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

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内蒙古大学(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简称“内大”(IMU),坐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教育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大学建设支持高校、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1]。内蒙古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一所综合性大学,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省部共建”大学;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高校,201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学校占地面积3801.5亩,建筑面积88.42万平方米;校本部设有21个学院,开办94个本科专业;有各类在校生27502人;有在编教职工1973人;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
    中文名:内蒙古大学 外文名: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简称:内大(IMU) 办学性质:公立高校 学校类别:综合 学校特色:双一流(2017年、2022年)211工程(1997年)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16年)“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高校(2012年)部省合建高校(2018年) 主管部门:内蒙古自治区 现任领导:刘志彧(党委书记)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 院系设置:蒙古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21个学院(校本部) 校训:求真务实 校歌:《内大——文明的摇篮》 地址:北校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南校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4号满洲里校区:满洲里市华埠大街1号 主要奖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 知名校友:杨晶、张杰、巴森 校庆日:10月14日 院校代码:10126

历史沿革

1956年3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内蒙古大学筹备委员会,由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乌兰夫任筹委会主任。 

1957年10月7日,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来自区内外各高校的154名教师和340名各民族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同月14日,学校举行建校典礼。 

1959年5月22日,校务委员会决定将蒙语系和汉语系合并为中国语言文学系,下设蒙古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

1960年1月,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与内蒙古大学联合办公,最后并入内蒙古大学。

1962年,国家高教部给内蒙古自治区3个研究生的培养指标,其中2个指标给了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学科,由清格尔泰副教授任导师。

1964年9月,内蒙古大学建立科学二处(即今周边国家研究所);同年11月13日,在师生中开展所谓“大揭阶级斗争盖子”的揭盖子运动。到12月中旬后集中对准个别教师。 

1965年7月20日,历史系和马列教研室合并成立政治历史系,下设理论、历史两个教研室和蒙古史研究室。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月初,贴出了第一批大字报。学校各项工作先后陷入停顿状态。同年8月9日,内蒙古大学文革筹委会成立,实际掌握了学校权力。8月13日,各系成立文革小组。

1967年4月13日,学校原“革委会”瓦解,权力转移到呼三司“内大井冈山兵团”。同年,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陆续进驻学校。

1968年4月18日,内蒙古大学革委会成立;同年10月9日,全校各系按军训连编制,下辖排、班。

1972年,蒙古史研究室从政史系分出,直属学校。

1973年秋,在1971年招收试点班的基础上,学校各系各专业开始招收三年制工农兵学员。

1977年12月2日,工宣队撤离学校。

1978年2月17日,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88所重点大学之一;同年7月1日,学校撤销革委会和系领导小组,撤销学校“三部一室”,设立校长办公室、人事处、总务处、教务处、科研处、设备处、保卫处、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武装部;9月,学校的经济系、外语系(英语专业)、电子工程系开始招收新生。同年,恢复研究生招生。

1979年4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在锡林郭勒共建内蒙古草原系统研究站;同年9月,外语系日语专业首次招收的学生入学。 

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开设法律系,计划在1982年正式招生;同年,学校开始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 

1981年,学校的8个学科专业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2年8月,学校新增设的法律系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同年,蒙古史研究室改为蒙古史研究所。

1984年1月,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个学科专业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1985年3月25日,内蒙古大学夜大学(管理干部专修科、实验技术专修科)开始上课;同年6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试点;9月,学校进行推荐本科应届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试点工作。 

1987年4月,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成立,原内蒙古艺术学校作为附属中专部继续保留。 

1988年10月15日,学校成立计算机科学系。 

1990年6月20日,学校设置党委保卫部、学生工作部;同年10月31日,学校领导体制由校长负责制改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1月20日,学校有3个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1年9月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学校15个硕士点有权授予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1992年2月,学校蒙古语族语言文学学科被列入国家高校重点学科;同年8月24日,“内蒙古生物工程中心”成立;同日,学校成为有权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硕士生的高等学校。

1994年1月,建立“国家教委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同年4月,学校新增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学校成为可单独组织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单位。 

1995年12月11日,生命科学学院、蒙古学研究院、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立。 

1996年,学校取消自费生和委培生,全部实行并轨招生。

1997年1月22日,由内蒙古大学牵头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三校联合申报的“内蒙古地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同年6月6日,计算机学系和内蒙古科委计算中心共同组建的计算机学院成立;7月8日,原汉语系、历史系和哲学系组成人文学院;11月26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学校“211工程”建设立项;12月12日,蒙古文化研究所、周边国家研究所和蒙古语言文字处理研究中心成立。

