倓虚法师

倓虚法师

天台宗第44代传人
倓虚法师(1875—1963)法号隆衔,俗姓王,师名隆衔,字倓虚,河北宁河县王氏子,父玮德清,母张氏。[1]是佛教天台宗近世传人,当代中国佛教界著名法师之一。中年出家,随近代天台宗高僧谛闲法师修学,在兴办佛教教育,建设佛教道场方面有突出贡献。1925年,谛闲老和尚向倓虚传天台宗第44代法卷,倓虚法师成为天台宗第44代传人。
    本名: 别名:王福庭 字: 号: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中文名:倓虚法师 出生年月:1875年 去世年月:1963年 宗教:佛教 代表作品:《金刚经讲义》、《心经义疏》等

简介

倓虚大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尚、太虚大师、倓虚大师之一,于民国初年开始,弘法东北各省,踏遍白山黑水和南北各地,最后渡海南来,在香江讲学,缁素受益者甚众。倓虚中年出家,多在北方各地讲经说法,重修、兴建道场无数,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北京“法源寺”。一生致力于“僧伽教育”,认为“佛法弘扬本在僧”,若无人弘法,不待外人摧残,佛教本身就会消灭,故在每个道场完成后,皆创办佛学院,培育僧才。倓虚虽然披剃于禅宗,但学教于天台观宗,故倓虚期以天台心印,与曹溪一脉相辅并弘,使得民国以后,天台一宗能从南方盛传于北方,甚至分灯至海外,大师居功至伟,堪称中兴天台的大师和教育家。由其弟子大光法师私下记录的大师口述自传《影尘回忆录》感人无数,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人传诵。

人物介绍

佛教天台宗近世传人,中国现代佛学家。原青岛湛山寺方丈。1917年于河北省涞水县瓦宅村高明寺出家。不久,在浙江宁波观宗寺受具足戒,拜天台宗第四十三代传人谛闲法师为师。

1925年被正式接纳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代表中国佛教界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东亚佛教联合会”。创建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复兴沈阳般若寺、复兴沈阳永安寺、天津大悲院、西安大兴善寺等,在北京弥勒院开办佛学院并主持北京古刹法源寺。1931年在西安大兴善寺任住持并传戒办学。1932年到青岛创建湛山寺并任住持。1935年创办湛山寺佛学院。曾到即墨、平度、龙口、烟台、济南等地弘法。1949年到广州主持复兴光孝寺,后移锡香港。1950年当选为香港佛教联合会第一任会长。其后数届当选均以老病婉辞,集中精力于佛教教育事业。在香港先后创办了华南佛学院、天台弘法精舍、谛闲大师纪念堂、中华佛教图书馆、青山极乐寺佛教印经处等。他毕生致力于振兴佛教,弘扬佛法,主张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创建丛林、佛学院多处,培养佛学人才广布海内外。他在僧寺的管理方面, 施行住持十方选贤,任期3年,信徒供养住持的财务归公有等改革的措施。

主要著作有《阴阳妙常说》《金刚经讲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大乘起信论讲义》《天台传佛心印记注释要》《始终心要义记》《普门品讲录》《影尘回忆录》《读书随笔》《湛山文钞》《念佛论》《僧璨大师信心名略解》《永嘉玄觉禅师证道略解》等,已出版24种。因其佛学造诣深厚,功德卓著,以他为代表的佛学学派被称为“湛山学派”。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