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民航总局直属成人高等院校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一九八二年,是中国民航总局唯一直属成人高等院校。除学历教育外,作为民航总局党校和民航总局的培训中心、民航企业管理研究基地,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还承担着培养中国民航中、高级管理人才、后备干部以及民航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2015年,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与北京吉利学院合作共建吉利学院教学区。
  • 中文名: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 外文名:Civil Avi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China
  • 简称:
  • 创办人:
  •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 学校类别:
  • 学校特色:
  • 主管部门:
  • 所属企业:
  • 现任领导:
  • 专职院士数:
  • 高职专业:
  • 本科专业:
  • 硕士点:
  • 博士点:
  • 博士后:
  • 国家重点学科:
  • 院系设置:
  • 校训:
  • 校歌:
  • 院训: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码:
  • 主要奖项: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师:

学院简介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1982年,前身为中国民航干校,是民航局直属的五个行业院校之一,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中编办批准的正司局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997年,学院由首都机场迁至望京地区,同年,中共民航总局委员会党校挂牌成立。2006年,中国民航安全学院成立。

学院始终本着“立足民航、服务民航”的宗旨,秉承“求是、崇严、创新”的校训,以“中共民航局党校”、“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民航安全学院”三块牌子为平台,围绕党中央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及民航局中心工作,在民航发展的各个阶段,为民航政府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和基层技术人才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成为“民航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基地、民航改革与发展思想库、民航应用型人才培养摇篮”。经过近40年的积淀和发展,学院科教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在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院现有北京花家地、北京东校区和昆明三个校区。北京花家地校区占地82亩、建筑面积89729.49平方米;北京东校区占地46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昆明校区占地110亩、建筑面积29696.6平方米。学院设有13个教学系(院、中心)、28个研究所和10个实验室。有231位在编员工,其中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83人、博士学历97人、硕士学历51人,126位聘用职工、163位离退休人员。在民航70多个专业领域开展教学、培训和研究工作,年培训量近4.8万人次,1000多个班次,年科研项目立项100多项,学历教育在校生年均2000人左右。同时,本着“开放办学”的理念,学院还在杭州、海南、成都、井冈山、长沙、大连等地建立了10多个现场教学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满足多样化的培训科研需求。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建院以来的历史是光荣的历史,20多年来,学院一直在积极关注民航各层面的人才需求,并且在民航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教学培训、科研咨询,积极为民航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建院初期,学院坚持“为民航总局服务,为民航各企事业单位服务的”办学理念,为民航广大干部和员工的学历提高做出了贡献;在“七五”至“十五”期间,学院在民航系统的培训中,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培训和党校高级干部培训中,为民航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管理人才,提高了民航中高级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民航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民航新的发展时期,适应民航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确立了新的战略定位。通过构建公务员培训体系与民航安全管理培训体系,以及民航企业管理研究基地、民航发展论坛、民航信息中心的建设,努力成为民航中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民航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库。

领导致词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和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民航行业来看,已引起了各层面的关注和实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民航总局从民航发展“量”与“质”的关系上,提出了强化行业管理、促进民航发展的八个思路,并提出民航发展将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用两到三年调整政策,为发展打好基础,形成一个比较开放、比较市场化、能够符合中国实际的政策环境;第二步,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在“十一五”期间,民航在一个比较开放的条件下有一个较快速的发展;第三步,到2010年以后,使民航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向民航强国迈进,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国家对外开放的要求。应该说,行业是社会的经济组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到行业自身的生命活力和基业常青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那么,行业如何持续发展?又依靠什么持续发展?——这可能有很多说法,诸如技术(产品、服务)创新、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培养等等。但我认为,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中,“人”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数量的不断增加与质量的日益提升是中国民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民航跨越式大发展亟需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当前,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已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中国民航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有关预测显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民航将以超过14%的速度增长。能否实现高速、健康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使用是关键的因素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民航总局就一直积极推动“科教兴业”、“人才强业”两个战略的实施,并加速构建民航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两个体系。近几年来,随着三大航空运输集团的组建、机场属地化改革以及民航总局和地区管理局两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民航的人力资源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总量不足,与整个民航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短缺;与民航主业有关的飞行、空管、机务维修人员结构性不足;人才观念落后,制度建设滞后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民航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如何为民航跨越式发展提供大批的、高质量的人才支持,是一个摆在民航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各教育培训院校面前的严峻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民航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树立正确的培训投资观,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在民航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应该具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意识,树立科学的、有益于民航发展的“人才观”。