1999年10月7日,由原数学系、物理系、电子系和新组建的自动化系共同组成理工学院;同年11月29日,“内蒙古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暨“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高分子合成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 

2000年3月17日,呼和浩特交通学校并入内蒙古大学,组建内蒙古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同年10月18日,学校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MBA);12月,学校获得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1年,学校获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2年1月9日,学校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并撤消马列教研部;同年1月18日,学校获评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2个;4月8日,人文学院新闻系、旅游系成立;6月6日,学校MBA教育中心揭牌;7月25日,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2003年6月20日,国际教育学院揭牌;同年9月9日,学校被批准为MPA试办单位。 

2004年,学校成为省(区)部共建高校。 

2005年3月,学校成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具有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月,内蒙古农业学校整体并入内蒙古大学;4月,学校成立软件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合署办公。

2007年3月13日,学校成为第三批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之一;同年5月11日,学校与自治区文物局签署合作培养文博研究生协议;6月25日,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成立。

2008年3月5日,学校进行机构调整,撤销理工学院(交通系除外)、人文学院,成立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同年6月30日,学校满洲里学院成立。

2009年2月28日,学校南校区正式启用;同年8月19日,环境与资源学院揭牌;9月29日,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准设立。

2011年3月3日,学校新增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12年11月6日,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 

2013年7月8日,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

2014年4月23日,学校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

2016年3月,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同年5月16日,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统筹推进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重点支持单位。 

2017年1月10日,生态与环境学院成立;同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年9月21日,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1月8日,学校新增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同年11月,学校入选2019年“英才计划”;同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享受教育部直属高校待遇。 

2019年,学校通过“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 

2021年3月17日,内蒙古大学监察官培训学院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1个学院、交通学院和满洲里学院,开办本科专业94个。

2022年2月,学校新增纪检监察专业。

院部设置

学部

学院

蒙古学学部

蒙古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人文科学学部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哲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

社会科学学部

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物化学环境学部

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满洲里学院、创业学院

内蒙古大学院(部)一览表

专业设置

蒙古语言文学

编辑出版学

民族学

新闻学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历史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

哲学

旅游管理

经济学

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会计学

财务管理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管理科学

市场营销

法学

英语

日语

俄语

政治学与行政学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社会工作

社会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自动化

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

机械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工程管理

化学

应用化学

材料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生态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园艺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绘画

音乐学

音乐表演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播音与主持艺术

舞蹈编导

金融工程

舞蹈表演

戏剧影视文学

运动训练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大气科学

环境生态工程

考古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学基础科学

物流管理

网络与新媒体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

车辆工程

内蒙古大学本科专业一览表

师资力量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973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293人,教授261人、副教授449人;校本部有教学科研人员1121人,具有博士学位比例占74.22%,教授253人、副教授384人。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全国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9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42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126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88人。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团队1个,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4个、教学团队26个,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团队18个。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郭晓川(2009年)、吴英喆(2017年)、张德健(2017年)、杜凤莲(2019年)、张军(2019年)等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曹之江(2003年)、梁希侠(2006年)、孙炯(2011年)

全国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达胡白乙拉(2013年) 

“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齐木德道尔吉(2014年)等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李光鹏(2016年)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郭仁拥(2016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杨劼(2004年)、苏海全(2004年)、张若芳(2006年)、郭晓川(2006年)、梁成光(2011年)、郭仁拥(2012年)等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齐木德道尔吉、额尔敦白音、张若芳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陈国庆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班士良、赵东海、廉桂萍、那顺巴依尔、白音门德、宝音德力根、阿拉坦仓、孙忠、王迎春、赵志蒙、赵吉、周延林、金海和、宋生贵、赵林平、李玲君、杨联贵、陈贵林     

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入选者:陈国庆、王万义、李树新、李笑春、郭晓川、班士良、李前忠、阿拉坦仓、苏海全、博·格日勒图、张若芳、高光来、王迎春、王晓晶、郭维生、胡瑞生、哈斯阿古拉、张军、刘志亮、常菲、李宏、朱保华、白音门德、那顺巴依尔、金海和、照日格图、包庆德、张吉维、秦志宏、马占新、张志忠、任维德、杜凤莲、阿拉坦宝力格、葛根高娃、王绍东、赵东海、陈智、颉茂华、王光文、达胡白乙拉、于存海、李文、侯宏旭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学分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生态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热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蒙古族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5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8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民族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草学、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物理电子学、应用化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金融、法律、社会工作、翻译、新闻与传播、资源与环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旅游管理、应用统计、交通运输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态学

自治区“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化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中国史

