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汉语汉字
凡[1](拼音:f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矩形的盘子一类器具的象形,是“槃(盘)”的初文。[2]也有人认为“凡”像船帆的形状,是“帆”的初文。盘子聚容众物,故“凡”有总括义,后引申为大概、要略的意思。又引申为遍指,即凡是、所有,又引申为总共。“凡”又有平常的意思,由此引申为人的、世俗的,如:凡尘、思凡。[3]
  • 中文名:凡
  • 拼音:fán
  • 部首:几
  • 五笔:MYI(86);WYI(98)
  • 郑码:QDA
  • 字级:一级(1177)
  • 平水韵:下平十五咸
  • 注音字母:ㄈㄢˊ
  • 异体字:凢
  • 总笔画数:2 1
  • 笔顺编号:354
  • 四角号码:7721₀
  • 统一码:51E1
  • 造字法:象形字
  • 结 构:独体字,独体或半包围结构

文字源流

“凡”的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一种说法为象形字,像侧视的盘形,左为盘口,或以为上像盘口,下像其足。从这个角度讲“凡”本义是盘子一类的器具,是盘或槃的初文。甲骨卜辞“盘庚”也作“凡庚”可旁证。   也有人认为“凡”字是上古时代的“帆”形,亦即“帆”字的初文。据说,“凡”是图腾时代一个最早把帆创制出来的部落的族徽。这部落以“凡”为姓,后来成为周公之后六小国之一。  

也有人提出对前两者不同的看法,认为“凡”是一种与现代担架相似器具,也叫抬槃。河南安阳侯家庄1001号大墓出土了三件抬槃,形如床。长与宽与一个中等偏高的人的身材相合,可能是抬尸下葬的器具。两个人将放了尸体的大木槃抬起时,必须一齐用力,才能平稳地抬起来,所以凡字引申出总括的意义,指某类中的所有个体。  

“凡”字的西周金文(图2)与甲骨文类似,战国楚系文字旁出一笔为饰(图3),或再在饰笔上加点,如字形3。小篆(图4)弯曲右笔,写法较特殊。秦汉隶书(图5-7)笔画平直化,最后形成楷书的写法。楷书或作“凢”,移末笔于字上,为异写字形,不作为规范字体。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副词

凡是;表示所有的对象无一例外

all

《易·益卦》:“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韩愈《送孟东野序》:“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表示数量的全部;总共

altogether

《易·系辞上》:“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神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

《后汉书·皇甫规传》:“所著赋、铭、碑、赞、祷文、吊、章表、教令、书、檄、笺记,凡二十七篇。”

只是;不过是

王若虚《孟子辨惑》:“盖孟子之言,随机立教,不主故常,凡引人于善地而已。”

名词

要旨;要略

outline

《汉书·扬雄传下》:“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文献通考·经籍五》:“大抵古书未有无序者,皆系之于篇末,盖以总其凡也。”

凡例;大凡;发凡

宗教和神话中称人世间

mortal world

王恽《灵岩寺》诗:“地灵连海岱,境胜隔仙凡。”

凡尘;思凡;下凡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4”。参见“工尺谱”

《宋史·乐志十七》:“无射、应钟用‘凡’字。”

(Fán) 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辉县西南

《春秋·隐公七年》:“冬,天王使凡伯来聘。”

《庄子·田子方》:“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

(Fán)姓氏用字,参看“凡姓”

形容词

平常;普通

ordinary

《后汉书·崔骃传》:“盖树高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

叶适《北村记》:“余海滨之人,山凡水俗,常恨不得生长其地而尚友其贤豪。”

凡庸;平凡;自命不凡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二部】浮䒦切(fán)

最括也。从二,二,偶也。从绅,绅,古文及。

【注释】偶:王筠《说文解字句读》:“耦只是多耳,十百千萬皆耦也。”  