在新的人才观念中,最突出的导向是能力和业绩导向。一个人仅有高学历、高职称,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只有将具有这样条件、素质的人放在适当的岗位,发挥其最大的潜力、作用,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这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因此,创造一个能够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是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要以业绩为导向,以好的政策、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民航应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开发、吸引、使用的科学机制;要为人才提供发挥才能、创造业绩的良好环境。

其次,有了好的政策环境,还必须建立好的培训制度。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终身学习是人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人才的成长、造就就离不开培训。通过培训,才能提高人的技能,挖掘人的潜力,才能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要解决民航人才总量不足以及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解决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加大对民航人才培训的力度和广度。

为此,民航各企事业单位在人才的培训上应确立一个正确的培训观或者叫“人才投资观”。要认识到人才的开发过程是资本的投资过程,是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的过程。人力资源的投资在西方发达国家各项投资中已占到50%以上的比例,而且已经被证明是回报率最高、收益最好的投资。

三、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要按照《2004~2010年民航科教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在民航未来发展中努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民航总局直属的高等院校,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自1982年建院以来,一直在积极关注民航各层面的人才需求,并且在民航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教学培训、科研咨询,积极为民航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建院初期,学院坚持“为民航总局服务,为民航各企事业单位服务”的办学理念,为民航广大干部和员工的学历提高做出了贡献;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学院在民航系统的培训中,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培训和党校高级干部培训中,为民航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管理人才,提高了民航中高级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民航各企事业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民航新的发展时期,适应民航大发展的需要,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确立了新的战略定位,即成为民航总局的培训中心和全民航的企业管理研究基地。现在,学院以民航公务员培训为契机,已经从软件和硬件上为民航“十一五”期间的人才培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一是已经培养出了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多年来,学院通过积极实施“提高现有的,引进急需的,借用社会的”人才战略和加强“三个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全院教师科研教学的水平。通过教育培训、科研咨询与企业实践,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熟悉民航、热爱民航、懂理论、重实践的人才队伍。

二是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法学、信息学等一级学科为主干学科的成人高等院校,已经具备管理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学、经济法、战略管理、国际贸易等工商管理类应用学科的教育培训及科研能力,特别是在航空运输经济、机场管理、适航与机务维修管理、航空法学、民航信息管理、空中交通管理、飞行标准等民航业务领域的教育培训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优势,为民航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同时,根据民航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院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研究民航对各类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不同要求以及民航改革、发展中所出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出了一批又一批适合民航各类人才需求的培训项目。

此外,学院通过大力开展民航教育培训工作,带动了科研工作的迅猛发展。近年完成及在研教育基金项目、民航科技基金项目、民航企业委托项目等有200多项,为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强劲的支持。

三是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学院基础建设和硬件设施的投入;

学院将建设现代物流仿真实验室、航空公司竞争模拟实验室、民航员工心理测评实验室和民航信息中心,通过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带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培训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四是已经与民航各级政府、民航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教育培训需求,将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打造成了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五是建立了对外合作交流的多方渠道,在民航教育培训领域,以不同的方式与国外航空大学及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比如与日航、加航、加拿大国际民航管理培训学院、美国普惠公司、英国罗·罗公司、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意大利、瑞航、ATC、FAA、波音等企业或院校开展合作,在教育培训上树立国际人才标准意识,与国际接轨。

总之,在民航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以民航改革与发展为导向,坚持面向民航,服务民航,进一步发挥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在民航教育培训事业中的作用,为民航“十一五”的发展,为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做出更大的贡献。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战略

