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刘心武所作书面结集
产生于清朝乾隆时期的《红楼梦》,从它刚刚问世起就一直谜团不断。而二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惊异地发现,回首红楼,我们对它依然如雾里看花。潜心红学十余年的著名作家刘心武,将引领我们一步步走进姹紫嫣红的红学“百花园”,讲述红学的来龙去脉与分支流派。[1]
  • 书名: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 别名:
  • 作者:
  • 类别:
  • 原作品:
  • 译者: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页数:270页
  • 定价:
  • 开本:16
  • 装帧:
  • ISBN:9787506029674
  • 中文名: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 荣誉:2009年被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
  •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品牌:蒲蒲兰绘本

电视系列

自2005年4月2日起,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大型系列节目《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邀请著名作家刘心武主讲。

该节目先后推出了秦可卿系列、贾元春系列、妙玉系列、林黛玉系列、薛宝钗系列、贾宝玉系列、史湘云系列及“80回后真故事”等,至2010年3月27日止,共计播出61期。此间,亦相继推出四部同名书籍和《〈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一书。

该讲座基本囊括刘心武通过文本细读和原型研究,对《红楼梦》进行探索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心得,是刘心武研究成果的重要汇报。节目内容涉及《红楼梦》概况总说、曹雪芹家世与历史背景、各种探佚线索与分析等,并解读出书中数十位人物命运轨迹,由此提出诸多认知《红楼梦》的新的高级精神内涵。

播出目录

(01)刘心武谈红学(上)

(02)刘心武谈红学(下)

(03)贾府婚配之谜

(04)秦可卿抱养之谜

(05)秦可卿生存之谜

(06)秦可卿出身之谜

(07)帐殿夜警之谜

(08)曹家浮沉之谜

(09)日月双悬之谜

(10)蒋玉菡之谜

(11)北静王之谜

(12)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

(13)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

(14)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

(15)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

(16)贾元春原型之谜

(17)贾元春判词之谜

(18)贾元春死亡之谜

(19)妙玉排序之谜(上)

(20)妙玉排序之谜(下)

(21)妙玉身世之谜

(22)妙玉情爱之谜

(23)妙玉结局大揭秘

(24)林黛玉血缘之谜

(25)林黛玉眉眼之谜

(26)黛钗合一之谜

(27)林黛玉险境之谜

(28)林黛玉结局大揭谜

(29)薛宝钗选秀之谜

(30)薛宝钗指婚之谜

(31)薛宝钗情爱之谜

(32)薛宝钗与贾母关系之谜

(33)薛宝钗情障之谜

(34)薛宝钗结局大揭秘

(35)史湘云出场之谜

(36)史湘云寄养之谜

(37)史湘云定亲之谜

(38)史湘云金麒麟之谜

(39)史湘云结局大揭秘

(40)玉石之谜

(41)贾宝玉人格之谜

(42)贾宝玉意淫之谜

(43)贾宝玉多重人格之谜

(44)贾宝玉结局大揭秘

(45)全本《红楼梦》之谜

(46)《红楼梦》结构之谜

(47)贾迎春之谜

(48)香菱之谜

(49)贾家获罪之谜

(50)贾惜春之谜

(51)袭人、麝月之谜

(52)贾探春之谜

(53)王熙凤、巧姐之谜

(54)李纨之谜

(55)狱神庙之谜

(56)金陵十二钗副册之谜

(57)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谜

(58)“情榜”之谜

(59)八十回后回目之谜(上)

(60)八十回后回目之谜(中)

(61)八十回后回目之谜(下)

第一部

基本信息

书名: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一部

图书编号:1872142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定价:28.0

ISBN:750601841

作者:刘心武

出版日期:2005-08-01

目录

说在前头

第一讲追寻“红学”谜踪(上)

第二讲追寻“红学”谜踪(下)