自治区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门史、中国少数民族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应用数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学、无机化学、应用化学、物理化学、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民族学、民商法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艺术学、行政管理、信号与信息处理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学项目1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8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自治区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蒙古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态学、表演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边疆民族地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统计热力学、普通生态学、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史、蒙古舞、泛函分析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统计热力学、泛函分析、蒙古舞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数学分析选讲、热含妙理、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史、行星运动与常微分方程、古罗马文明纵横谈、走进稀土材料、神奇的蒙古高原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The Science and Design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精细化学品化学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学项目: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虚拟仿真综合实训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区域新经济的软件工程专业升级探索与实践、面向新工科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与平台构建     

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蒙古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哲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音乐表演、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物技术、汉语言文学、日语、材料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汽车运输技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历史学、公共事业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闻学、自动化、应用化学、行政管理、艺术设计、表演、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应用物理学、环境科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绘画、电子商务、俄语、旅游管理、民族学、编辑出版学、金融学、交通运输

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哲学、物理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生态学

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生态学、自动化、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自治区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综合实验中心、道桥材料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化工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态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成绩

2019至2020学年,学校本科生在国际、国内各类大学生课外重要学术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7项(含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8项、优秀奖8项),自治区级奖励68项(含一等奖23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3项)。

社会评价

2021年,内蒙古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排名第120名。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验室1个、国家部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自治区民委共建基地1个、自治区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创新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6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15个、校级研究机构38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验室: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蒙古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国家部级工程研究中心:优良家畜规模化繁育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转基因高产肉牛新品种培育创新团队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创新团队、资源型产业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新团队

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内蒙古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内蒙古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基地、蒙古国国情研究中心

自治区民委共建基地:“一带一路”沿线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基地

自治区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创新研究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外语教育创新研究基地

自治区2011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蒙古族及北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培育中心

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家畜繁殖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蒙药化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稀土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化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半导体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社会计算与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纳米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环境污染控制与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精细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细胞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河流与湖泊生态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桥梁监测与维修加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细胞分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地缘经济数据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碳资源小分子催化转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城市交通数据科学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与服务软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分析技术、内蒙古自治区工程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稀土材料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半导体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结构检测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马铃薯现代农业工程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内蒙古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民族地区大数据研究中心、内蒙古土地问题研究中心、中蒙俄经济研究院、内蒙古大学草原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蒙古史档案文献研究中心、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蒙古史研究所、内蒙古近现代史研究所、内蒙古大学《江格尔》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蒙藏文化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北方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内蒙古翻译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中国系统哲学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基地、内蒙古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方向)、内蒙古大学北方民族地区与文化研究中心、内蒙古贫困与扶贫开发研究中心、呼和哈特社区理论研究基地、内蒙古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生物工程中心、内蒙古大学自然资源研究所、内蒙古大学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研究中心、内蒙古光伏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环境地质研究所

科研成果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共完成理工科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476项、新获批立项602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自然科学重大重点项目68项。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科研项目712项、新获批848项。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35项;共获准人文社科类项目1172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项、重点项目9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2项、重大委托项目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286项(其中,一等奖17项),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第四届民族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基于WOS统计结果,2020年学校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增长到2012年的7倍。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有印本文献351.04万册(校本部309.1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02个、电子图书74.78万种、全文电子期刊7.61万种。

学术期刊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9年,是内蒙古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大学主办的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部门工作人员的一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学报设有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生物工程、研究简报等栏目。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递(JICST)、《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万方网络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等收录;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9年,是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设有政治学、哲学、蒙古学研究、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语言文字学、编辑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栏目。学报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来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民族研究、年鉴、日本《东洋史研究》、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转载。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版创刊于1959年9月,是以反映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合作交流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中国(境)外的10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有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与日本爱知大学合作设有中日共同GIS应用与地域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与英国华威大学合作设有中英企业数字实验室。学校设有蒙古国研究中心、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呼和浩特中日交流之窗,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作建有孔子学院。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留学生汉语预科培养基地、国家汉办来华留学生新汉语水平网考考点,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年接收来自亚、欧、美、非四大洲的蒙古、俄罗斯、韩国、日本、柬埔寨、老挝、孟加拉、泰国、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卢森堡、乌克兰、西班牙、英国、美国、多哥、津巴布韦、科特迪瓦、摩洛哥、尼日利亚、赞比亚等32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近800人。

加拿大萨斯克彻温省印第安联邦学院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商学院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

美国波士顿学院社会工作研究生分院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美国爱达荷大学

美国毕力维学院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

美国洪堡州立大学

美国西华盛顿大学

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

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

美国夏威夷大学希洛分校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美国特洛伊大学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科尼分校

