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脚

中药泡脚

养生方式
中药泡脚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中药泡脚的应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泡脚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去除污垢,使身心舒畅、精神爽快。[1]中药泡脚对泡脚盆的要求是有讲究的,既然是泡脚,就要体现出一个“泡”字来。“泡”在这里体现是,水要多,热量要够,时间要长。
    中文名:中药泡脚 外文名: 别名: 定义: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 作用: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 原理:通过温度和药物,利用皮肤的御邪、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

原理

泡脚是通过温度和药物,利用皮肤的御邪、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局部皮肤、肌肉、关节,改善三者的代谢、强化其功能,并且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针对局部及全身的疾病进行治疗。能调和周身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治疗多种疾病。

足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它是人体上一块蕴含无限宝藏的神秘“器官”。而足掌这个狭小的空间却汇集了身体一半经络。足为三阴经(肝、脾、肾)之始,三阳经(胃、胆、膀胱)之终,足部有52块骨头、66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小腿皮肤角质层薄,血管、神经、肌肉丰富,利用药物吸收,所以我们常常选用小腿和足作为局部泡浴的部位。

泡脚盆的选择

中药泡脚对泡脚盆的要求是有讲究的,既然是泡脚,就要体现出一个"泡"字来。"泡"在这里体现是,水要多,热量要够,时间要长。不能随便拿一个盆放点水就行。那样是起不到养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脚,而不是泡脚足疗。

泡脚盆选择要求

1、质地应无害、安全、保温性能好。

2、高度一般泡脚盆的高度最好超过20厘米[没过踝关节]。

3、结构可买一些具有物理治疗功能的浴脚器。

选择一个正确的泡脚盆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结合这些特点,建议选择一些功能型的,如:磁性泡脚盆,它采用的是进口ABS工程塑料一次性成型结构结合远红外陶瓷粉保温效果好,有杀菌,抑菌的作用,设计采用前大后小的弧形结构,比一般的脚盆深,轻便不占地方,盆底部设计有凸起的按摩点,涌泉穴的部位有2块强磁体,磁场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促使致痛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具有镇痛作用;磁场可以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通透性,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渗出物的吸收。同时,磁场还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似改变病人的全身状态,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抑制和防止疾病的复发;磁场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具有消肿作用。泡脚的同时持续刺激穴位按摩,加中药泡脚粉即可达到养生保健及治病的目的。

泡脚方法

中药水泡脚

也就是用煲好的中药水来泡脚,泡脚方式于普通泡脚差不多,不过由于中药泡脚都是选配药方来针对一些疾病进行泡脚的,所以最好咨询中医后,让中医帮助调配好药方,这样可以针对性治疗一些疾病。

泡脚片

其实使用中药泡脚片来泡脚于直接煲中药来泡脚的效果差不多,只是中药泡脚片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只需要放到热水中溶解即可,中药泡脚片为泡腾片,溶解速度非常快。

泡脚药方

1.温肾壮阳

配方药材: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茨实。

2.活血祛瘀

配方药材:丹参、赤芍、泽兰、王不留行、当归、大黄、牛膝、川芎。

3.祛风除湿

配方药材: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

4.消除疲劳

配方药材:党参、北芪、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石菖蒲。

5.袪脚气

配方药材: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石菖蒲、蒲公英。

6.改善睡眠

配方药材:五味子、川芎、石菖蒲、香附、夜交藤、郁金、百合、茯苓、柴胡。

误区

1.中药泡脚效果差。很多人用中药泡脚一两次,发现作用不明显,就觉得中药泡脚效果差,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大家都知道,中医中药疗法在疗程方面都是比较长的,所以中药泡脚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2.中药可以翻煲几次。不少人觉得中药比较贵,煲一两次就丢垃圾桶太浪费,所以他们会把中药翻煲多次,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浪费时间而已。中药药效一般煲两次就已经全部释放,如果再煲第三次,那么这些中药水几乎没有什么药效了;而中药泡脚片更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