第三讲贾府婚配之谜

第四讲秦可卿抱养之谜

第五讲秦可卿生存之谜

第六讲秦可卿出身之谜

第七讲帐殿夜警之谜

第八讲曹家浮沉之谜

第九讲日月双悬之谜

第十讲蒋玉菡之谜

第十一讲北静王之谜

第十二讲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

第十三讲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

第十四讲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

第十五讲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

第十六讲贾元春原型之谜

第十七讲贾元春判词之谜

第十八讲贾元春死亡之谜

第十九讲刘心武创作简历

第二部

基本信息

书名: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二部

ISBN:750602383

作者:刘心武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定价:28

页数:284

出版日期:2005-12-1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荣登王府井、西单等各大书店排行榜第1名,平民红学大师再出击——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2部全新推出!CCTV-10《百家讲坛》同名节目全新内容提前曝光。

本书是《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第二部,与前一部相同,亦包括完整的18讲。在这本书中,作者将那些在第一部中未曾解开谜团——破解。内容包括妙玉、王熙凤等在第一部中未曾深入探讨的金陵诸钗的命运之谜、贾宝玉的人格之谜等,并最终将自己的探佚成果浓缩小为一张囊括了红楼各色人物的“情榜”,还原了作者心目中的这部皇皇巨着的本初模样,从而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红学”观点,彻底“洗刷”了第一部留给部分读者的“政治解读”“秦学研究”印象。继等一部中的“秦可卿之谜”“元春之谜”等内容后,作者在本书中将他的研究范围扩展至深广得多的层面,带读者踏上了一段更为精彩的“红楼揭秘之旅”。

目录

第十九讲妙玉入正册与排序之谜/1

第二十讲太虚幻境四仙姑命名之谜/14

第二十一讲妙玉身世之谜/28

第二十二讲妙玉情爱之谜/43

第二十三讲妙玉结局大揭秘/57

第二十四讲玉石之谜/72

第二十五讲贾宝玉人格之谜(上)/90

第二十六讲贾宝玉人格之谜(下)/107

第二十七讲黛、钗合一之谜/122

第二十八讲黛、钗婚配之谜/138

第二十九讲黛、钗结局之谜/150

第三十讲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谜/167

第三十一讲迎春、探春、惜春命运之谜/183

第三十二讲王熙凤、巧姐命运之谜/201

第三十三讲李纨命运之谜/216

第三十四讲金陵十二钗副册之谜/232

第三十五讲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谜/249

第三十六讲情榜之谜/267

第三部

基本信息

书名: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三部

图书编号:2393867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定价:28.0

ISBN:750602860

作者:刘心武

出版日期:2007-07-01

版次:1

开本:16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刘心武对《红楼梦》的揭秘向更深的层次发展,《红楼梦》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林黛玉身上的重重谜团被一一揭开:她本有可能继承父亲的大笔遗产,为何却最终一无所获?她和贾宝玉真的是姑表兄妹近亲相恋?林黛玉和薛宝钗怎么就和好了?在贾府中有多少林黛玉的敌人?除了王夫人和薛姨妈之外,还存在着一股更为危险的邪恶力量?林黛玉是怎么死的?这些谜团的破解,将会大大有助于我们了解《红楼梦》的深层内涵。而本书还参照周汝昌汇校本《红楼梦》,对被高鹗等人篡改歪曲了的《红楼梦》进行了古本复原,并对八十回后内容进行探佚,誓将《红楼梦》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目录

上编:林黛玉之谜

林黛玉家产之谜

林黛玉血缘之谜

林黛玉眉眼之谜

黛、钗关系之谜

林黛玉险境之谜

林黛玉沉湖之谜

中编:古本《红楼梦》真貌揭秘

古本和通行本的故事

不读凡例真遗憾

女娲补天剩余石、通灵宝玉、贾宝玉是三位一体吗?

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回前诗

家族史的投射

四大家族惹人眼

钟情大士?种情大士?

曹雪芹的《红楼梦》以三种人称灵活叙述

读不懂第七回,莫读《红楼梦》

白骨累累忘姓氏

细抠精选为求真

从《风月宝鉴》中撷取改造?

