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

伯仁

晋朝大臣、名士
周顗(公元269年~322年),字伯仁,今河南省汝南县人。曾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敢进忠言而被朝廷重用,天性宽厚仁爱遂被敬重,后因生性癖异而被王敦所杀,终年54岁。[1]元帝时为仆射,与王导交情很深。永昌元年,导堂兄江州刺史王敦起兵反,导赴阙待罪。顗在元帝前为导辩护,帝纳其言而导不知。及敦入朝,问导如何处置顗,导不答,敦遂杀顗。后导知顗曾救己,不禁痛哭流涕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本名:周顗 别名:周仆射、周侯 字:伯仁 号: 所处时代:两晋时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晋安城 主要作品:文集二卷 主要成就: 中文名:周顗

概述

据《晋书》载:晋元帝在建康(现在的南京)即位后,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掌握征讨之权,颇有功劳,声望很高。后来元帝有些猜忌他,想加以制约,他就从荆州起兵,以诛刘隗(Wei)为名,进攻建康(参见“城狐社鼠”)。王敦的军队一直打到石头(属现在的南京,在当时建康的西边)。元帝害怕起来,只得要求和解。王敦杀了一批和他对立的宦臣,仍回湖北。

人物生平

敢进忠言

周顗,二十岁时便入朝为官,宦海之中沉浮数次。先领荆州刺史,与敌军交战,大败。后为吏部尚书,终日醉酒不醒,人称“三日仆射”,被有司弹劾。又有门生持刀伤人,因此连坐罢官。至太兴初年,再被起用,复礼部尚书之职。

一次晋元帝大宴群臣,正是酒酣歌热之际,元帝高兴得说:“众位爱卿,今日名臣共聚一堂,纵使是尧舜之时也不过如此吧?”忽有一人在堂下朗声答道:“如今的世道怎么能跟尧舜盛世相比呢?”此人正是周顗。元帝大怒,下诏书将周顗下狱,不日处死。若干天后元帝愤怒平息,才将周顗放出,大家都前去探望,周顗却说:“我就知道我死不了,没犯死罪嘛。”

相关介绍

当时有个名叫周顗(Yi),字伯仁(参见“唐突西施”)的人,王敦不了解他为人如何,曾问王导:“周顗是咱们的敌人还是朋友?”王导也不太了解,没有肯定答复。王敦就把他也杀了。事后王导才知道,周顗曾经救过他的命。因为王敦起兵进攻首都,在元帝看来,当然是叛变的行为,身为丞相的王导,既是王敦的堂兄,怎能不被怀疑。幸亏周顗上书元帝,竭力替王导说话,才得不予追究。这件事王导当初并不知道,等他知道时,周顗已经被杀,因此他不禁大哭,十分悔恨地说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周顗之死

宰辅王导器重周顗,后王敦举兵,刘隗劝元帝将王氏一族满门抄斩,司空王导入朝请罪,恰好遇见正要进宫的周顗,王导叫住周顗说:“伯仁,我们家这几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周顗连看都没看他一下,径自去了。周顗入宫后向元帝进言,备言王导之忠君爱国,决不可错杀忠良。元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一高兴,又喝多了酒才出来。此时王导还跪在宫门口谢罪,看见周顗出来,又喊周顗的名字,周顗依旧不搭理他,只对左右说:“如今杀了这帮贼子,便可换个大官作作。”出宫之后,周顗又上书朝廷,坚持说王导不可杀。而王导却不知情。

 而后王敦兵入建康,王氏一族重又得志。王敦问王导:“周顗、戴若思是人望所在,应当位列三司,这是肯定的了。”王导没吱声。王敦又说:“就算不列三司,也得作个仆射吧?”王导依旧不答。王敦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杀了他们了。”王导还是不说话。不久,周顗和戴若思果然都被逮捕,路过太庙,周顗大声说到:“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话音未落,左右差役便用戟戳其口,血流满地而周顗面不改色,神情自若,遂被杀,时年五十四岁。 王导重新掌权之后,浏览以前的宫中奏折,看到了周顗营救自己的折子,其中言辞恳切,殷勤备至。王导拿着这封奏折,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回来之后他对他的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逸闻趣事