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

美国西部研究院

美国贝利沃大学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曼斯菲尔德大学

美国南长大学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大学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

日本阪南大学

日本名城大学

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

日本北海学园

日本北海学园北见大学

日本关西国际大学

日本岐阜大学

日本鸟取大学

日本国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日本九州共立大学

日本科学协会

日本九州女子大学

日本北见工业大学

日本爱知大学

日本冈山大学

日本樱美林大学

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

日本神奈川大学

日本富山大学

日本大分大学

日本教育株式会社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日本东京福祉大学韩国江原大学

韩国全南科学大学

韩国尚志大学

韩国檀国大学

韩国极东大学

韩国江原大学

匈牙利罗兰大学

意大利卡美日诺大学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

澳大利亚商会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澳大利亚爱恩教育中心

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州共同体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

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

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

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国立大学

俄罗斯叶利钦斯拉夫大学

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技术大学

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

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

蒙古国立大学

蒙古国科学院

蒙古科技大学

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

蒙古科布多大学

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

蒙古国科学院综合和实验生物学研究所

蒙古国政府执行机构汽车运输局

蒙古国立师范大学

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

蒙古国文化艺术大学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

吉尔吉斯司克良宾农业大学

吉尔吉斯阿拉巴耶夫国家大学

吉尔吉斯卡拉萨耶夫人文大学

吉尔吉斯共和国外交部外交学院

台湾大学

台湾清华大学

台湾交通大学

台湾师范大学进修推广学院

台湾铭传大学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

台湾高雄大学

台湾东吴大学

台湾台南大学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

台湾世新大学

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管理学院

台湾逢甲大学

台湾义守大学

台湾高雄医学大学

新西兰梅西大学

澳门科技大学

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

波兰华沙大学

参考资料:

内蒙古大学合作大学与机构一览表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是由三个不同直径的同心圆组成的圆形徽标,外圆半径是内圆半径的2倍,中圆到内圆距离是中圆到外圆距离的1/3,外圆边线最粗,中圆边线最细;内圆核心为蒙古文美术体竖排校名,中圆到外圆之间上为汉文毛泽东手写体校名,下为英文印刷体大写校名。

校旗

学校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帜,长2.4米,宽1.6米,旗帜左上角印白色校徽,该校徽的直径为0.8米,其左侧距旗左边0.25米,其上侧距旗上边0.125米。印刷物或雕刻物上使用校旗缩影图时须按比例缩小。

精神文化

校训

求真务实

校风

团结、严谨、求实、奋进

校歌

学校校歌为《内大——文明的摇篮》,印冼尘作词,阿拉腾奥勒作曲。

歌词

曲谱

这里有智慧的绿树,散发着桃李的芬芳;

这里是文明的摇篮,哺育出民族的希望。

多少莘莘学子不懈追求,多少慈爱师长语重心长。

啊!啊!

我的内蒙古大学,你装点出草原科学的星空,你成长起社会未来的栋梁。

啊!啊!

未来的栋梁!未来的栋梁!

《内大——文明的摇篮》

社团文化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涵盖了科技、文学、娱乐、体育、志愿者、艺术等方面55个社团。开展了青年科技文化艺术节、国际文化节、运动会等活动。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名单

党委书记

刘志彧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党委副书记

李秀良

纪委书记

张利平

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

武利民

副校长

张吉维、额尔很巴雅尔、高光来

历任领导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郭以青

党委书记

1958.05.13-1965

武天照

党委书记

1971.12.27-1977

巴图

党委书记

1977.05.13-1981.09.25

特布信

代书记

1981.09.25-1981.12.10

何耀

代书记

1981.12.10-1983.12

郑广智

代书记

1983.02.08-1983.10.11

党委书记

1983.10.11-1985.06

云布龙

党委书记

1985.06.15-1990.08.07

方天祺

党委书记

1990.08.07-1992.01.08

吕安全

党委书记

1992.01.8-1995.09.22

赵育新

党委书记

1995.09.22-2003.06.13

刘丽华

党委书记

2003.06.13-2011.11

候元

党委书记

2011.11-2013.05

知名校友

界别

名单

学术界

陈国庆

胡忠

刘耀

旭日干

张杰

赵进才

王春儒

郝时远

朝戈金

赵刚

文艺界

德德玛

拉苏荣

清格尔泰

腾格尔

阿拉腾奥勒

武春河

哈斯朝鲁

——

——

——

政界

乌日图

杨志今

孙寿山

孟苏铁

包俊臣

刘芝兰

张伟

景建华

赵忠

周秉建

所获荣誉

2022年1月,入选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