史湘云的原型:曹雪芹的一个李姓表妹——脂砚斋

“真事隐”后以“假语存”

“秦人旧舍”越发过露——秦之孝如何演化为林之孝

不可不知的几条脂砚斋批语

莫忽略:得到与谋求差事的贾氏宗族子弟们

小红是贯穿全书的重要角色

六足龟·四月二十六·五月初三

四月二十六日是遮天大王圣诞

金麒麟的奥秘

谁是告密者·如何看袭人·贾母巧夸钗

枕霞阁十二钗

贾母论窗需细品·书至三十八回已过三分之一有余

不可小觑尤氏·李纨也有尖刻时

三个关于欲望的故事

芦雪广不是芦雪庵·薛小妹灯谜诗大揭秘

不要忽略过场戏

“零碎杂角”、“无意随手”皆见功力

刺绣复杂的人生图像

从《红楼梦》中选出最美的四个场景,你选哪四个?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冲击波高潮迭起,妙语不断

红学泰斗周汝昌倾情作序

振聋发聩听心语全方透视识钗湘

揭秘宝钗湘云的“金玉姻缘”,破解边缘人物的人性挣扎

“中产阶级”甄士隐,“移民成痴”柳五儿,“天真烂漫”王夫人

半部奇书暗藏人生多少玄机红楼梦

作者简介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韧之作,此后又发表多部享誉文坛的作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2006年出版《刘心武精品集》4卷。自1993年开始涉足“红学”研究,并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公布自己的研究心得。已出版《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二、三部,引发国内新的“红学”热潮。2007年再上《百家讲坛》,对《红楼梦》继续揭秘。红楼梦

媒体推荐

序言

刘心武先生,大家对他很熟悉,蜚声国际的名作家,无待我来做什么“介绍”,何况,我对他所知十分有限,根本没有妄言“介绍”的资格。但我对他“很感兴趣”,想了解他,一也;心知他着作十分丰盈,然而并不自足自满,仍在孜孜不息,勤奋实干,对之怀有佩服之敬意,二也。如今他又有新书稿即将梓行,要我写几句话,结一墨缘。这自是无可婉谢、欣然命笔的事情。所憾者,因目坏无法快睹其书稿之全璧,唯恐行文不能“扣题”,却是心有未安。

刘先生近年忽以“秦学”名世,驰誉海内外。这首先让我想起“红学”、“曹学”、“脂学”……,如今又增添了一个崭新的分支“秦学”。我又同时想到“莎学”这一外国专学名目,真是无独有偶,中西辉映。

因在上世纪40年代“负笈”燕园时,读的是西语系,所以也很迷莎学,下过功夫,知道莎学内容也是考作者、辨版本,二者是此一专学的根本与命脉。没听说世界学者有什么不然或异议。可是事情一到中国的“红学”,麻烦就大了。比如说,胡适创始了“新红学”,新红学只知“考证”,不知文学创作。批评者以此为“新红学”的最大缺陷。

如今幸而来了一位名作家刘先生,心甘情愿弥补这一缺陷,对于红学界来说,增添了实力,注入了新的思想智慧,我们应该表示热烈欢迎。我们的先贤孟子还讲过读其书、诵其诗,必须知其人,论其事。人家外国倒没有洋孟子,怎么也正是要读其书、诵其诗,知其人,论其事呢。据说有一对夫妻学者为了“寻找莎氏”,查遍了英国国家档案馆的上千万件资料去“大海捞莎针”,每日工作多达18个小时,结果如何暂且不论,我只感叹难道“红学”是“中”学,就不能与“西”学同日而语吗?

