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参

仙茅参

菊科鸦葱属植物
仙茅参,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白茎雅葱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的根。分布于黑龙江(伊春、宁安)、吉林(通榆、安图)、辽宁(本溪、尚志)、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北(涉县、易县、蔚县、磁县、内丘、保定)、山西(太原、阳曲、交城、五台、永济、夏县、沁源、运城)、陕西(延安、略阳、商县、佛坪)、山东(青岛)、江苏(扬州)、安徽(淮河流域以南各地)、浙江(杭州)、河南(汝阳、内乡、宝丰、商城、信阳)、湖北(具体地点不详)、贵州(贵阳)。具有祛风除湿,理气活血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发热头痛,劳伤,久年哮喘,风湿痹痛,妇女倒经,跌打损伤,疔疮等症。[1]
    中文名:仙茅参 拉丁学名: 别名:条参、水防风、猪尾巴、箭头草、土人参、丝茅七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超目: 目:桔梗目 亚目: 科:菊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鸦葱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白茎雅葱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采集时间:夏、秋季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味甘,性温。

归经

归肝、脾经。

功效

祛风除湿,理气活血。

主治

用于外感风寒,发热头痛,劳伤,久年哮喘,风湿痹痛,妇女倒经,跌打损伤,疔疮等症。

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白茎鸦葱10-15g,蒸酒服。

2、治疮疡溃烂:白茎雅葱适量,加酒捣烂,外敷患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浸酒或研末。外用:捣敷。

炮制

炮制方法

除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性

白茎雅葱又名:华北鸦葱,笔管草。多年生草本,高达120厘米。根圆柱状或倒圆锥状,直径达1.8厘米。茎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上部伞房状或聚伞花序状分枝,全部茎枝被白色绒毛,但在花序脱毛,茎基被棕色的残鞘。基生叶与茎生叶同形,线形、宽线形或线状长椭圆形,宽0.3-2厘米,边缘全缘,极少有浅波状微齿,两面光滑无毛,3-5出脉,两面明显,基生叶基部鞘状扩大,抱茎。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花序分枝长或排成聚伞花序而花序分枝短或长短不一。总苞圆柱状,花期直径1厘米,果期直径增大;总苞片约5层,外层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毫米,宽约4毫米,中内层椭圆状披针形、长椭圆形至宽线形。全部总苞片被薄柔毛,但果期稀毛或无毛,顶端急尖或钝。舌状小花黄色。瘦果圆柱状,长2.1厘米,有多数高起的纵肋,无毛,无脊瘤,向顶端渐细成喙状。冠毛污黄色,其中3-5根超长,超长冠毛长达2.4厘米,非超长冠毛刚毛长达1.8厘米,全部冠毛大部羽毛状,羽枝蛛丝毛状,上部为细锯齿状,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花果期5-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50-2500米的山谷或山坡杂木林下或林缘、灌丛中,或生荒地、火烧迹或田间。分布于黑龙江(伊春、宁安)、吉林(通榆、安图)、辽宁(本溪、尚志)、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北(涉县、易县、蔚县、磁县、内丘、保定)、山西(太原、阳曲、交城、五台、永济、夏县、沁源、运城)、陕西(延安、略阳、商县、佛坪)、山东(青岛)、江苏(扬州)、安徽(淮河流域以南各地)、浙江(杭州)、河南(汝阳、内乡、宝丰、商城、信阳)、湖北(具体地点不详)、贵州(贵阳)。

药材性状

干燥根长圆锥形,长10-20cm,直径0.5-1.2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皱缩,有时有裂隙,顶端常有茎叶残基。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鲜根常有白色浆液流出。气微,味微甜。

药理作用

1、具有降脂、降压作用。

2、调节血管壁通透性,降低脂质渗透力,防止脂质沉积。

3、通过促进弹性纤维增生和胶原生物合成胶原纤维来维护血管壁的弹性。

现代应用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跌打损伤,皮肤痈疡和急性胃肠炎腹痛等。

相关论述

《陕西中草药》:“祛风湿,健脾,补气,生津,解毒。”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