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与介入超声的临床应用,尤其对疑难疾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任深圳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主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超声诊断学》杂志编委。主持科研课题4项,获省科技进步成果奖4项。主编《现代超声诊断学》,参编书5部,发表论文19篇。

王双双

从事心脏超声工作20余年,擅长用超声诊断各类心脏疾病,对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负荷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及心脏手术、心导管术中超声监测等有较丰富经验。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医院中心进修心脏超声1年。参加科研项目6项,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刘俐

从事超声医学工作20年,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工作及复杂疑难心脏病的分析判断。熟练掌握三维与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及谐波成像技术、声学造影、冠脉血流成像的应用。获国家与卫生部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科研课题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7部。

韩亚琴

多年来工作在三甲医院,从事超声及心电诊断工作近30年,1998年被省卫生厅评定为省级学科骨干。擅长小器官、腹部及多种学科、多种脏器肿瘤超声诊断;擅长心脏彩超诊断,对较复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能够作出正确诊断;擅长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擅长妇产科各种常见病,少见病及各种胎儿畸形超声诊断;掌握眼科疾病的超声诊断。率先开展介入超声的诊断及治疗,以及造影剂在超声各领域的应用。曾获介入超声省级新技术奖两项,发表及国内及省级学术论文近30余篇。

孙德胜

医学硕士(博士在读),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浅表及小器官、妇产科、外周血管等全身各器官多种病变的超声诊断和介入超声穿刺诊断及治疗技术,尤其在小器官(甲状腺、乳腺)等各系统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及介入超声等领域有专长,在深圳地区率先开展了涵盖多学科的几十项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申报发明专利1项,参编著作2部,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

时平

超声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超声专业近20年,擅长腹部、妇产科及周围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参与科研课题数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