学院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根据实践和探索,提出了适合我院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战略,即:“提高现有的,引进急需的,借用社会的”。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学院教学和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办学成果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二十多年来,学院顺应行业市场的需要,坚持经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民航科教振兴行动计划,践行“求是、宗严、创新”的校训,坚持“面向民航,航服民航”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四讲”(讲政治、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五抓”(抓学习、抓人才、抓效益、抓文化),努力创造“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高效有序的工作环境、温馨和睦的生活环境”,使学院整体发展始终保持着良性态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努力实现“民航总局的培训中心、民航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库”的定位目标,在民航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院系设置

社会科学系

社科系成立于88年,现下设有5个教研室,分别为人力资源教研室、法学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行管教研室;并依托教研室建立了航空法研究中心、经济法律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所、心理研究所、规范化管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社科系现共有教师26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0名、讲师12名。

社科系一直致力于党的方针政策、人力资源、心理学、机场与航空公司管理、法学、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培训与科研咨询,取得了显着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

成立23年来,共培养学历大专生5000名,短期培训16000多人,其中,机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学、经济学等专业(班)已经成为民航品牌培训,在民航业界有较大影响。

在科研咨询方面,社科系为民航总局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大量有关民航行业发展、企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设计、定岗定编、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人力资源、心理咨询、机场空港产业规划、机场管理模式设计、机场业务特许经营、机场容量评估、航空噪音管理、航班延误、“三标一体”、企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的课题研究和方案设计,并获得了领导和客户的好评。

本系有30余人次教师被评为民航总局、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优秀教师。

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社科系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

外语系

外语系成立于建院的1987年,现设有乘务英语专业、飞行英语专业、民航运输英语专业、公共英语专业,分为3个教研室,有专职教师15名,兼职教师23名,全部为研究生毕业。

外语系一直致力于民航专业英语领域的教育培训,教学成果显着,自成立以来,共培养学历大专生逾万名,短期培训6000多人次,其中,乘务英语水平测试和培训、飞行英语培训已经成为我系的品牌培训,在民航业界有较大影响。有8教师被评为民航总局、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优秀教师。

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外语系将以服务民航企业为指导,在专业英语培训方面开拓创新,做出贡献。

经济管理系

经济管理系成立于1984年,现设有民航运输(含地面服务)专业,分为航空运输、航空货运与现代物流、管理与市场及财务管理教研室,现有教师24名,其中副教授11名、讲师12名。

经济管理系一直致力于民航运输业务、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与市场研究领域的教育培训与科研咨询,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成立24年来,共培养学历大专生八千多名,短期培训近5万人,已经成为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品牌专业。1997年我系民航运输专业被北京市教委评定为特色专业,在民航业界享有盛名。经济管理系拥有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授予的国际旅游销售代理(UFTAA)证书、国际货运代理(FIATA)证书和BSP银行开账与结算计划证书等培训资格,取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安检人员危险品业务证书培训资格,是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首批授权民航运输销售代理培训机构。

经济管理系是一个团结、务实、开拓、充满活力的团队,多次获得民航总局、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先进集体、民航系统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先进党支部和建功立业示范岗等荣誉称号,有5名教师被评为民航总局优秀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民航系统先进女职工,10名教师获得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经济管理系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运输业务、市场研究、航空公司商务决策等领域勤奋耕耘,开拓创新,为民航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航空安全管理系

航空安全管理系成立于2006年,是民航局指定培训单位和重点科研机构,现有安全监督与管理、事故调查与分析、安全管理技术、安全信息管理、人为因素与安全管理等多个专业研究领域。航空安全管理系有教师9名,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6名。全系教师100%有研究生以上学历,75%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系统工程、管理工程、信息系统、材料科学等广阔专业背景。

航空安全管理系一直致力于安全管理领域的教育培训与科研咨询,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成立年来,共举办短期培训班近40期,培养航空安全领域人才2000多人次,其中,民航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班、民航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已经成为业内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培训的上岗资历证明,在民航业界有较大影响。

航空安全管理对国内外航空安全管理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安全管理培训咨询的实践中开发出一套适合中国民航实际的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和项目运作方案,并成功实践于多家国内航空企事业单位。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航空安全管理系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拓创新,为建设民航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系

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系成立于2006年,是民航局和空管局指定培训单位和重点科研机构,培训和科研咨询涵盖空管运行管理、气象保障、通信导航监视等主要空管业务领域。安全管理系现有教师8名,全系教师由50%以上的博士和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专业方向涵盖空管安全技术、安全技术及工程、系统工程、管理工程、信息系统等。

