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

汉语汉字
利(拼音:lì)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利的古字形用以刀割禾来反衬刀的锋利,本义指刀、剑锋利。刀口锋利切割速度就快,由这一点又可引申为速度快。对于刀,自然是越锋利越好,故引申为顺利、便利。事情顺利就有好处,故又引申指利益、好处、利润等义。由顺利、吉利又可引申为“对……有利”。
  • 中文名:利
  • 拼音:lì
  • 部首:禾、刂
  • 五笔:TJH
  • 仓颉:HDLN
  • 郑码:MFKD
  • 笔画:7
  • 部首笔划:2
  • 四角号码:22900
  • UniCode:CJK
  • 近义词:好
  • 反义词:弊
  • 结构:左右
  • 统一汉字:U 5229
  • 笔顺编号:3123422

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的“利”字有两种形体:一类左部是禾,其字形像成熟的庄稼;右部为“勿”字,其字形是在“刀”字的基础上再加几点,勿是“刎”的初文,有割的意思。两相会意,就是用刀割庄稼,说明刀的锋利(图1)。也有人将甲骨文理解为,用刀收割庄稼,谷粒纷纷落下,但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一类字形就是《说文解字》古文从勿的来源。另一类左部是禾,右部为刀(图2),两种字形表意相同。都是表示刀的锋利。战国文字保留两种字形,到了小篆几乎都变为从刀从禾的形体(图7)。楷书将“刀”字写作立刀旁“刂”。 

刀口锋利砍切速度就快,干起活来就方便、效率高,所以“利”就有了快以及顺利、便利的意思。由砍切速度快引申为一般的行动速度快,“利”就有了办事敏捷的意思,如:利索,利落,麻利。办事敏捷的人显得精明能干,所以精明能干也叫“利索、利落”。利索的人做事井井有条,不拖泥带水,所以“利索”“利落”等词也用来形容干净整齐的样子。干净了就是没留下东西、没了、完了,所以“利索”“利落”都有“完毕”的意思。“事情利索了”就是“事情完了”。

事情顺利就有好处,所以“利”又引申出了好处的意思,如“见利忘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利于……”就是对什么有好处。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由于存款、放债可以得到利钱,利钱是本钱以外的好处,所以也叫“利”或“利息”。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形容词

刀、剑等器物的头尖或刃薄而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与“钝”相对)

sharp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鲁迅《摩罗诗力说》:“利剑轻舟,无间人神,所向无不抗战。”

利刃;利剑;利落;锋利;锐利

快;迅猛。

quick;nimble

《荀子·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淮南子·地形训》:“轻土多利,重土多迟。”

利口;流利

没有遇到困难或阻碍。

advantageous;

beneficial;

favorable

《周易·乾卦》:“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吉利;顺利

方便;适宜。

《国语·鲁语下》:“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唯子所利。”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便利

名词

好处(与“害”“弊”相对)。

advantage;

profit

《尚书·秦誓》:“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五:“综合其利,有如下十八项。”

利益;利弊;利害;利禄;利令智昏;

唯利是图;急功近利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

profit

《红楼梦》第十一回:“就是那三百两银子的利银,旺儿嫂子送进来我收了。”

茅盾《春蚕》:“条件是蚕事完后本利归清。”

盈利;赢利;利息;利率;一本万利

〈文言〉贪爱;喜好。

《礼记·坊记》:“先财而后礼,则民利。”

左思《娇女诗》:“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文言〉通“痢”。痢疾。

《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帝尝合止利药,须胡粉一两。”

(Lì)姓氏用字。参看“利姓”。

动词

〈文言〉胜;胜过。

韦庄《闺怨》诗:“戚戚彼何人,明眸利于月。”

〈文言〉顺应。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使顺利、得到好处。

《论语·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利用;损人利己

〈文言〉利用。

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近来有等奸徒,利他处人才寡少。”

〈文言〉犹养。谓告祭时的供养。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人出立于户外西南,祝东面告利成。”

《礼记·曾子问》:“祭殇不举,无肵俎,无玄酒,不告利成。”

〈文言〉离开。

《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下】【刀部】力至切(lì)

