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刘涛

暨南大学教授
刘涛[1],男,生于1981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传播、视觉修辞研究。
  • 中文名:刘涛
  • 民族:
  • 出生地:
  • 毕业院校:
  • 学位/学历:博士
  • 职业:
  • 专业方向:环境传播、视觉修辞研究
  • 职务:
  • 学术代表作:
  • 主要成就:

人物经历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策划/编导/编辑(2005-2007);

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

曾任教于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4年调入暨南大学。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持项目

201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视觉修辞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17ZDA290);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环境传播的公共修辞与符号化治理策略研究” (17BXW008);2014年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环境传播的基本理论及典型案例库建设研究”(141099);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视觉修辞的意义生产机制及典型案例库建设研究”(12JHQ056);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北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身份识别及媒介动员策略研究”(10CXW029);2016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教学设计创新与实践探索”。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特点、机制与理论研究”(15ZDB142)子课题负责人;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升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研究”(15ZDA042)子课题负责人。 

主要著作

刘涛:《环境传播:话语、修辞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刘涛、何艳、张海华:《媒介内容策划与运营:战略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译著)。刘涛:《100个人眼中的中国十年·记录》,经济日报出版社,2016.5.刘涛:《100个人眼中的中国十年·行走》,经济日报出版社,2016.6.刘涛:《视觉修辞理论》,即将出版。 

SSCI/CSSCI论文

Liu, Tao, & Bates, Benjamin J. (2009). What's behind public trust in news medi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 and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 2(3), 307-329.(SSCI)刘涛:《图绘“西医的观念”:晚清西医东渐的视觉修辞实践——兼论观念史研究的视觉修辞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8.11(独立)刘涛:《转喻论:图像指代与视觉修辞分析》,《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8.10(独立)(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1期全文转载); 刘涛:《语图论:语图互文与视觉修辞分析》,《新闻与传播评论》(CSSCI),2018.1(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8年第7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3期部分转载)(独立);刘涛:《意象论:意中之象与视觉修辞分析》,《新闻大学》,(CSSCI),2018.4(独立);刘涛:《语境论:释义规则与视觉修辞分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8.1(独立);刘涛:《隐喻与转喻的互动模型:从语言到图像》,《新闻界》(CSSCI),2018.12(独立);刘涛:《何为视觉修辞?——图像议题研究的视觉修辞学范式》,《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18.6(独立);刘涛:《视觉修辞何为?——视觉议题研究的三种“修辞观”》,《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8.2(独立);刘涛:《超越“美学”:知识生产与网络影评的“社会学想象力”》,《当代电影》(CSSCI),2018.11(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9年第1期全文转载)(独立);刘涛,姚文苑:《风险话语如何嵌入女性议题?——风险议题建构的性别逻辑与符号接合实践》,《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8.6(第一作者);刘涛:《隐喻论:转义生成与视觉修辞分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17.6(独立)刘涛:《PM2.5、知识生产与意指概念的阶层性批判:通往观念史研究的一种修辞学方法路径》,《国际新闻界》(CSSCI),2017.6(独立)刘涛:《新概念 新范畴 新表述: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的修辞学观念与路径》,《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7.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数字版2017年第17期全文转载)(独立)刘涛:《元框架:话语实践中的修辞发明与争议宣认》,《新闻大学》(CSSCI),2017.2(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7年第8期全文转载)(独立)刘涛:《媒介·空间·事件:观看的“语法”与视觉修辞方法》,《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7.9(《新华文摘》2018年第1期部分转载)(独立)刘涛:《视觉修辞的学术起源与意义机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暨南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7.9(独立)刘涛:《身体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剧场政治与身体叙事》,《现代传播》(CSSCI),2017.1(独立) ;刘涛:《仪式抗争:表演式抗争的视觉意象与修辞原理》,《中外文化与文论》(CSSCI),2016.4(独立);刘涛:《符号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意指实践与隐喻机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7.4(独立)刘涛:《西方数据新闻中的中国:一个视觉修辞分析框架》,《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6.2(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独立)刘涛,《“传播环境”还是“环境传播”:环境传播的学术起源与意义框架》,《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6.7(独立)刘涛:《作为知识生产的新闻评论:知识话语呈现的公共修辞与框架再造》,《新闻大学》(CSSCI),2016.6(独立)刘涛:《风险、流动性与“不确定性”批判:通往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范式》,《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6.5(独立)刘涛:《情感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情感框架与道德语法》,《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CSSCI),2016.5(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6年第11期全文转载)(独立);刘涛:《视觉抗争:表演式抗争的剧目结构与符号矩阵》,《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6.4(独立);刘涛:《意指概念:环境传播的修辞理论探析》,《现代传播》(CSSCI),2015.2(独立)刘涛:《接合实践:环境传播的修辞理论探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CSSCI),2015.1(独立)刘涛:《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列斐伏尔和福柯“空间思想”的批判与对话机制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CSSCI),2015.5(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5年第11期全文转载)(独立)刘涛:《环境公共事件的符号再造与修辞实践——基于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的符号学分析》,《新闻大学》(CSSCI),2014.6(独立)刘涛:《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福柯“空间规训思想”的当代阐释》,《国际新闻界》(CSSCI),2014.5(独立)刘涛,杨有庆:《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卡斯特“流动空间思想”的当代阐释》,《文艺理论与批评》(CSSCI),2014.2(第一作者)刘涛:《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戴维·哈维“空间压缩思想”的当代阐释》,《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4.2(独立)刘涛:《大数据思维与电影内容生产的数据化启示》,《当代电影》(CSSCI),2014.06.(独立)刘涛:《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当代阐释》,《当代传播》(CSSCI),2013.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1期全文转载)(独立)刘涛:《新社会运动与气候传播的修辞学理论探究》,《国际新闻界》(CSSCI),2013.08. (独立)刘涛,齐虎:《纪录片的历史叙述机制探析》,《电影艺术》(CSSCI),2013.5. (第一作者)刘涛,肖明珊:《“方韩事件”中的长微博与外部链接现象探析》,《现代传播》(CSSCI),2012.4(第一作者)刘涛:《图像政治:环境议题再现的公共修辞视角》,《当代传播》(CSSCI), 2012.1(独立)刘涛:《网络造句:公共议题构造的社会动员与公共修辞艺术》,《江淮论坛》(CSSCI), 2012.1(独立)刘涛:《纪录片的三重叙事语境探析》,《中国电视》(CSSCI),2012.9(独立)刘涛:《文化意象的构造与生产:视觉修辞的心理学运作机制探析》,《现代传播》(CSSCI),2011.09(独立)刘涛、肖明珊:《CCTV-10科学话语传播的四种奇观叙事机制》,《电视研究》(CSSCI),2011.03(第一作者)刘涛:《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身份识别及其象征符号生产——基于甘肃省积石山县的民族志调查》,《国际新闻界》(CSSCI),2010.02(独立)刘涛:《环境传播的九大研究领域(1938-2008):话语、权力与政治的解读视角》,《新闻大学》(CSSCI),2009/冬季号 (独立) 

