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

商品经济的规律
商品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通过价格的波动趋于平衡的规律。当商品供给大于社会需求时,市场价格下跌,引起供给减少,刺激需求;反之,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又促使供给增加,抑制需求,从而供求趋向平衡。[1]
    中文名:供求规律 外文名:Law of supply-demand 别名: 概念: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制约 基础:生产商品社会劳动量相适应需求量

简述

供求规律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它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包括以下内容:

(1)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种供不应求会引起价格上涨的趋势,可以在供应量不变,而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发生;还可以在供应量增长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的情况下发生。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要下降。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降,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需求量增长赶不上供应量增长的情况下发生。

(2)价格变动引起供求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市场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增加。同理,市场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的涨落会调节供求,使之趋于平衡。

法则

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关系及其同商品价格的关系的规律。供求关系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对立统一。供求规律就是供求关系变化的基本法则。

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其基础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必须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适应。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

1、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与社会分配的劳动量相等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求一致。

2、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大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超过社会分配的劳动量。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

3、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小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亦即社会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社会各生产部门只有按社会对各生产部门的商品需求量的比例来分配社会总劳动量,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才能趋于平衡。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必须趋于平衡,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

促使商品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的动力是由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但是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却影响着价格对价值的背离程度。当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社会所提供的商品超过社会的需求,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跌,商品只能按照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较低的商品价格具有抑制供给、刺激需求的作用,从而使供给和需求逐渐趋于平衡。当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时,社会所提供的商品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商品就必然按照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较高的商品价格具有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作用,从而促使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逐渐趋于平衡。因此,由供求规律作用所反映的商品价格的上涨和下跌,也是价值规律在流通领域中贯彻自己时必然要通过的经济运动趋势。

关系

当供求规律较完全发挥作用时,所有的价格差都是平行式的;当供求规律较不完全发挥作用时,所有的价格差都是交叉式的。

(一)供求竞争关系。该关系是指供求双方竞争力度关系。由于供求规律调节作用的原动力是来自竞争,所以该规律发挥作用的大前提是竞争力均衡——即卖买双方的竞争程度相等。如果卖方10人而买方11人,则双方竞争力不相等。古董的卖方几乎没竞争力,买方的竞争力则很大;粮食是卖方的竞争力很大,买方(粮站)由于数量太少,竞争力很小。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供求竞争关系也是非常失衡的,而垄断就是典型的供求竞争关系严重失衡。谈论竞争程度时应指明是卖方还是买方,再不能像经典理论那样含糊不清,笼统而谈。

(二)供求数量关系。该关系是指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这是通常认识到的一种关系。如果供给量与需求量严重失衡,供求规律的作用剧减以至无效。如古董价格的波动就不能用供求规律说明;粮食严重欠缺时其价格的波动也将不服从供求规律的描述。

(三)供求反应关系。该关系是指供求双方对市场(主要是价格)的反应关系,如果一方反应特敏感,而一方反应特迟钝,则供求规律的作用剧减以至无效。通常,买方对消费稳定性较强(弹性小)和价格低廉的商品的反应迟钝,卖方对转产难和改变生产规模难的商品的反应迟钝。

在中国,粮食产消双方的反应速度严重失衡,农民对市场反应太慢,而求方对市场的反应又太快,所以农民反应不过来,就只好以不变应万变。再如针、钮扣、公交、低价药品的价格变动便很难改变需求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供求反应关系失衡对经济的影响更大,它直接摧毁已有经济学的根基。大凡生存必须品的价格,如水、盐、粮、房、能,如较多让供求规律调节(即任由市场处理),很容易引起天下大乱。

(四)供求时间关系。该关系是指供求双方在时间上的关系。考察这种关系主要从“生产→流通→消费→生产”这种大循环角度进行。供求时间均衡是指供与求(或消)在时间上同步,如果不同步,卖时没人消,消时没人卖,供求规律的作用剧减甚至无效。对这种关系的颇析较杂复,粮食属于“供间求均”型关系。粮食供应集中在6、8、11三个月,而消费方则是长年均匀消费,这样农民卖粮时总是缺少而需求的原动力——消费,从而总是表现出供过于求。这样即使粮食在总量供给不足,但是只要不是特别供给不足,粮农面对的总是供过于求的市场。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