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

汉语汉字
允: yǔn ㄩㄣˇ。《说文解字》:“允,信也。从儿、㠯声。”   。(徐锴曰:“儿,仁人也。故为信。 ”又《尔雅·释诂》:“允,信也。”疏:“谓诚实不欺也。   ”)“意巳实”为“㠯”之范式。儿、㠯两范式叠加。小儿开始懂事是允之范式。
  • 中文名:允
  • 拼音:yǔn
  • 部首:儿
  • 五笔:CQB
  • 仓颉:IHU
  • 郑码:ZSRD
  • 笔顺:5435
  • 笔画:4
  • 部首笔划:2
  • 四角号码:23212
  • UniCode:U 5141
  • 注音:ㄩㄣˇ
  • 统一码:5141

字源演变

统一规范简化为“允”。

详细释义

允: yǔn ㄩㄣˇ。《说文解字》:“允,信也。从儿、㠯声。” 。小儿开始懂事是允之范式。

1、本义:信,实。如:《诗·商颂·长发》:“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尚书·虞书·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尚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又如:允元(信任仁厚之人)、允直(诚实正真)、允忠(忠信)。

2、衍义:引申指“公平、得当”。如:《论语·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又如:持论公允、赏罚允当、允正(允当平正)、允切(切当)、允衷(恰当)、允情(合乎情理)、允帖(妥贴,妥当)。

3、衍义:用作动词,引申指“答应、许可”。如:《明史·毛澄传》:“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儒林外史》:“你吃我这杯酒,应允我的话,我才起来。”。又如:允帖(旧时男家向女家求婚,女家表示同意的帖子)、允从(允诺,依从)、允诺、允许、应允。

4、衍义:引申指“符合”。如:允合(符合)、允符(符合)、允值(相符,相当)。

5、衍义:引申指“使人信服;受人敬重”。如:允孚(得人心,使人信服)、允赖(信赖,依靠)。

6、衍义:引申指“用,使用”。如:《尚书·虞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7、衍义:佞人多佯装诚信,故又引申指“谗佞”。如:《尚书·周书·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位”。

8、衍义:又用作副词。表示“诚然、果真”。如:《诗经·大雅췷·公刘》:“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又如:允袭(确实相合)、允臧(确实好;完善)、允迪(认真履践或遵循)。

9、衍义:用作助词。用于句首作为发语词,无义。如:《毛诗·周颂·清庙之什》:“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史记·周本纪》:“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10、衍义:通“骏”。指“长、长久”。如:《尚书·周书·酒诰》:“尔乃自介用逸,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

11、衍义:用作姓

常见词组

允承 、允当 、欣然允诺、允诺、允许、允准。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古文〕㽙《唐韵》余准切《集韵》《韵会》庾准切,?音尹。《说文》允,信也。从㠯人。《徐曰》儿,仁人也,故为信。

又《尔雅·释诂》允,信也。《疏》谓诚实不欺也。按《方言》云:徐鲁之闲曰允。《书·君奭》公曰:告汝朕允。

又《玉篇》允,当也。

又《增韵》肯也。

又通作盾。中盾,官名。《前汉·班固叙传》数遣中盾,请问近臣。《注》师古曰:盾读曰允。

又《正韵》羽敏切,音陨。义同。

又徠臫《頭樤集韵》余专切,音铅。《前汉·地理志》金城郡允吾。《注》应劭曰:允吾,音鈆牙。

方言集汇

(1)粤语:wan5。

(2)客家话:[梅州腔]jun1 jun3、[陆丰腔]jun3、[客语拼音字汇]ngiun1 yun1、[东莞腔]jiun1、[客英字典]jun3、[宝安腔]jun1、[沙头角腔]jun1 、[海陆丰腔]run1、[台湾四县腔]jun1。

(3)赣语:yün3

英语:allow,permit,fair,just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