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

汉语汉字
仪,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最早见于篆文,读作yí,即《说文解字》:“仪、度也。从人义声”。本义为人的外表或举动。引申为“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等义。
  • 中文名:仪
  • 拼音:yí
  • 繁体:
  • 部首:亻
  • 字码:U+4EEA
  • 五笔:WYQY
  • 仓颉:OIK
  • 郑码:NSOS
  • 笔顺:ノ丨丶ノ丶
  • 字级:
  • 平水韵:

字源演变

现已统一规范简化为“仪”。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仪

(儀)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礼物:贺~。谢~。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姓。

详细释义

◎仪

儀yí

〈名〉

(1)(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同本义[appearance;bearing]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

(3)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

(4)法度;礼法[law;moralstandard]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墨子》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国语》

(5)又如:仪刑(法式,作为模范);仪令(法令);仪准(法度标准);仪则(法则);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6)典范;表率[model]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楚辞》

上者,下之仪也。——《荀子》

(7)又如:仪范(作为典范);仪象(以为模式);仪形(典范;楷模);仪型(楷模,典范)

(8)礼仪。仪式;礼节[ceremony;rite;etiquette]

礼仪卒度。——《诗·小雅·楚茨》

肄仪为位。——《周礼·春官·小宗伯》

十六知礼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又如:礼仪(礼节和仪式);仪部(礼部);仪文(礼仪的形式);仪位(礼仪、爵位);仪检(礼仪法式);仪台(行礼仪的高台);仪序(礼仪的秩序);仪制(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10)仪仗[guardofhonor]

仪马之设,自汉始也。——《事物纪原》

(11)又如:仪马(仪仗队的马);仪刀(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仪剑(仪卫所持之剑);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仪驾(皇太后、皇后的仪仗)

(12)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present]

且出此间,备些祭仪。——《古今小说》

(13)又如:寿仪;谢仪

(14)测量和记录观察量现时值的装置[meter;instrument]。如:爆燃仪;应变仪;子午仪

(15)姓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度也。度、法制也。毛傳曰。儀、善也。又曰。儀、宜也。又曰。儀、匹也。其義相引伸。肆師職曰。古書儀但爲義。今時所謂義、古書爲誼。按如文王傳曰義、善也。此與釋詁及我將傳儀、善也正同。謂此義爲儀之假借字也。从人。義聲。魚羈切。古音在十七部。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音宜。兩儀,天地也。

又三儀,天地人也。

又容也。【詩·曹風】其儀不忒。

又威儀。【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又【周禮·地官·保氏】敎國子以六儀,一祭祀,二賔客,三朝廷,四喪紀,五軍旅,六車馬之容。

又【春官·典命】掌諸侯之五儀。【註】公、侯、伯、子、男也。

又【秋官·司儀】掌九儀之賔客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

又唐禮部之長曰大儀。

又【釋名】宜也。得事宜也。

又由儀,笙詩。【序】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

又象也,法也。【詩·大雅】儀文王。

又【爾雅·釋詁】匹也。【疏】詩鄘風,實維我儀。

又【周語】丹朱馮身以儀之。【通雅】偶也。謂牉合也。

又度也。【詩·大雅】我儀圖之。

又【揚子·方言】來也。淮穎之閒曰儀。

又儀栗,周邑名。見【左傳·定七年】。

又姓。秦大夫儀楚,漢儀長孺。

又通作擬。【前漢·外戚傳】皆心儀霍將軍女。【註】心儀卽心擬。

又【韻補】叶牛何切,音俄。【揚子·太玄經】陽氣氾施,不偏不頗。物無爭訟,各遵其儀。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