因此又想,考作者,辨版本是世界诸大文学巨人不朽名作研究过程中绝无例外的,也是没有异议的。唯独到了中国的“红学”上,一涉及到考作者、辨版本这种世界性的普遍研究工作就被视为是什么“不研究作品本身”、“不研究文学创作”“光是考证祖宗八代”的过失、甚或是一种错误,这就令人费解了。

《红楼梦》是一部多维结构、多层面意蕴的巨书奇书——奇就奇在一个“多”字,既丰富又灵动,味之愈厚、索之益深、谙之不尽……。除了反映历史、社会,感悟人世人生,赞颂真善美,悲悼真善美被践踏、被毁灭而外,作者雪芹也十分明确表示:全部书的大悲剧,是女儿的不幸命运,而其根本原因是“家亡人散各奔腾”,是“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是“树倒猢狲散”,是“食尽鸟投林”这条极关重要的命脉。而这一命脉却被作者雪芹有意(也是无奈的)不敢明言正写,只好把它“隐去”,又只好将隐去的“真事”变称为“梦幻”。既然如此,研究者就必须从那隐去的真事中去考明这个“家亡人散”“事败休云贵”的历史本事。

由此看来,作家刘心武的“秦学”,正是要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工作。他在这一方面有其前人所未道及的贡献。此贡献并不算小,也为红学长期闭塞的局面打开了一条新蹊径,值得重视与深入研讨。一个新的说法,初期难保十足完美,可以从容商量切磋,重要的不是立刻得出结论,而是给予启发。

考论《红楼梦》,揭示《石头记》中所“隐去”的“真事”,都不可能指望写“明”载“入”史料档案之中,若都那么“天真”,孟森先生这位真正的老辈史学专家也就不必费尽心力地去撰作什么清代“三大疑案”了。史学界也早就揭明:雍正为了不可告人的“内幕”,让张廷玉将康熙实录——六十年最丰富的史册都删得只剩了有清一代皇帝实录中的最单薄的一部假“实”史,你要证据吗?没有的(删净了)就都不能入“史学”,这理论通吗?如果不甘愿受雍正、张廷玉、乾隆、和珅之辈的骗,而探索雪芹所不敢直书明言的史实,就必须有“档案证据”才算学术,我们如果以那样的学术“逻辑”来评议红学中的研究问题,就有利于文化学术大事业的发展繁荣吗?

从本书我见到了王渔洋《居易录》中只有康熙原版才得幸存的康熙南巡随处写匾、太子随侍写联的真实记录,这条珍贵的资料正可佐证荣禧堂匾联的来历问题。至于联文是否自撰,抑或借用唐诗,与我们的主旨并无多么重大的关系。康熙所说“此吾家老人也”——其实也就是专对太子说的原话纪实。

我曾把“善察能悟”当作一条考证经验赠与刘心武先生,承他不弃,以为这是有道理的。

行文至此,回顾一下,散漫草率,实不成篇,而且还有很多想说的话尚未说完,时间有限,已不容我再絮絮不休了。

时为丁亥八月廿八深夜。

诗曰:

作序原非漫赞扬,为芹解梦又何妨。

天经地义须前进,力破陈言意味长。

“秦人旧舍”字堪惊,“过露”谁能解得明。

坏事义忠老千岁,语音亲切内含情。

南巡宸翰墨生澜,太子扬才侍砚函。

金匾银联严典制,借唐写意总相干。

人人称道说刘郎,海内荧屏海外光。

“秦学”一门新事业,任凭辩短又争长。

文摘

薛宝钗是个头脑极清醒的人,所谓“时宝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摩登宝钗”,就是既能游泳于新潮,又能体谅现实的因循力量,总是设法在发展与传统之间寻求良性的平衡。

我们中国,古典文化里的叙事作品,我以为,能作为民族和国家“名片”的,就是曹雪芹和《红楼梦》。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是治病;研究《红楼梦》,推广《红楼梦》,则有利于铸造国人的灵魂。

司棋对其情爱与生命的自主虽然仍以悲剧告终,但总算享尝到了一些自由支配感情和行为的甜蜜,这份自主性的甜蜜,却是迎春终其一生,所没有尝到过的。……同情迎春,但要以她为戒,那就是不能丧失自己对生命的自主性。