3.泡脚时间越长越好。这个想法同样是错误的,中药泡脚一般泡40分钟即可,40分钟可以让足部毛细血管吸收够有效中药成分了,而且泡脚时间太长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过多对心脏是有损害的。

4.泡脚水越烫越好。很多人在泡脚的时候都是选用高温度的水,他们认为温度高,对促进中药成分的吸收和血液循环方面有帮助。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40度左右为人们比较适应的温度,过高的温度,会烫伤皮肤,而且血液循环一下子太快的话,导致血液上冲,反而引起不适,甚至出现虚脱。

不适情况

尽管中药浴足简便易行,无副作用,但也并非对任何人都适合。

1.妊娠及月经期的妇女不宜进行足浴。

2.各种严重出血病或局部受伤在二十四小时以内的患者不宜进行足浴。

3.恶性肿瘤、肾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等各种危重病患者不宜进行足浴。

4.急性传染病、外科急症或中毒的患者不宜进行足浴。

5.正处于大怒、大喜、大悲之中的人不宜进行足浴。

6.身体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或精神换疾患的人士不宜进行足浴。

7.饭前、饭后三十分钟以内或过饥、过饱以及醉酒后的人士不宜进行足浴。

8.足部换开放性软组织损伤、严重感染以及较重静脉曲张者不宜进行足浴。

9.属特意体质的人士足浴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足浴。

10.在浴足过程中,由于足部血管受热扩张,可能会出现头晕等现象,若出现这类现象时,应暂停足浴,平卧休息,待症状消失后在进行足浴。

11.热性体质。泡脚本身是一种热性刺激,加入的中药也大多是温热类药材,对热性体质的人弊大于利。小儿为“纯阳之体”,体质本身偏热,所以不主张长时间热水泡脚。

12.高血压。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泡脚对高血压是有好处的,因为血管扩张会使血压下降。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过多例用中药红花和艾叶泡脚后导致血压上升的病例,是因为这类患者一般是阳盛体质,在活血的同时没有“引热下行”所致,建议高血压患者在药浴中加些吴茱萸或一点盐,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3.中风。中药泡脚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机体循环,促进功能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加上神经系统病变导致感觉迟钝,泡脚可能会引起烫伤。家属或护理人员一定要试好水温后再让病人浸泡。

14.糖尿病。为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可以选择用中药泡脚,但糖尿病人需注意的地方很多:第一是水温不能过烫,泡脚时间不能过长;第二要选择药性温和的活血类药物,如艾叶等,避免使用对皮肤刺激较强的药物;第三是足浴液一定要过滤干净,不能有药渣残留,以免皮肤受伤。

15.心脏病、低血压,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或热性中药泡脚,这会导致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造成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增加发病的危险。因此,这类人群用中药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0分钟左右为宜。

治疗信息

中药泡脚水可调理痛经

女性月经期一般都会比较烦躁,尤其是患有痛经的人,经常会因此影响工作、学习和休息。如果您正受痛经困扰,不妨试试在家用中药泡脚,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有的适龄女性皆可以采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调理身体。但不同体质或者不同的辨证类型,在用药方面会有不同的选择。

滞血瘀型其症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色暗而带有血块。针对此类症状的人,应调和气血,化瘀止痛。因为“女子以肝为本”,泡脚所选药物多以入足厥阴肝经的药物为主,并加入适量的引经药醋,如用青皮、乌药、益母草各30克,川芎、红花各10克。加入约两升水,50毫升左右的醋,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等药冷却至50℃时连渣倒入盆中泡脚,盆中药液量应该浸没踝关节,如果药液不足量,可加适量温水。脚在药中不停地活动,让足底接受药渣轻微的物理刺激,每次30分钟以上。

阳虚寒盛型其症状表现为下腹冷痛,热敷痛减,手脚发冷。需用温经散寒的原理止痛。因为中医有这样一种说法:“肾主一身阳”,泡脚所选药物应该多以入足少阴肾经的药物为主,并加入适量引经药咸水,比如可用肉桂、丁香、乌药、当归、川芎各15克,干姜、小茴、吴茱萸各6克,食盐少许,煎水泡脚。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