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系一直致力于安全管理领域的教育培训与科研咨询,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成立以来,每年举办短期培训数十期,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培训效果和质量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系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拓创新,为建设民航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机场管理系

机场管理系(含机场管理研究所)前身为工程一系机场教研室,自建院以来历经变迁,2000年以后,随着民航机场业务增加,专业化需求加大,机场系于2006年正式成立,现设有机场专业教研室,有教师6人,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3名。

机场系一直致力于机场专业领域的教育培训与科研咨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立以来,共培养学历大专生3000余名,短期培训四十余次,其中,飞行区管理培训、机场安全管理培训、机场应急救援培训已经成为机场领域的品牌培训,在民航业界有较大影响。机场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保持与总局、地方机场的密切联系,做好培训平台和沟通桥梁的工作。自2004年以来,机场系承担总局机场司监察员培训工作,获得总局领导的高度认可。

机场系有2名教师被评为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优秀教师。

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机场系将以“发展中国民航强国“为指导,不断开拓创新,为民航事业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飞行标准系

飞行标准系,原称为工程管理一系,成立于2004年,现设有适航与维修、运行、信息管理专业,分为适航管理教研室和信息管理教研室,有教师20名,其中副教授6名、讲师13名,博士5名。

飞行标准系一直致力于飞行标准领域的教育培训与科研咨询,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成立4年来,共举办短期培训200期以上,其中,飞行标准类监察员培训、维修管理资格证书培训、飞行检查委任代表培训等已经成为我院品牌培训,在民航业界有较大影响。全系有3位教师被评为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品牌教师,7位教师可以用英文授课。

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飞行标准系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民航飞行标准领域开拓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航空器适航审定系

航空器适航审定系成立于2008年7月,现有教研室一个,教师4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2名。

航空器适航审定系致力于适航审定领域的教育培训与科研咨询,在学院和中国民用航空局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正积极筹办以适航法规基础班为代表的短期培训班,并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开拓更多的学历教育和科研市场。

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航空器适航审定系将以民航航空器适航业务的发展和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发展方向为指导,在教育和科研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为中国民航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航空保安系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保安系,是我国著名的航空保安教学、科研、培训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航空保安政策与法律、航空犯罪及其防控、航空保安的政府与企业管理、航空保安专项技能、航空保安技术装备等方面。

航空保安系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9名。教师队伍不仅具有高级职称、博士、硕士学历,还具备多年的政府管理、民航公安、公安教育、航空企业运行等经历。同时,聘请了包括国际民航组织、中国民航局、公安大学、香港机场航空保安学院在内的多名国内外知名航空保安专家为客座教授。

航空保安系具有先进的教学、培训条件,并在昆明海埂设有培训基地,具有“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航空保安培训基地”资质。

航空保安系正在开展并不断开发全方位、多品种、分层次的培训体系,如国际民航组织(ICAO)航空保安课程系列、公务员培训系列、中港培训班系列、航空保安管理系列、专项业务技能系列等,为我国航空保安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航空保安系通过各种科研项目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如政策法规、劫机事件处置、航空执法、奥运安保、航空保安管理系统(SEMS)、风险管理、安保技术标准等。并在此基础上,为民航企业提供专业化和高质量的咨询服务,目前已经与多家航空企业合作开展了航空保安审计咨询、SEMS在企业的实施、企业航空保安方案设计等项目。

目前,我系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空犯罪及防控体系理论研究”。该课题研究范围涵盖了民用航空安全保卫领域的各个方面,其研究成果将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民用航空安全保卫的管理水平和效能。

我们会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航空保安系成为民航政府主管部门的得力助手、航空安保管理人员的培养基地、民航企业的永不枯竭的智囊,为我国航空保安事业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航空医学系

为了促进中国民航航空医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民用航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航空医学和卫生管理,提升国内航空医学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民航又快又好发展和飞行安全保障需要的先进的航空医学基础研究和航空卫生管理体制,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建立航空医学系。

