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政治参与

公民政治参与

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
公民政治参与,通常又称为公共政治参与、公众政治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机制不完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知水平的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增加参与的有效形式,如选举制度、听证制度和建议、申诉、控告制度及信访制度、陪审制度等。[1]
  • 中文名:公民政治参与
  • 外文名: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 别名:

推进措施

第一,大力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拓展其参与形式。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机制不完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知水平的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而转型时期,公民参与政治的分布不均、动机不纯、热情不足、方式不正等现象,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就在于此。毫无疑问,那些整日为生计的公民是无暇顾及政治生活的,不可能获得参加公共事务的足够信息,因而不可能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评论,主动地参与政治。因此,社会经济越发展,政治参与的机制越完善,公民接受政治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就越高,实施政治参与行为的主动性就越大。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降低政治参与的成本,保证公民具备政治参与的能力与条件。

如果民众意识不到自己是国家主人,缺乏公民权利观念,对政治不感兴趣,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及政治意愿;或者公民认为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无足轻重,妄自菲薄,也就会失去参与政治的信心。因此,推进与完善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通过塑造全新的政治文化,对公民进行公民意识、民主意识、义务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激励他们关心政治、依赖政治并参与政治。

第三,加强培训,切实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普通公民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其自身的政治能力,诸如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行使权利以及如何采取适当的合法形式参与政治等,都需要经过培养和实践。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不容乐观,只有不断加强公民参政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切实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增强政治参与的有效性。

第四,逐步实现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引导。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如果制度准备不足,扩大政治参与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把中国迅速发展起来的公民政治参与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增加参与的有效形式,如选举制度、听证制度和建议、申诉、控告制度及信访制度、陪审制度等。还要用法律来调整、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使公民的政治参与经常化和秩序化。

第五,提高政治参与效能。政治生活中对公民最大的激励莫过于对其政治参与给予肯定,使其参与在政治体系运行和决策中得到体现,从而证明其参与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参与度和透明度,要关注新兴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效能问题。还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由制度外参与求成效。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因而,必须牢固地坚持政治参与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