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的一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的一部分,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文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外文名: 定义: 英文名: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common ideal 类型:理想

基本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目标,是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景,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融入人民的思想,成为其自觉追求,才能具有公共性,才能成为一种集体意识、共同理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凸显,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有人理想信念动摇、道德失范、精神空虚、价值观扭曲、思想认识模糊,因此,我们应该从社会认同视角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

引用示例

理想信念体现一个政党的价值追求,提供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固本培元,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今天,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就要落实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胜利之本,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正因为拥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我们党才能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谱写了“只要主义真”的热血诗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为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彰显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改革共识、汇聚创新力量,以敢为人先、搏击潮头的干劲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挥写了“自信人生二百年”的壮丽篇章。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今天,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青年人实现人生出彩搭建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青年应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将个人愿望、个人梦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才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早日实现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为了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四项基本原则决不能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条,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动摇了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了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切有利于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积极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积极思想和精神,都应当受到尊重、保护和发扬。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国内同胞和海外侨胞,总之,使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都紧密地团结起来,积极地行动起来,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必须加强共同理想的教育。通过共同理想教育,使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都懂得,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在现阶段为共同理想而奋斗,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具体体现。通过共同理想教育,使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把共同理想同各自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同个人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实现各行各业、各个地方、各个集体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要善于运用建设和改革的成就以及群众的切身经验,进行生动的共同理想教育。要采取各种形式,帮助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懂得实现共同理想的困难和艰巨,树立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心。

科学内涵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理想。理想是有层次和类型的,有个人理想,也有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描绘的是个人生活事业的理想状态,而社会理想描绘的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个人生活于社会中,个人理想离不开社会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是一种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状态的理想。它对于个人理想具有整合作用,是若干个人理想的寄托和发育之所。当代中国人对自身生活和发展的若干期望和设想,事实上是以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背景的,不论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个人理想能否正确定位、能否实现,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理想的把握。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理想。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若干个阶段性理想。与远大理想相比,阶段性的理想更为具体,因而它可以成为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比较切近的理想目标。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们达到这一理想目标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将继续向前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将进一步向前推进,中国社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会增添新的内容。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体中国人民都可以认同和追求的共同的理想。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理想,但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成为共同的理想。有的理想只代表了少数人或个别人的利益和愿望,它只能成为个别或少数人的追求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之所以能成为共同理想,就是因为它代表和反映了中国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

发展进程

“共同理想”一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团结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民族、党派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口号。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渐渐成为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主要内容。早在1980年3月,《人民日报》转载评论员文章,提出:“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要通过大家的艰苦奋斗,去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人民日报》,1980年3月23日)邓小平对理想建设非常重视,他提出的培育“四有”新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理想”。他还指出:“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共同理想”的正式提出是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全会提出了“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任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决议还要求正确处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此后,共同理想教育成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出现在此后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成为“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规划)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3页)他还强调: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基础之上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定为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个主要目标。胡锦涛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续高度重视共同理想教育。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共同理想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基本内容

其一,它综合性地包含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状态。它向我们描绘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理想状态。其二,它把理想与信念包含在一起,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理想与信念是联系在一起的。一定理想的形成总有其信念的基础,并体现一定的信念。认同和追求一种理想,同时本身就是一种坚定的信念。脱离了信念的理想不过是一种单纯的设想和想象罢了。其三,它不单单是一个理想目标,而且包括追求和实现这个理想目标的道路和方式。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式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个追求理想的实实在在的过程,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追求和逐步实现这个理想的过程。

基本特征

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理想。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的最终追求,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若干个阶段性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比,阶段性的理想更为具体,也更容易接受。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从愿望表达和利益代表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着党、国家、民族、个人利益和愿望。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党要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而奋斗,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个人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这些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愿望和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得到汇聚,体现了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性,同时也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全社会共识,成为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民族心理上的认同性。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曾长期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对自己古老文明的自豪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渴望民族复兴的心理基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人民受尽磨难,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民族衰落的屈辱孕育着民族复兴的期望。拯救民族危亡,取得民族独立,建设强大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华各族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顺应这一共同愿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引领各族人民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共同的历史经历和民族心理,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产生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一个民族的共同理想深深植根于时代、历史和现实之中,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也是理想与空想的根本区别之所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正是使人民认识了自己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把人民紧紧地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开展革命斗争,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长期的奋斗中,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由之路。正是这个坚实的基础,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代中国,因为有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保证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为全国各民族人民树立共同理想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又是每一天都在进行的生动实践;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历史活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决定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经过艰辛探索才找到的正确道路。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振兴中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在于其根深深植于国情之中。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时代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趋势的反映。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具有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要解决生产力不发达的问题,而且要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不完善的问题,包括要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还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这就是说,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又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认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共同理想。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和向往具有时代性,不仅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需求,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趋势的反映。

广泛性和包容性

首先,从历史形成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民族心理上的共同性。这个理想来自于中国人民共同的历史经历和共同的民族心理。无论是历史的自豪感还是屈辱感,都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经历中形成的共同体验和共同心理。在此心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强烈渴望,也是共同的。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只要它是爱国的中国人,都自然而然地具有这样的心理和愿望。当然,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方面的共同性,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共同性。因为,在救中国的途径上,还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甚至形成尖锐对立的意见。但是,既然已经有民族复兴的共同心理基础,那么只要我们用实践充分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那么这些反对意见也是比较容易得到解决的。其次,从愿望表达和利益代表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很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国家、民族、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党要为实现自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个人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这些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愿望和要求,都在共同理想上得到汇聚,形成一种追求共同理想的最大合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必须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大的广泛性。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共同奋斗。

最后,从精神气质的展现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亲和力。这一共同理想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包容性,体现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包容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我们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所有这些,都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包容性,也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包容性和亲和力。

发展途径

第一,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情况下,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国情、认识世界,对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尤为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之所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自觉的追求,需要学习,需要教育,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有了这个科学的思想武器,就能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就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就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只有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把共同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成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才会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才会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逐步完善起来,坚信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逐步发展成熟而实现。因此,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全党、教育人民,把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

第二,扎扎实实把共同理想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为树立共同理想提供有力的支撑。人们的理想信念是在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逐步树立和增强的。共同理想越能转化为共同利益,就越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并为之奋斗。因此,在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要把共同理想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去,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中去。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实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方针政策的依据。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搞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这样才能为思想教育发挥威力创造社会条件,奠定共同理想的社会基础。

第三,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键。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如何,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越是体现我们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就越能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去、落实到党员领导干部的实际活动中去,最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也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活力。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加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切切实实把党风、政风搞好,切实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地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一个民族的共同理想深深植根于时代、历史和现实之中,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也是理想与空想的根本区别之所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正是使人民认识了自己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把人民紧紧地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开展革命斗争,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长期的奋斗中,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由之路。正是这个坚实的基础,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代中国,因为有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保证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为全国各民族人民树立共同理想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又是每一天都在进行的生动实践;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历史活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决定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经过艰辛探索才找到的正确道路。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能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振兴中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在于其根深深植于我们的国情之中。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时代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趋势的反映。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具有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要解决生产力不发达的问题,而且要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不完善的问题,包括要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还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这就是说,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又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认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共同理想。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和向往具有时代性,不仅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需求,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趋势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所以是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现了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是公平正义、民主法制、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就是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并在这个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我们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加强社会建设,逐步实现社会和谐。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理想的根本依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根本条件;是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自己根本利益的目标。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