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艳阳天

九九艳阳天

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的插曲
歌曲《九九艳阳天》,是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的插曲。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电影歌曲在创作时,其歌词大量运用了民间的素材和民歌中赋比兴、问答和重复等表现手法,让整首歌曲充满活泼的生命力,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活泼委婉,歌词真挚淳朴,充满着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民歌情趣,让人百听不厌,过耳不忘。这首歌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是传唱半个世纪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经典音乐作品。
    中文名: 外文名: 所属专辑: 歌曲时长:4:00 歌曲原唱:禹鼎潘文林呼延生 填词:胡石言,黄宗江 谱曲:高如星 编曲: 音乐风格: 歌曲语言: 中文名称:九九艳阳天 发行时间:1957年 演奏:中国铁路文工团歌舞剧团管弦乐队 指挥:严冷宾,亢杰 录音:李彦

创作背景

《九九艳阳天》是高如星24岁时为《柳堡的故事》写的插曲,这部电影写出了爱情与军规的矛盾,所以遭到了批判。60年代初,政治气候有所回暖,本子就拍成了电影,但在“文革”前夜又遭到批判。这部电影与《北国江南》一起成了政治气候的风向标。“文革”时,造反派对高如星突击审讯,威逼高如星交代“苏修特务”罪行,交代写《九九艳阳天》靡靡之音的罪恶目的。高如星拒不认罪,肋骨被打断插进肺里,不久肺部感染化脓,创伤部位发生癌变。

高如星在弥留之际让妻子给他唱《跟着我吧》,妻子便咽唱不下去。从家乡来照顾他的小侄女轻声为他唱了这首他的歌。

歌名释义

《九九艳阳天》,唱的并不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

第一,此处的“九九”其实是指另一个“九九”。中国古代将夏至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段落,每个段落各九天,每九天为“一九”,按次序定名为“一九”、“二九”至“九九”,分别称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说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气温由较低过渡到最冷,再逐渐回暖的一段时间,一般从冬至那天开始,到惊蛰前后结束。当然也指九九中最末的一个九天。

第二,“艳阳天”是指风和日丽的春天,“艳阳”一词是用于形容春天的。

第三,电影《柳堡的故事》一开头,就表明了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春天,若在此时节唱关于秋天的歌,并不合适。

第四,歌词中的“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一句,也不太符合秋收景象,而更像是春天。

因此,《九九艳阳天》歌词中所描述的内容,应是指春耕时节的农村忙碌景象,而非如今人们常常误以为的秋日重阳节。

歌词

男: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

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

蚕豆花儿香呀 麦苗儿鲜

风车呀风车那个依呀呀地唱哪

小哥哥为什么呀 不开言

男: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想把军来参

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

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风向呀不定那个车难转哪

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

女: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告诉小英莲

这一去翻山又过海呀

这一去三年两载呀不回还

这一去枪如林弹如雨呀

这一去革命胜利呀再相见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细听我小英莲

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呀

哪怕你十年八载不回还

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忘呀

只要你胸戴红花呀回家转

只要你胸戴红花呀回家转

歌曲鉴赏

《九九艳阳天》是超越一般电影的插曲,成为纯朴、真挚、缠绵爱情的象征。而且歌曲结构简单,通俗上口,电影放映过程犹如起了教唱作用,观众看完电影差不多就可以背唱下来。

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电影歌曲,其歌词大量运用了民间的素材和民歌中赋比兴、问答和重复等表现手法,让整首歌曲充满活泼的生命力,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歌曲调式为传统的五声调式为主干的六声调式,曲调以级进音型为主,间有小跳,使之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柔美悠扬,婉转俏丽,音域跨度不大,采用了典型的江苏民歌小调式的表现手法,恰似劳作休闲时所哼唱的小曲,又如年轻恋人的对唱,极具生命力和生活性。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曲调活泼委婉,歌词真挚淳朴,充满着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民歌情趣,让人百听不厌,过耳不忘。这首歌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是传唱半个世纪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经典音乐作品。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