航空医学系成立于2008年4月,由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和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医学中心共同建立,其中系主任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医学中心委派,系副主任由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委派。办公和教学地点设在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根据中国民航航空医学系统的设定,航空医学系现设有航空卫生保障专业、航空体检鉴定专业、临床航空医学专业、机场应急救护专业、航空卫生防疫专业共5个专业。

航空医学系一直致力于航空医学领域的教育培训与科研咨询。成立半年来,共举办短期培训4期,来自各地区管理局、各机场、各航空公司的学员240余人。

航空医学系是中国民航航空医学培训的基地,该系将在民航局航空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和培训工作,承担以下教学和培训项目:

1.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卫生标准和建议措施;

2.国家医药卫生法律法规;

3.民用航空卫生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

4.航空医学基础和专业知识;

5.航空人员体检鉴定标准和技术;

6.机场应急救护知识;

7.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

8.航空港、航空器生物媒介防制专业知识;

9.航空人员健康教育;

10.民航局航空卫生主管部门要求的其它专业技术培训。

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航空医学系将以提高全行业航空卫生保障、航空人员体检鉴定和机场应急救护工作水平,发展我国民用航空卫生事业为指导,在航空医学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为中国实现“民航强国”的目标做出贡献!

通用航空研究所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用航空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目前依托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飞行标准系(飞行标准培训中心)开展通用航空的经营管理和法规政策方面的研究和培训工作。本所主要研究和培训领域包括:行业发展战略、经济管理政策、安全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三年来,通航研究所的发展得到了中国民航局运输司、飞行标准司、政策法规司、适航审定司、规划发展司等司局在政策、法规方面的有力指导,同时得到地方政府机构和广大通航企业的广泛支持。

本所自成立以来,针对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特点、规律以及规划进行政策研究,并与国际通航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在国内外的行业会议和培训中积极宣传通用航空,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先后承担“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国通用航空和支线航空发展政策研究”、“江苏省通用航空发展战略研究”(该项目成果已由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促进我国通用航空又好又快发展的管理体制、政策及监管研究”等多项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08年汶川地震后,研究所在《中国民用航空》杂志上发表了“通用航空救灾启示录”(一)、(二)、(三),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本所主要成员由学院教师构成。我们还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的通用航空专家、学者以及各领域的专家参与到本所的研究和培训工作中,例如,长期担任飞行标准、适航审定培训工作的资深教员、长期从事政府政策制定的资深专家以及通用航空企业从业人员。这些人员组成了强大的人才研究梯队,为科研和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用航空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我们愿意与所有关心通用航空、热爱通用航空、支持通用航空的朋友一道推动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实现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比翼齐飞、造福大众的梦想!

组织机构

行政单位

党群组织

校党办、校团办

教辅中心

图书馆

其他

学生社团

工作情况

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课教学设施

学院现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风雨操场、室外运动场、可容纳900人的科学报告厅、可承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报告厅、可供千人同时就餐的餐厅,拥有电子阅览室的图书馆,还建有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和三星级标准设施的专家楼等。学院为今后扩大办学规模,在民航总局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新征地26亩学院高度重视基础课教学的硬件条件建设。学院现拥有4个语音教室,座位总数为188,按在校生600人计算,其配比为1:4;5个计算机实验室,共计学生计算机155台,按在校生600人计算,人机比约为6:1。这样的比例完全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2004学院又投资500多万,对教学楼、学生宿舍楼进行改造和设备更新。现在,学院教学楼的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网线进入了每间教室,为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了条件。

改造后的学生宿舍为四人间,配有多功能高架床、中央空调、电视、电话和校园网连接端口。

加强基础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该院为了加强学院的师资队伍,党委提出了“提高现有的,引进必需的,借用社会的”人才战略,人才战略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学科结构。到2004年,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00人左右,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为49人,占49%。讲师为40人,占40%。

2004年,学院共接受应届高校毕业生14人,其中博士毕业生为2人,其余为硕士毕业生。

2004年,学院教师培养主要措施是:一是通过提高学历教育,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对不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老师,普遍进行了研究生课程的培训。二是知识更新和专业培训,学院在“十五”培训计划中,明确“教师平均每人年培训经费不低于5000元,”学院年均教师培训投入达40多万元。