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古文利。

【注释】①铦(xiān):一种农具,引申指锋利。②《易》:指《乾·文言》

说文解字注

铦也。

段注:铦者,臿属,引伸为铦利字。铦利引伸为凡利害之利。

刀和然后利,从刀,和省。

段注:依《韵会》本。《毛传》曰:鸾刀,刀有鸾者。言割中节也。郊特牲曰: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断也,许据此说会意。力至切。十五部。

《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段注:又引易说从和省之意。上云刀和然后利者,本义也。引易者,引伸之义也。

古文利

段注:盖从刃禾。

广韵

力至切,去至来‖利声至1部(lì)

利,吉也。《说文》:“铦也。”亦州名。《华阳国志》:“昔蜀王封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其邑曰葭萌。”秦灭蜀,置巴、蜀二郡。先主改葭萌为汉寿,属梓潼郡。晋为晋寿,南齐分置,东晋寿郡于乌奴,今州城是。又于其郡置西益州,梁改为黎州,元帝又改为利州。又舎利,兽名。亦姓,《风俗通》云:“汉有利乾,为中山相。”力至切。八。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利·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5

古文:

《唐韵》《集韵》《韵会》力至切。《正韵》力地切,竝音詈。《说文》: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利者,义之和也。《前汉·鼂错传》:兵不完利,与空手同。

又《广韵》:吉也,宜也。《易·贲卦》:利有攸往。

又私利也。《庄子·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又《礼·坊记》:先财而後礼,则民利。注:利犹贪也。

又《前汉·高帝纪》:徙齐楚大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注:师古曰:利谓便好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轴有三理,三者以为利也。注:利,滑密也。

又州名。《韵会》:巴蜀地。晋西益州,梁改利州。

又姓。《韵会》:汉有利乾,为中山相。

又《韵补》:叶音棃。《古乐府》:雨雪霏霏雀劳利,长觜饱满短觜饥。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笔顺】①ノ(撇)②一(横)③丨(竖)④ノ(撇)⑤丶(点)⑥丨(竖)⑦亅(竖钩)

【规范】“禾”的末笔捺改点。

【写法】❶“禾”宽“刂”窄,顶部“禾”略低,底部“刂”略低。❷“禾”,横笔从横中线起笔,收于竖中线。❸“刂”,两笔中点在横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六至

开口呼

次浊

力至切

ljei

集韵

去声

六至

开口呼

次浊

力至切

liɪ

韵略

去声

力至切

增韵

去声

力至切

中原音韵

去声

齐微

齐齿呼

次浊

li

中州音韵

去声

齐微

郎帝切

洪武正韵

去声

三霁

次浊

力地切

li

分韵撮要

阳去

第三几纪记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l

i̯əd

先秦

王力系统

l

ǐei

先秦

董同龢系统

l

jed

先秦

周法高系统

l

ier

先秦

李方桂系统

l

jidh

西汉

东汉

jiəd

jiəd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əd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jied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脂之

jied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l

ji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l

i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l

jei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l

iɪi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l

ji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l

ǐe

方言集汇

方言区

方言点

发音

调值

调类

北京官话

北京

li

51

去声

北方官话

济南

li

21

去声

中原官话

西安

li

55

去声

西南官话

武汉

ni

35

去声

西南官话

成都

ni

13

去声

江淮官话

合肥

ɿ

53

去声

江淮官话

扬州

li

55

去声

晋语

太原

li

45

去声

吴语

苏州

li

31

阳去

吴语

温州

lei

22

阳去

湘语

长沙

li

21(白)/45(文)

阳去/阴去

湘语

双峰

li

33

阳去

赣语

南昌

li

45

阴去

客家话

梅县

li

52

去声

粤语

广州

lɐi(白)/lei(文)

22

阳去

粤语

阳江

lei

54

阳去

闽语

潮州

lai(白)/li(文)

11/35

阳去/阳上

闽语

厦门

lai(白)/li(文)

33

阳去

闽语

福州

lei

242(文)/213(白)

阳去/阴去

闽语

建瓯

li

24

阴入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