贾芸和小红的爱情故事,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安排的一个大关目、大过节,读者切不可漠然轻视。……曹雪芹所塑造的贾芸这样一个小市民的形象,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尽管黛玉和小红都是有勇气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女性,但80回后她们之间很可能因宝钗在无奈中使出的计策而发生起码是侧面的冲突,这就写足了人性的复杂和人事的诡谲。

王夫人觉得晴雯眉眼有些像林黛玉,逗漏出依据她的封建道德意识,林黛玉、晴雯都属于不符合封建规范的生命存在,理应被排除、被剿灭。但曹雪芹所写,却分明用一连串偶然来推导王夫人对晴雯的扼杀。他说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我以为并无讥讽之意。

请注意,我说到原型时,说“多半是有”,并没有绝对化。我对某些书中角色进行原型研究时,并不是把生活原型去跟艺术形象划等号,我的目的,只在于揭示这类写实性作品从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的奥秘。

第四部

基本信息

书名: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四部宝钗湘云之谜暨红楼心语

图书编号:257842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定价:28.0

ISBN:750602967

作者:刘心武

出版日期:2007-11-01

版次:1

开本:24cm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第四部,继续对书中隐藏的诸多谜团进行破解。薛宝钗历来被认为是一个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大家闺秀,可是,在她冰肌雪骨的外表之下,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波涛汹涌?而作为“金玉良缘”的又一个可能,史湘云到底与贾宝玉有哪些情感纠葛?她最终会与谁共渡“白首”呢?

作者除了对“金玉姻缘“作了一次完整的梳理,还将多年研究成果“红楼心语”倾情奉献,就《红楼梦》中的人性之谜结合现实进行了深度分析与探讨,为红迷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千古奇书提供了全新的解读方法。半部红楼千古遗恨。今天的我们虽无缘一睹曹雪芹原书的风采,却有幸能从刘心武的字斟句酌中一窥作者的良苦用心。

目录

上编:薛宝钗之谜

薛宝钗选秀之谜

薛宝钗红麝串之谜

薛宝钗情爱之谜

薛宝钗雪洞之谜

薛宝钗审黛之谜

薛宝钗结局大揭秘

中编:史湘云之谜

史湘云出场之谜

史湘云寄养之谜

史湘云定亲之谜

史湘云金麒麟之谜

史湘云结局大揭秘

史湘云脂砚斋之谜

下编:红楼心语

观花修竹能几时

独在花阴下穿茉莉花

夹缝里的人生

五月之柳梦正酣

得了玉的益似的

秋纹器小究可哀

原是天真烂漫之人

惜春懒画大观图

文摘

薛宝钗是个头脑极清醒的人,所谓“时宝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摩登宝钗”,就是既能游泳于新潮,又能体谅现实的因循力量,总是设法在发展与传统之间寻求良性的平衡。

我们中国,古典文化里的叙事作品,我以为,能作为民族和国家“名片”的,就是曹雪芹和《红楼梦》。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是治病;研究《红楼梦》,推广《红楼梦》,则有利于铸造国人的灵魂。

司棋对其情爱与生命的自主虽然仍以悲剧告终,但总算享尝到了一些自由支配感情和行为的甜蜜,这份自主性的甜蜜,却是迎春终其一生,所没有尝到过的。……同情迎春,但要以她为戒,那就是不能丧失自己对生命的自主性。

贾芸和小红的爱情故事,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安排的一个大关目、大过节,读者切不可漠然轻视。……曹雪芹所塑造的贾芸这样一个小市民的形象,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尽管黛玉和小红都是有勇气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女性,但80回后她们之间很可能因宝钗在无奈中使出的计策而发生起码是侧面的冲突,这就写足了人性的复杂和人事的诡谲。

