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

汉语汉字
乘(拼音:chéng、shè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乘是会意字,其字形像一个人在树上,“乘”的本意就是登上去,读chéng。由此引申,指坐车船,人在车上叫“乘车”,在船上叫“乘船”;“乘”还有顺应和趁着的意思,如: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又指乘法,其含义为一个数字在另一个数字之上。“乘”又读shèng,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来通称一般的史书。
  • 中文名:乘
  • 拼音:chéng、shèng
  • 繁体:乗
  • 部首:丿、禾
  • 五笔:TUXV
  • 仓颉:HDLP
  • 郑码:MFTR
  • 笔顺:ノ一丨丨一一ノ乚ノ丶
  • 字级:常用字;一级字
  • 平水韵:下平十蒸;去声二十五径
  • 笔画:10
  • 四角号码:20901
  • UniCode:CJK
  • 词性:动词
  • 结构:禾丬匕
  • 统一汉字:U 4E58
  • 注音:ㄔㄥˊ、ㄕㄥˋ
  • 字形结构:特殊/框架结构
  • 异体字:乗*椉*??????

字源解说

会意字。在商代甲骨文(图1)中,上面是“大”(指人),下部是“木”(指树木)。人在树上,高出地面。本意指登上;一说这一形象像人骑在树上,本意当指骑、坐。西周文字(图2-3)为了突出人踩在树上之意,又在大字下端连两“止”(足)。战国文字(图5-11)讹变更甚,除秦文字(图11)从木外,大多已不从木,而改从几;且多将原标在“大”下端的两“止”,与“大”的像人两臂处直接相连。楚文字(图7)有从车者,即《集韵》的“?”字,是为“乘”的分化字,字义不变。

汉代隶书(图14-16)沿袭秦代字形,而向便于书写方向发展。楷书承接小篆和隶书,古时主要有三种写法:乘、乗、椉。“椉”直接反映小篆结构;“乘”是把其上的人和其下木合写在一起,左右两脚变成了“北”字;“乗”是在“椉”的基础上合并笔画形成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乘”定为正体,“乗”“椉”为异体。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乘chéng(ㄔㄥˊ)

骑,坐:乘马。乘车。乘客。乘警。

趁着,就着:乘便。乘机(趁着机会)。乘势。乘兴(xìng)。因利乘便。

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乘法。乘幂(mì)。乘数。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小乘。上乘。下乘。

姓。

乘shèng(ㄕㄥˋ)

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乘舆。千乘之国。

古代称四为乘:乘矢。乘壶。“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乘。野乘。

详细字义

乗 chéng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木,表示人爬在树上。「大」象「人」正面。本义:登,升)

同本义[ascend]

乘,升也。——《玉篇》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却叔虎将乘城。——《国语•晋语一》

淮阴侯复乘之。——《史记•高帝纪》

俱乘高台。——《列子•黄帝》

又如:乘槎(神话中指乘木排上天);乘城(登城;守城);乘屋(登上屋顶)

骑;坐[ride]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乘车;乘舟(乘船);乘奔(乘坐奔驰的快马);乘轩(乘坐大夫的车子);乘桴(乘坐竹木小筏以代舟船。后用以比喻避世)

驱马驾车;驾驭[drive]

服牛乘马。——《易·系辞下》

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又如:乘驭(驱使车马行进;驱使;役使);乘云(驾云;驭云);乘马(驾马,用马驾车)

趁着;利用[take advantage of]

乘今之时,因无之助。——汉·贾谊《治安策》

其锋不可犯,而其未可乘。——宋·苏轼《留侯论》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乘衅(乘机;趁空子);乘闲(趁着空闲);乘空(趁着空闲);乘胜(趁着胜利的形势)

凭持;依仗[rely on]

因利乘便。——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乘利席胜(凭借着胜利的形势);乘正(依据正道);乘利(凭借有利的形势)

冒着 [brave]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至于泰安。——清·姚鼐《登泰山记》

交错(出现) [alternate]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汉·贾谊《论积贮疏》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算术中用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multiply]。如:8乘以7得56

词性变化

乘 chéng

〈名〉

算术中的乘法运算,亦指乘法的运算方法[multiplication]。如:加减乘除

佛教的教义[yana]。如:大乘,小乘

另见 shèng

词性变化

词性变化

乘shèng

〈量〉

古时计物以四为乘[four]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乘处(四个同处);乘壶(四个壶);乘禽(成双而群居的鸟)

[量]

用以计算车子

公车千乘。——《诗·鲁颂·閟宫》

驾我乘马。——《诗·陈风·株林》

晋师乘和。——《左传•成公十二年》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赵策》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战国策•齐策》

