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相马

伯乐相马

汉语成语
伯乐相马,汉语词语,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1]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中文名:伯乐相马 外文名: 拼音:bó lè xiàng mǎ 近义词:慧眼识珠,知人善任 反义词:有眼无珠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用法:褒义,谓语 结构:表述式 例句:好的领导要能伯乐相马。

释义

伯乐观察、品评马的优劣。比喻有眼力者鉴别并荐举人才。

词语典故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延续到现在。有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很稀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但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将马找到。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伯乐是古代有名的相马(鉴别马的好坏)专家。当他年老的时候,他的儿子很想将这项专门技能继承下来,以免失传。于是他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描写千里马的外形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子好像垒起的酒药饼。”他就依照这一条,拿着经文出去“相马”了。伯乐的儿子把所见到事物的外形和《相马经》上描绘的图形一一对照,结果找到了一只很大的蛤蟆。他兴冲冲地跑回家报告父亲,说:“总算找到好马了,额头和双眼同书上说的差不多,就是蹄子的形状和书上写的有区别。”伯乐听了,只好哭笑不得地对这个好心而不聪明的独生子说;“你倒是找到了一匹好马,只是它太喜欢跳,你可驾驭不了啊!”正是,世有伯乐才得千里马。

出处

原文

作者韩愈《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石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祇:同“只”,只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

3、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而死。

4、一石(shi):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部分书中读dan,经查阅《古汉语词典》后发现,故时候并没有dan的读法,此读音时后时的读法。

5、食:同“饲”,喂养。

6、故:所以。

7、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千里马。虽:即使。

8、于:在。

9、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马夫。

10、槽枥:喂马用的马槽,这里借指马厩。

11、以:用称:着称。不以千里称也: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12、马之千里者:之……者,定语后置标志,助词,不译。

13、一食:吃一顿。食,吃。

14、或:有时。

15、能:可以。能够

16、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吃光”的意思。

17、粟(sù):本指小米,泛指粮食。

18、石(shi),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19、其:指千里马,代词。

20、是:这,指示代词。

21、才:才能。

22、外见:向外显现出来。外:向外见:同“现”,表现;显现。

23、且:犹,尚且。

24、欲:想要。

25、等:等同(指和其他普通的马一样)。

26、不可得:不能够得到。

27、得:能够,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8、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9、策之:鞭打马。策:马鞭,这里指驱使,名词活用为动词。

30、之:代词,指千里马。

31、以其道:按照(正确驱使千里马的)的方法。(以:按照)

32、道:方法。

33、食之:食,同“饲”,喂养。

34、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35、材:同“才”,才能。

36、鸣:马叫,

37、奴隶人之手:马夫的手中,之:的.

38、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9、临:面对

40、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41、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42、其(2):恐怕,表推测语气。

43、邪:同“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44、知:懂得,了解,认得。

45、美:美好的特长。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