王夫人觉得晴雯眉眼有些像林黛玉,逗漏出依据她的封建道德意识,林黛玉、晴雯都属于不符合封建规范的生命存在,理应被排除、被剿灭。但曹雪芹所写,却分明用一连串偶然来推导王夫人对晴雯的扼杀。他说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我以为并无讥讽之意。

请注意,我说到原型时,说“多半是有”,并没有绝对化。我对某些书中角色进行原型研究时,并不是把生活原型去跟艺术形象划等号,我的目的,只在于揭示这类写实性作品从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的奥秘。

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表现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书,在具体阐释这一观点时,把书里的丫头们说成女奴,把书里许多情节解释为女奴对奴隶主的抗争,我以为是值得尊重的观点,但是,这不应该是终结性的具有法定裁判性质的观点。如何理解《红楼梦》,是应该允许从多种角度,以多种方法,去加以探讨的一个纯学术问题。

序言

刘心武先生,大家对他很熟悉,蜚声国际的名作家,无待我来做什么“介绍”,何况,我对他所知十分有限,根本没有妄言“介绍”的资格。但我对他“很感兴趣”,想了解他,一也;心知他着作十分丰盈,然而并不自足自满,仍在孜孜不息,勤奋实干,对之怀有佩服之敬意,二也。如今他又有新书稿即将梓行,要我写几句话,结一墨缘。这自是无可婉谢、欣然命笔的事情。所憾者,因目坏无法快睹其书稿之全璧,唯恐行文不能“扣题”,却是心有未安。

刘先生近年忽以“秦学”名世,驰誉海内外。这首先让我想起“红学”、“曹学”、“脂学”……,如今又增添了一个崭新的分支“秦学”。我又同时想到“莎学”这一外国专学名目,真是无独有偶,中西辉映。

因在上世纪40年代“负笈”燕园时,读的是西语系,所以也很迷莎学,下过功夫,知道莎学内容也是考作者、辨版本,二者是此一专学的根本与命脉。没听说世界学者有什么不然或异议。可是事情一到中国的“红学”,麻烦就大了。比如说,胡适创始了“新红学”,新红学只知“考证”,不知文学创作。批评者以此为“新红学”的最大缺陷。

如今幸而来了一位名作家刘先生,心甘情愿弥补这一缺陷,对于红学界来说,增添了实力,注入了新的思想智慧,我们应该表示热烈欢迎。我们的先贤孟子还讲过读其书、诵其诗,必须知其人,论其事。人家外国倒没有洋孟子,怎么也正是要读其书、诵其诗,知其人,论其事呢。据说有一对夫妻学者为了“寻找莎氏”,查遍了英国国家档案馆的上千万件资料去“大海捞莎针”,每日工作多达18个小时,结果如何暂且不论,我只感叹难道“红学”是“中”学,就不能与“西”学同日而语吗?

因此又想,考作者,辨版本是世界诸大文学巨人不朽名作研究过程中绝无例外的,也是没有异议的。唯独到了中国的“红学”上,一涉及到考作者、辨版本这种世界性的普遍研究工作就被视为是什么“不研究作品本身”、“不研究文学创作”“光是考证祖宗八代”的过失、甚或是一种错误,这就令人费解了。

《红楼梦》是一部多维结构、多层面意蕴的巨书奇书——奇就奇在一个“多”字,既丰富又灵动,味之愈厚、索之益深、谙之不尽……。除了反映历史、社会,感悟人世人生,赞颂真善美,悲悼真善美被践踏、被毁灭而外,作者雪芹也十分明确表示:全部书的大悲剧,是女儿的不幸命运,而其根本原因是“家亡人散各奔腾”,是“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是“树倒猢狲散”,是“食尽鸟投林”这条极关重要的命脉。而这一命脉却被作者雪芹有意(也是无奈的)不敢明言正写,只好把它“隐去”,又只好将隐去的“真事”变称为“梦幻”。既然如此,研究者就必须从那隐去的真事中去考明这个“家亡人散”“事败休云贵”的历史本事。