又如:乘丘(形同马车的土丘);乘白(古代指战车和军旗);乘车(安车;古代行丧葬礼所用的魂车);乘马(四匹马拉的车);乘传(古代驿站用的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乘广(春秋时楚王或主帅率领的兵车);乘路(即王路。周代天子所乘之车)

用以计算马。四匹

路车乘马。——《诗·小雅·采菽》

乘马在厩。——《诗·小雅·鸳鸯》

陈文子有马十乘。——《论语》。刘宝楠正义:「一乘是四匹马。」

又如:乘黄(四匹黄色的马);乘黄朱(四匹黄毛朱鬃的马);乘鸨(四匹黑白杂毛的马)

用以计算船只

舫千余乘。——《宋书》

用以计算田地、区域的单位,犹丘

用以计算轿子、梯子等

一乘素轿,将二姐儿抬来。——《红楼梦》

军赋的计算单位。古井田制,九夫为井,十六井为丘,四丘为甸,一甸土地所出的军赋叫乘(包括战车、甲士和步卒)[Sheng]

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左传》

另见 chéng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桀部】食陵切(chéng)

覆①也。从入、桀②。桀,黠也。军法③曰乘。

?,古文乘从几。

【译文】乘,压覆。由“入”、“桀”会意;桀是强的意思。军法书上叫作乘。

?,古文乘字,从几。

【注释】①覆:王筠《说文解字句读》:“覆者,压覆之谓也。”②入、桀:桀训黠。③军法:压覆在军法书上叫乘。?:下之几,象乘石。

说文解字注

覆也。

加其上曰椉。人乘车,是其一耑也。

从入、桀。

入者,覆之意也。食陵切。六部。

桀,黠也。

说从桀之意。《方言》:黠,慧也。自关而东赵魏之闲谓之黠。《史记》云:桀黠奴。凡黠者必强,故桀训黠。入桀者,谓笼罩桀黠。

军法入桀曰椉。

各本夺入桀二字,则不可通,今依韵会补。此偁军法说字形会意。犹引易艸木丽于地说䕻,引丰其屋说寷也。云军法者,葢(盖)出汉志兵书四穜内。入桀者,以弱胜强。书序云:周人椉黎。《左传》:车驰卒奔,椉晋军。椉之证也。

?,古文椉,从几。

凭几者亦覆其上,故从几。然则?亦可以为依凭字。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丿字部】乘·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9

古文:??。《唐韵》食陵切。《集韵》《韵会》神陵切,竝(并)音绳。《广韵》:驾也,登也。《易·乾卦》:时乘六龙以御天。

又因也。《孟子》:不如乘势。《老子·道德经》:乘乘兮若无所归。

又治也。《诗·豳风》:亟其乘屋。

又胜也。《周语》:乘人不义陵也。

又计也。《周礼·夏官·槀人》:乘其事,试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诛赏。

又姓。汉煮枣侯乘昌。

又《广韵》《韵会》实证切。《集韵》石证切,竝(并)音剩。车也。《诗·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又物双曰乘。《左传·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扬子《方言》:双鴈曰乘。

又物四数皆曰乘。《礼·少仪》:乘壶酒。《孟子》:发乘矢。

又乘丘,地名。《尔雅·释地》注:乘丘,形似车乘也。

又草名。《尔雅·释草》:望乘车。注:可为索,长丈馀。

又《韵会》:乘者,载也。取载事为名。《孟子》:晋之乘。【按《韵瑞》引晋乘入平声,误。今宗谱曰家乘,义与史乘通。】

又《传灯录》:禅有浅深阶级,一小乘,一大乘。顿悟自心无漏智,此心即佛,曰最上乘。宋沙门契嵩《原教篇》:五乘皆统之于三藏。一人乘,二天乘,三声闻乘,四缘觉乘,五菩萨乘。后三乘导其徒出世也。前二乘以欲不可辄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声。

又《集韵》诸应切。音证。姓也。

《说文》本作椉。

广韵

驾也。胜也。登也。守也。《说文》作椉,覆也。又姓,汉有乘昌,为煑枣侯。【食陵切,平蒸船‖乘声蒸部】

车乘也。实证切。又食陵切。七。【实证切,去证船‖乘声蒸部】

字形书法

书写提示

❶“禾”分上下,“北”分左右。

❷“禾”的头两笔撇和横居上居中,第三笔长竖写在竖中线。

❸“北”的左右两旁分写在长竖左右横中线部位。

❹“禾”的末两笔撇和捺,从横中线下侧长竖上起笔,撇尖、捺脚持平,高于竖笔底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