周顗“火攻下策”周顗天性宽厚仁爱,弟弟周嵩曾经有一次因为喝醉了酒拿蜡烛掷打他并说:“你的才气比不上我,为什么竟然出人意外地获得了崇高的声望?”周顗脸上的表情依然如平常一样,并且语气平缓地说:“周嵩你实施火攻,这本来是使出了一个下策呀。”周顗并不因这件事而认为他的弟弟对他不敬。

周顗少时就有贤名,为世人所重。广陵戴若思,也是当时才俊,素募周顗之名,登门拜访,一探究竟。枯坐一番而出,别人问他为什么不说话,他说当着周顗的面,哪儿还敢炫耀自己的那点雕虫小技。大将军王敦,从小就与周顗相识,却总是有点怕他。每次遇见周顗,都面热耳赤,即使是在寒冬腊月,也要用手作扇,扇风不止。

成语考证

伯仁由我

公元322年,王导之兄王敦叛乱,祸及王导及其家族。为请罪,王导带领家人跪于皇宫前,等待皇帝裁决。恰好周顗路过,准备进宫,王导便请求周顗替他在皇帝面前说些好话,表明自己没有叛国之心,便小声对他说:“伯仁,我全家100多口的性命,全靠你维系了!”周顗对他的央求没有回应,径直走进宫去。然而在皇帝面前,周顗极力为王导说好话,力陈王导对王室的忠诚。皇帝请他在宫里喝酒,他喝得醉醺醺地才出来,王导跟他打招呼,问道:“我拜托您的事,您有帮我去办了吗?”周顗还是不理睬他,一边走还一边说:“今年杀个叛贼,可取得一个斗大的今印。”王导于是对他怀恨在心。 后王室被王敦打败,占领了南京皇城,逼皇帝给他加官晋爵,于是他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开始对不服自己和忠义之士大开杀戒。在准备杀周顗时,自己的族弟王彬跪在他面前,以泪洗面,只求王敦刀下留情。王敦知道周顗是当时的两大才子之一,也欲赐其爵位。将此事询问王导。王导因为周顗没有为他说情一事,耿耿于怀,也就默不做声。王敦生气道:“既然不能封官,不如杀了算了,免得以后别人重用他,成为我的心腹大患!”于是最终杀掉了周顗。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的文件时,意外发现了周顗极力维护自己为自己辩白的奏章,又听说那天自己跪在宫门时,周顗一进宫就激烈地维护王家全家,只不过没有在自己面前表示出来而已。联想到自己能救他的时候却没有伸手相救,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回家就痛哭流涕,对子孙们说:“我虽然没有杀伯仁,但是伯仁却是因为我才死的啊!幽冥之中,我辜负了这样一位好朋友啊!” 此后,该句子也在历史上因此频繁出现,并衍生出后来的成语“伯仁由我”。

空洞无物

东晋丞相王导爱结交朋友,周围人都对他赞美有加,却毫无实际内容。一天,王导到名士周顗家作客。两人小酌以后,带着凉席到树下纳凉闲聊。王导说到兴头上,竞忘乎所以,伏下身去,干脆把头枕在周顗的腿上。王导指着周顗的肚子,问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周顗回答:“这里面空空洞洞的,不过像你这样的人足可容纳数百个。”

人物影响

《晋书》史臣曰:若思闲爽,照理研幽。伯仁凝正,处腴能约。咸以高才雅道,参豫畴咨。及京室沦胥,抗言无挠,甘赴鼎而全操,盖事君而尽节者欤!顗招时论,尤其酒德,《礼经》曰“瑕不掩瑜”,未足韬其美也。《晋书》赞:周戴英爽,忠谟允塞。道属屯蒙,祸罹凶慝。贲嵩: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庾亮:周侯末年,可谓盛德之衰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