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鲚

刀鲚

鲱形目鳀科动物
刀鲚(学名:Coilia nasus)是鳀科、鲚属鱼类。从头向尾部逐渐变细,腹部圆润,上颔长,几乎到达胸鳍基部,胸鳍鳍条细长,有6个长的细丝并超过腹鳍,臀鳍长,并与尾鳍相连,尾鳍短小,臀鳍软条80条,体长可达41厘米。体银白色。背侧颜色较深呈青色、金黄色或青黄色。腹部色较浅。尾鳍灰色。刀鲚栖息于沿海、河口,可以忍受淡水。刀鲚为洄游性鱼类,以挠足类、枝角类、轮虫等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黄海、东海等海域。
    中文名:刀鲚 拉丁学名:Coilia nas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鲱形目 亚目:鲱亚目 科:鳀科 属:鲚属 命名者及年代:Temminck & Schlegel, 1846

形态特征

体长,侧扁,体高随鱼体增长而相对地增大,体后段更为扁薄,背部平直。吻短,顶端略圆钝,向前突出。口大,下位,口裂倾斜,上颌后端游离,向后延伸达胸鳍的基部(100毫米的幼鱼,上颌骨只伸到鳃盖骨后缘)。上下颌、口盖骨、犁骨上具有细齿。鳃孔大。全体被有薄而透明的圆鳞,无侧线,体侧纵列鳞74-84,横列鳞11。腹部有稜鳞,腹鳍前方16-22,腹鳍后方29-31。脊椎骨71-84。背鳍条3,11-13,其起点距吻端较近。胸鳍的前6根鳍条延长,游离成丝状,末端可达臀鳍起点。腹鳍小。臀鳍很长,鳍条3,96-118,其基部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尾鳍小,与臀鳍后端相连。体背和头部稍带灰黑色,侧面和腹部银白色。

生活习性

为洄游性的鱼类,每年春季成熟的个体,成群由海入江,沿江而上作生殖洄游,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初,其鱼群组成以3-4龄为主,在洄游入江时亦有进入支流和附属水体内的。当年孵化出的幼鱼顺流而下,第一年在海口咸淡水中生活,第二年才开始入海生长和肥育。

食性以动物性食料为主,如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糠虾等均为其主要食料。亦食些小鱼,如虎、黄颡鱼、河鲀、鲫、蛇等幼鱼。生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大小的个体,其摄食的种类亦有差别。体长300毫米以上的个体,主要吃鱼虾之类。150-300毫米时,以食各种水生甲壳动物为主,也食些鱼类的幼鱼。100毫米以下的个体,则主要吃枝角类、桡足类和端足类。在产卵洄游时期的成鱼很少摄食。

分布范围

长江流域中下游及其附属的湖泊(波阳湖、洞庭湖)、辽河,都产此鱼。

繁殖方式

在长江中产卵的时间约在5-6月,以5月下旬为旺季。产卵环境一般是要求在流速缓慢的水域中进行。在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均发现有性腺成熟的个体,其性腺是在洄游的途中逐渐成熟的。在江海交汇的咸淡水区性腺发育多为Ⅱ期,性成熟后一次产卵,只是在时间上略有先后。产浮性卵,卵具有油球,呈浅灰色,怀卵量在2-10万粒之间。其成熟的年龄通常为3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