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

汉语汉字
凯,汉语汉字,拼音为kǎi。现在统一规范简化为“凯”。
  • 中文名:凯
  • 拼音:kǎi
  • 繁体:凱
  • 部首:几
  • 字码:
  • 五笔:mnwn、mnmn
  • 仓颉:uuhn
  • 郑码:llyq
  • 笔顺:25251535
  • 字级:
  • 平水韵:
  • 注音:ㄎㄞˇ
  • 四角码:27710
  • 统一码:51EF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岂(鼓),几声。本是“恺(恺)”的异体,后分化。产生于汉代,《说文》未收。“凯”字始出,与“恺”同用,写本义凯乐及相因的动词奏凯乐义,也写其引申义和乐、温和等。《诗》用古字有“岂弟(tì)”一语,是和乐平易之义,在汉魏晋古书及碑铭中写作“恺弟(悌)”或“凯弟(悌)”。汉人《诗》传本有“凯风”一语,谓和暖之南风,汉人又写作“恺风”(《淮南子·地形》高诱注)。但是,在后汉已经显示出“凯”与“恺”分化异用的明显趋势,至六朝时更为明朗。《左传》《周礼》中“恺入”(即凯旋)“恺乐”“恺歌”“恺献”等语中的“恺”字,汉后渐用“凯”字取代。

汉蔡邕《释诲》:“城濮捷而晋凯入。”此事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用“恺”字:“恺以入于晋。”晋崔豹《古今注·音乐》:“《周礼》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者也。”今《周礼·春官·大司乐》作“恺”。六朝之后,凡与凯乐义、战胜义相关之词语,除个别仿古例用“恺”字外,几乎全用“凯”字。1956年简化汉字,把“岂”简作“岂”,“凯”字类推简化作“凯”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凯kǎiㄎㄞˇ

(繁体字凱)

军队得胜回来奏的乐曲:~歌。~旋。奏~而归。

和,柔:“~风自南,吹彼棘薪”。

姓。

详细释义

凯[kǎi]

(会意,从豈,从几。“几”象架子。字本作“豈”(qǐ),也作“愷”。从豆,(wèi)省声。本义:军队得胜所奏的乐曲)同本义

豈,还师振旅乐也。——《说文》。按,经传多以愷为之。亦作凱。

凯以强教之。即以豈胜豈乐为训。——《礼记·表记》

汔可休而凯归。——左思《吴都赋》

则令奏恺乐。——《周礼·大司乐》。注:“献功之乐。”

恺乐献于社。——《周礼·大司马》。注:“兵乐曰恺。”

振旅恺以入于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乐也。”

六军张凯声如雷。——刘克庄《破阵曲》

又如:凯入(奏着胜利的乐曲归来);凯乐(演奏胜利的乐曲);凯声(胜利的乐歌声);凯期(胜利的日期);凯还(胜利归来)

和乐;欢乐

故凯乐之情,见于金石。——嵇康《声无哀乐论》。又如:凯泽(和乐,欢乐);凯乐(和乐,欢乐)

安乐;温和

凯风自南。——《诗·邶风·凯风》

心凯康以乐欢。——宋玉《神女赋》

又如:凯易(平和平易的样子);凯风(和风;南风);凯弟(和顺善良的样子)

杀,斩

叵耐这两个畜生逃走,今日捉将来,我恼了,如何不凯?——《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下》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子集下】【几部】凯

《唐韵》苦亥切《集韵》《正韵》可亥切,同恺。《玉篇》凯,乐也。或作恺。

又善也。《史记·五帝本纪》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

又《正韵》和也。南风谓之凯风。《诗·衞风》凯风自南。

又通作闓。《史记·司马相如传》昆虫凯泽。《前汉·司马相如传》昆虫闓泽。《注》师古曰:闓读曰凯。文颖曰:闓乐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