由此看来,作家刘心武的“秦学”,正是要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工作。他在这一方面有其前人所未道及的贡献。此贡献并不算小,也为红学长期闭塞的局面打开了一条新蹊径,值得重视与深入研讨。一个新的说法,初期难保十足完美,可以从容商量切磋,重要的不是立刻得出结论,而是给予启发。

考论《红楼梦》,揭示《石头记》中所“隐去”的“真事”,都不可能指望写“明”载“入”史料档案之中,若都那么“天真”,孟森先生这位真正的老辈史学专家也就不必费尽心力地去撰作什么清代“三大疑案”了。史学界也早就揭明:雍正为了不可告人的“内幕”,让张廷玉将康熙实录——六十年最丰富的史册都删得只剩了有清一代皇帝实录中的最单薄的一部假“实”史,你要证据吗?没有的(删净了)就都不能入“史学”,这理论通吗?如果不甘愿受雍正、张廷玉、乾隆、和珅之辈的骗,而探索雪芹所不敢直书明言的史实,就必须有“档案证据”才算学术,我们如果以那样的学术“逻辑”来评议红学中的研究问题,就有利于文化学术大事业的发展繁荣吗?

从本书我见到了王渔洋《居易录》中只有康熙原版才得幸存的康熙南巡随处写匾、太子随侍写联的真实记录,这条珍贵的资料正可佐证荣禧堂匾联的来历问题。至于联文是否自撰,抑或借用唐诗,与我们的主旨并无多么重大的关系。康熙所说“此吾家老人也”——其实也就是专对太子说的原话纪实。

我曾把“善察能悟”当作一条考证经验赠与刘心武先生,承他不弃,以为这是有道理的。

行文至此,回顾一下,散漫草率,实不成篇,而且还有很多想说的话尚未说完,时间有限,已不容我再絮絮不休了。

时为丁亥八月廿八深夜。

诗曰:

作序原非漫赞扬,为芹解梦又何妨。

天经地义须前进,力破陈言意味长。

“秦人旧舍”字堪惊,“过露”谁能解得明。

坏事义忠老千岁,语音亲切内含情。

南巡宸翰墨生澜,太子扬才侍砚函。

金匾银联严典制,借唐写意总相干。

人人称道说刘郎,海内荧屏海外光。

“秦学”一门新事业,任凭辩短又争长。

文摘

薛宝钗是个头脑极清醒的人,所谓“时宝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摩登宝钗”,就是既能游泳于新潮,又能体谅现实的因循力量,总是设法在发展与传统之间寻求良性的平衡。

我们中国,古典文化里的叙事作品,我以为,能作为民族和国家“名片”的,就是曹雪芹和《红楼梦》。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是治病;研究《红楼梦》,推广《红楼梦》,则有利于铸造国人的灵魂。

司棋对其情爱与生命的自主虽然仍以悲剧告终,但总算享尝到了一些自由支配感情和行为的甜蜜,这份自主性的甜蜜,却是迎春终其一生,所没有尝到过的。……同情迎春,但要以她为戒,那就是不能丧失自己对生命的自主性。

贾芸和小红的爱情故事,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安排的一个大关目、大过节,读者切不可漠然轻视。……曹雪芹所塑造的贾芸这样一个小市民的形象,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尽管黛玉和小红都是有勇气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女性,但80回后她们之间很可能因宝钗在无奈中使出的计策而发生起码是侧面的冲突,这就写足了人性的复杂和人事的诡谲。

王夫人觉得晴雯眉眼有些像林黛玉,逗漏出依据她的封建道德意识,林黛玉、晴雯都属于不符合封建规范的生命存在,理应被排除、被剿灭。但曹雪芹所写,却分明用一连串偶然来推导王夫人对晴雯的扼杀。他说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我以为并无讥讽之意。

请注意,我说到原型时,说“多半是有”,并没有绝对化。我对某些书中角色进行原型研究时,并不是把生活原型去跟艺术形象划等号,我的目的,只在于揭示这类写实性作品从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的奥秘。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