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虎鲸

伪虎鲸

海洋哺乳动物
伪虎鲸Pseudorcacrassidens(Owen,1846),又名黑鯃、拟虎鲸、伪领航鲸、拟逆戟鲸,鲸目、海豚科、伪虎鲸属,是海豚科伪虎鲸属下唯一一种。在海豚科中的体型占第三。伪虎鲸和虎鲸外型类似,体型比虎鲸小,体重1吨—2.2吨。全身的体色均为黑色。头圆、口大,口裂朝着眼睛的方向切入,使得它的面孔变得十分恐怖。没有喙,上颌比下颌略微前突,喜欢群聚。分布于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温带及热带海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
    中文名:伪虎鲸 拉丁学名:Pseudorca crassidens 别名:黑鯃、拟虎鲸、伪领航鲸、拟逆戟鲸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索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鲸目 亚目: 科:海豚科 亚科: 族: 属:伪虎鲸属 亚属: 种:伪虎鲸 亚种: 分布区域: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二名法:Pseudorca crassidens

体型

伪虎鲸体型细长,头部额隆向前突出,口大无吻突。背鳍顶端后倾,后缘凹入呈镰状,位于体背中部稍前方。鳍肢约为体长的1/10,向后显著弯曲,前缘中部凸出,末端尖。尾鳍宽大。全身黑色,鳍肢间胸部色淡,个别于头部两侧为黑灰色。上、下颌每侧有大型尖齿8~11枚,长约8厘米。 

海豚属中的体型占第三。伪虎鲸和虎鲸外型类似,体型比虎鲸小,体长约5米,体重约665千克。全身的体色均为黑色。头圆,无喙,上颌比下颌略微前突。背鳍比虎鲸小,后缘凹入,位于身体中部略前位置。鳍肢很尖,长度约为体长的1/10。尾鳍的宽度约为体长的1/5。

特征

伪虎鲸似乎相当罕见,但却分布广泛,而且容易接近船只。就其巨大的体型而言,实在称得上异常活跃,它们还乐于嬉戏。虽然相信野外的伪虎鲸会捕食海豚,甚至有人见过他们攻击大翅鲸仔鲸,但是在眷养的环境中,却不像其近亲小虎鲸那般富攻击性。有时也会与瓶鼻海豚和其他小型鲸豚类接班。虽然曾见数百只伪虎鲸一同出游,但是大多数的小群队成员相当少。可以根据体型的大小区别它和小虎鲸及瓜头鲸。此外,伪虎鲸也与雌虎鲸极为相似,不过体形比较苗条且体色较暗。从远距离看,可能会与领航鲸混淆;然而,可注意观察是否有较细长的头部与躯体,海豚般的背鳍。

习性

伪虎鲸是快速、活跃的泳者。当它浮升时,经常将整个头部与躯体的大部分扬升出水;有时甚至连胸鳍都看得见。浮现时,经常张开大口,露出成排的牙齿。有时会突然停止前进,或急转弯,尤其是在猎食时。会接近船只以进行探察,会船首乘浪或船尾乘浪。经常跃身击浪,通常会转体以侧身击水,造成几乎与其挺性同样大的水花。兴奋时,会幽雅地跃离水面,并鲸尾击浪。喜群居,同伴间眷恋性很强,很少单独活动。经常与真海豚、宽吻海豚等一起索饵。游泳的速度较慢,不喜跃出水面。

伪虎鲸主要以乌贼类为食,也吃带鱼、小鲨鱼、鲐鱼、黑鲷、鲈鱼和竹荚鱼等鱼类。

伪虎鲸可全年繁殖,但繁殖周期较长,2至3年一胎,妊娠期约15~16个月,一胎产一子,初生仔鲸体长1.5~2.1米。

分布

伪虎鲸分布于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在中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经常被水族馆饲养训化作观赏动物。

濒危因素

过度捕猎:伪虎鲸的脂肪、皮、肉以及骨都可以被利用,综合利用价值很高,人类大量的捕杀造成其资源量的迅速减少。

环境污染:海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二级

相关内容

集体自杀

伪虎鲸是海洋中的巨兽,却常有“集体自杀”的行为。在世界的不少地方,常发现有整群伪虎鲸都搁浅的事例,有的上百头,有的二、三百头,数目最多的一次为835只。

1955年秋,在山东荣成县石岛附近,也曾有30多头伪虎鲸搁浅。一群伪虎鲸会突然纷纷横陈在海滩上,如同搁浅在岸边的一排小船,还有的把头钻到岩石缝里,鼻孔中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经3-4个小时以后,潮水退尽时,仍然不肯离去。人们遇到这种情况时,虽然千万百计予以拯救,甚至用机帆船拖曳,但是均不奏效,被拖下海的又会重新冲岸上来,没有一只逃走,直到全部毙命。

人工繁殖

2012年7月4日,青岛海昌极地海洋世界10岁的伪虎鲸“爱福”顺利产下一子。这是亚洲首只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然繁殖、分娩的伪虎鲸。

游进香港码头

近百条属海豚科的伪虎鲸,日前在香港马湾对出开海面出没,四处游弋。有“黑鱼”之称的伪虎鲸主要在深海生活,专家估计,它们在香港水域出现,或是因为追逐猎物所致,相信不涉生活环境影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