说文解字注

冣冣各本作最。最者,犯而取也,非其义,今正。冣者,积也。才句切。

从二,二,耦也。耦各本作偶,今正。一二者,天地之大数也。故从二。

从见又部。及,逮也。从及者,取  

广韵

符咸切,平凡并 ‖凡声谈3部(fán)

凡,常也。皆也。轻也。非一也。又姓,周公子凡伯之后,《姓苑》云:“晋陵人。”符咸切。七。

【校释】符咸切,所录反切与韵目同,盖以本韵本纽以外之字少而且生僻,特借用咸韵“咸”字为切语下字,非编者之失,故不改。《集韵》沿用这一借用。《切三》、《王一》、《王三》作符䒦切,“新添类隔今更音和切”亦作符䒦切,没有借用,但因为“䒦”字罕见没有继承下来。  

康熙字典

【子集下】【几部】 凡·康熙笔画:3 ·部外笔画:1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符咸切,音帆。《说文》:最括也。《玉篇》:非一也。《广韵》:常也,皆也。《正韵》:大槪也。

又《前汉·扬雄传》:请略举凡。注:师古曰:凡,大指也。《杜预·左传序》:发凡以言例。

又《玉篇》:计数也。《前汉·石奋传》:凡号奋为万石君。注:师古曰:凡,最计也。总合其一门,计五人为二千石,故号万石君。

又最凡,诸凡之最目也。《周礼·天官·司会》注:书谓簿书,契其最凡也。《小宰》疏:凡要亦是簿书,如今印契,其凡目所最处印之。

又轻微之称。《广韵》:凡,轻也。《孟子》: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

又国名。在濬州。《春秋·隐七年》:天王使凡伯来聘。《左传·僖二十四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又姓。《韵会》:周公凡伯之后。

又叶符筠切。崔驷《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注:凡,常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上窄下宽,底部撇尖略低。首笔竖撇在左半格。乙(横折弯钩)从竖撇上端起笔,竖弯钩段沿竖中线下行后右弯钩出。末笔点在横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i̯wăm

王力系统

b

ǐwəm

董同龢系统

juăm

周法高系统

b

jwam

李方桂系统

b

jam

西汉

东汉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i̯wɐm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p

ǐɐm

拟音/董同龢系统

juɐm

拟音/周法高系统

b

iuɑm

拟音/李方桂系统

b

jwɐm

拟音/陈新雄系统

bvʰ

ǐuɐm

韵书集成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二十九凡

合口呼

三等

全浊

符䒦切

bʰjuɐm

集韵

平声

下平二十九凡

合口呼

三等

全浊

符咸切

bviuɐm

韵略

平声

符咸切

增韵

平声

符咸切

中原音韵

阳平

寒山

开口呼

全清

fuan

中州音韵

平声

寒山

扶班切

洪武正韵

平声

二十一覃

全浊

符咸切

vam

分韵撮要

阳平

第二十五翻反泛发

方音汇集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实际发音有异

方言区

方言点

发音

调值

调类

备注

北京官话

北京

fan

35

阳平

北方官话

济南

fæ̃

42

阳平

中原官话

西安

fæ̃

24

阳平

西南官话

武汉

fan

213

阳平

西南官话

成都

fan

31

阳平

江淮官话

合肥

fæ̃

55

阳平

江淮官话

扬州

fæ̃

34

阳平

晋语

太原

fæ̃

11

平声

吴语

苏州

vᴇ

24

阳平

吴语

温州

va

31

阳平

湘语

长沙

fan

13

阳平

湘语

双峰

ɤua

13

阳平

赣语

南昌

ɸan

35

阳平

客家话

梅县

fam

11

阳平

粤语

广州

fan

21

阳平

粤语

阳江

fan

43

阳平

闽语

潮州

huam

35

阳上

未注明异读原因

闽语

潮州

huam

55

阳平

闽语

厦门

huan

24

阳平

闽语

福州

xuaŋ

52

阳平

闽语

建瓯

uaiŋ

21

上声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