代表性评论

刘涛,把校舍真正建设成第一避难所,《中国教育报》,2013.04.26刘涛,今天,我们应如何纪念马克思,《中国教育报》,2018.5.9刘涛,“小学生遇见苏轼”是基教变革侧影,《中国教育报》,2017.10.13刘涛:谁来捍卫儿童的“被遗忘权”,《中国教育报》,2015.3.26刘涛,“烂尾新闻”折射公共理性薄弱,《中国教育报》,2016.4.6刘涛,好政策岂能成特权“绿色通道”, 《中国教育报》2015.1.26刘涛:师德“红线”需要更明确的操作性,《中国教育报》,2014.10.15刘涛,高校信息公开岂能因“领导”卡壳,《中国教育报》,2014.12.11刘涛,官气太重有辱大学“斯文” ,《中国教育报》,2014.04.04刘涛,“年龄设防”让励志青春无处安放,《中国教育报》,2013.05.10刘涛,不能再在“985”“211”的门缝里看人了,《中国教育报》,2016.3.28刘涛: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国教育报》,2017.3.11

荣誉表彰

教学类奖项

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6.7;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2018.3(独立);教学成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新闻人才培养“六结合”模式的创建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一等奖,2019.1(排名第三)教学成果《全媒体时代新闻采写能力提升的“五维互动”教学理念与主题实践创新》获第八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5(排名第一);微课《空间实践与权力批评》获第二十二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2018.12(独立);第三届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2016.9;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2016年度、2017年度)、学校“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教师”(2012);

科研类奖项

专著《环境传播:话语、修辞与政治》获第七届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2015年(独立);第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学会奖“杰出青年奖”,中国新闻史学会与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指委颁发,2017.5(独立);专著《环境传播:话语、修辞与政治》获广东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独立);《社会化媒体时代的空间批评理论创新研究》获第十四次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4年(排名第一);《西方数据新闻中的中国:一个视觉修辞分析框架》获第十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一等奖,2017.10(独立);《媒介·空间·事件:观看的“语法”与视觉修辞方法》获第十一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一等奖,2018.10(独立);《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列斐伏尔和福柯“空间思想”的批判与对话机制研究》获第二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学会奖三等奖,2016.5(独立);

实践类奖项

新闻评论《把校舍真正建设成第一避难所》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14.10(独立);新闻评论《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18.11(独立);新闻评论《师德“红线”需要更明确的操作性》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015.10(独立);调研报告获中宣部2015年度“好信息奖”,中宣部,2016.3(独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7.9;2021年3月,入选广东省总工会公示的“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推荐对象”名单;2021年4月27日,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社会任职

中国教育报刊社签约评论员,《中国教育报》专栏作者;

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