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法学院

中山大学法学院

孙中山先生手创的国立广东大学法科
中山大学法学院肇始于1924年孙中山先生手创的国立广东大学法科。[1]其历史还可上溯到1905年的广东法政学堂法律本科及其后的广东法科大学。1926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法科也随之成为中山大学法科,并于1931年发展为法学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中山大学法学院及法律系被撤消。197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复办法律学系。1993年7月,法律学系与社会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以及人口研究所组成法政学院。2001年9月,中山大学撤消法政学院,以法律学系为基础建立法学院。
  • 中文名:中山大学法学院
  • 外文名:Sun Yat-se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 简称:
  • 创办人:孙中山
  • 办学性质:高等院校
  • 学校类别:综合
  • 学校特色:
  • 主管部门:
  • 所属企业:
  • 现任领导:
  • 专职院士数:
  • 高职专业:
  • 本科专业:
  • 硕士点:
  • 博士点:
  • 博士后:
  • 国家重点学科:
  • 院系设置:
  • 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 校歌:
  • 院训:明德笃志 崇法守正
  • 院歌:
  • 地址:(广州校区南校园)中国广东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 院校代码:
  • 主要奖项: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师:
  • 创建时间:1924年
  • 类别:高等院校
  • 现任校长:徐忠明
  •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

历史沿革

该院起源于1905年成立的广东法政学堂,是旧中国最早的新式法政教育机构之一。1912年,学堂更名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3年又更名为广东公立法科大学。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农业专门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国立广东大学即后来的中山大学[1],广东公立法科大学随之成为国立广东大学法科学院,并于1931年发展为该院。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山大学该院及法律系被撤销。1979年,中山大学复办法律学系,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端木正任首任系主任。1993年,法律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社会学以及人口研究所共同组建成立中山大学法政学院,2001年9月,中山大学撤销法政学院,并在原法律系的基础上复建该院。

1998年起,学院在本科层次统一按法学专业招生,2004年,该专业入选广东省名牌专业。学院现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法学理论和诉讼法学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刑法学课程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组织机构

徐忠明教授(博士生导师),为现任院长。李挚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利副教授、黄瑶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副院长。党委书记为虞桦研究员,党委副书记为莫华副教授。 (更新时间:2011年9月1日[3])

该院辖设8个研究所

法学理论研究所

法律史研究所

宪法与行政法研究所

刑法研究所

民商法研究所

诉讼法研究所

经济法研究所

国际法研究所

该院另设10个各级研究中心(所)

中山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山大学法学研究所

中山大学行政法研究所

中山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该院WTO与CEPA法律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该院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该院公共政策与法律制度设计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该院人权法研究中心

办学类型

A.本科生

该院从1980年开始招收法学本科生,在本科层次先后设有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学三个专业,从1998年起统一按法学专业招生,近几年的生源质量始终在全校各专业中稳居前列,目前共有在读全日制本科生897人。

B.研究生

a.博士

该院现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现博士生人数为50人。

b.法学硕士

该院从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共设有9个专业硕士点: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刑法学 民商法学

经济法学 诉讼法学 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共有在读学生260人。

c.法律硕士

该院从1998年开始招收法律硕士,是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第二批试点单位之一。现有在读学生933人。

C.其他

该院的继续教育包括远程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其中,该院是广东省自学考试法律专业主考院校。该院从1996年开始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现已有几千人结业,并有一部分学生取得硕士学位。

招生专业

中山大学该院招生专业

博 士t法学理论 法律与行政(相关) 中外法律史(相关)

硕 士t法学硕士

法学理论 法律史学 宪法与行政法学 刑法学

民商法学 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 国际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法律硕士

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

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本 科t法学

继续教育t自学考试 研究生课程班 短期培训 进修访问

主要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商法、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另外,学院还开设公司(企业)法、金融法、税法、海商法、国际金融法、国际贸易法、房地产法、合同法、香港法、劳动法、涉外经济法、票据法、法学英语、证据法、民商经济案例研讨、犯罪心理学、逻辑学、国际税法、外国法制史、环境法、婚姻家庭法等四十多门课程供学生选修。

教职员工

该院现有教职员工75人,其中教师50人(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名,副教授22人,讲师10人),教辅及党政管理人员24人。不少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主要法学学术团体兼任重要职务,在学术界有相当影响;同时许多教师还承担了与有关部门协作的教学、科研、法律实务以及地方立法起草等任务,成绩显著。

教育方式

诊所式法律教育

中山大学法律诊所正式成立于2002年2月,其后与美国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得到了雅礼协会(The Yale-China Association)、福特基金会(The Ford Foundation)和岭南基金会(The Lingnan Foundation)的支持和资助。我院法律诊所既是法律教学基地,也是该院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构。诊所课程设置包括"课程讲授"和"实践演练"两大部分,通过 "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法律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熟练的法律实践操作技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法律诊所师生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开展法律服务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法学教学

该院坚持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以培养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的高层次法律人才为教育目标。该院在本科层次原设有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学三个专业,1998年起统一按法学专业招生。

该院在研究生层次已设有国际法学、法律史、经济法学、刑法学、法学理论、诉讼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8个专业硕士点;同时又是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第二批试点单位之一。此外,中山大学该院也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的主考单位。0000自法律学系复办以来,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法律专业人才,各种层次的毕业生9782名。在读学生2421名(不含自考生),其中还包括港澳台学生以及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留学生。

图书资料

该院图书馆是被联合国出版署指定的中国内地四所联合国资料托存图书馆之一,每年收到联合国丰富的托存文件资料。现有中外文藏书近五万册,中外文期刊两百多种四千余册(合订本)。

社会实践

我院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际情况,自浅入深、由简到繁地组织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形式有参观监狱、少管所、劳教场、工读学校等,旁听审判,进行假期社会调查,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举办模拟法庭,组织教学实习等,成绩显著。其中,教学实习是最基本的形式之一。

学生就业

该院的学生毕业后可进入立法、司法、行政及律师公证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从事法律事务工作或行政工作。在全国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该院的毕业生保持了良好的就业情况,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左右。从就业流向情况看,近几年进入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学院全部毕业生50%以上,居全校之首。

学术交流

该院重视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该院的教师多次应邀赴国内外著名大学的该院和法律研究机构讲学和访问。许多国内外的知名教授、法官、检察官、行政官员、律师也都曾应邀前来该院讲学和访问。该院不仅与国内多所大学的法律院系、国内各级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及著名学术团体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教育合作关系,而且与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大学该院或法律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和合作关系。特别是与毗邻的香港、澳门的司法机关和法律院系建立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关系。自2000年以来先后与香港律政司及香港警署合作举办了“中国法律讲习班”、“香港警署法律培训班”、“香港律师中文陈词应用培训班”等。该院亦先后与法国里昂第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建立学生联合培养计划,每年都有二十多名学生赴外国及港澳地区攻读硕士学位。

法学研究

该院在学术上秉承中山先生开放、包容、务实的精神,致力法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据初步统计,我院教师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论(译)文一千二百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六十余部。这些成果在学术界及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奖励多项。

学院在一百年的传承中积淀了深厚的学术传统,史尚宽、周鲠生、杨兆龙、曾昭琼、王造时、王世杰、陈独秀、李达、朱执信、何思源等数十位著名学者在该院的历史岁月中尽心于教育、致力于学术,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如今,该院继续秉承这一优良传统,不仅延揽了一批致力于学术与教学的学者,而且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也十分频繁。学院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讲座二十余场,平均每月两场,为学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