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2002年开始评选了23名学院的优秀骨干教师,其中有6名是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

不断进行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院教务处和各系按照学院确定的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的原则,不断地适应形势的变化,加强和调整该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保证教学工作正常,高效运行。为此学院在2004年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修订教学计划,使之更加科学和完善。

该院学历教育的学生构成,从建院开始到目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建院初期至99年,学历教育的学生基本上是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因此,当时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更突出行业特色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自1999年以后,该院学历教育的学生来源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由过去的以民航在职职工为主转变为以应、往届高中和中专毕业生为主,他们都面临着一个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就业选择问题。针对教育对象的变化,该院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提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学生的实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为此,为了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该院加大了基础课教学在全部教学中的比重,基础课教学的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重由过去的25%提高到35%左右,其中外语和计算机学时数均有了较大的增加。为了造就学生的实用技能,该院提出加大各专业的专业技能培训,应将相应的岗位就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课程纳入到专业必修课程之中,学生技能培训的实践课程不得低于总教学时数的20%。为此,教务处组织各系对2004年新生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修订。通过这次教学计划的重新修订,教学计划中基础课的学时设置能够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衔接更加合理,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计算机教学是贯穿始终不间断的。

为了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均能够有所收获,我们在基础课教学中实施了合班分层教学,即打破专业限制,按学生实际的知识程度分层教学,使之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最低层次的应达到成人专科毕业水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增大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该院开设了各专业学生通选的选修课,该选修课多达15门左右。

2、加强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几年来,学院制定了包括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监控、学生管理等管理规章制度。2004年,教务处、学生处会同各系,按照“保留、调整、删除”的原则,先后几次开会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学院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涉及到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多达28项,其中主要有:《学历班教学质量管理条例》、《学历教育新专业设置及教学计划管理条例》、《课程考试管理规定》、《编写、出版教材的管理条例》、《学历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

3、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该院实行了多层次的教学质量检查监控制度。2004年,学院特聘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7位教授为学院的教学督导教师,对学院的学历教育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涉及到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环节、院系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全年七位专家共听课150节,涉及59门课和9位教师。七位专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都给予了认真的评定,其中优秀占所听全部课程的28.8%,良好为52.5%,其余的为合格。全年共召开了三次课堂教学质量座谈会。在会上,专家组对学院整体的教学水平给予了较好的评价。专家组认为,学院的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不错的,业务素质都较好,而且在教学中能够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是认真的。学院的中青年教师是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和可靠的力量。

2004年下半年,专家组的部分专家深入到教务处和各系,查阅教学管理的原始档案材料,与部分系领导进行了情况沟通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一次以教学管理为主题的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专家组的专家对学院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给予了基本的肯定,认为学院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学院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是正常有序的。院、系两级管理的界面是清晰的,责权是明确的。

专家组的专家还分别和计算机、数学、公外的任课教师进行了多次座谈。依据学院的学历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就三门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许多中肯性的意见,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分别提出了计算机、数学、公外的教学改革方案,从而使三门基础课的教学更加富有针对性。

学院长期坚持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分院、系两级进行,主要包括全院范围内的优秀课观摩和评议,各系范围内的任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评课,期中学生座谈会,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期中教学检查反馈和限期纠正,期中教学检查总评等内容;2004年学院还实行了系主任的听课制度,即各系主任每学期均要听本系教师所开的课程,就他们的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进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长期坚持学生评课问卷制度,我们每个学期期中均实行学生全员参加的评课问卷调查,对学生的评价意见进行综合,并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评价反馈到各个系;教务处为了对日常教学进行必要的监控和管理,实行了专人包系的教学抽查制度,该制度以课堂教学抽查为主,主要内容为教师的教案准备情况、教学进度、学生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该院对期中、期末考试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考风和考纪教育,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以求得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要求任课教师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发现教学中有待加强和改进的方面,使课堂教学能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004年初,该院在北京地区高校期末考试大检查中获得了优秀。

4、加强学生课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按照学院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基础课教学每次课后留学生自学作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每章要留学生自学作业。2004年教务处先后两次对学生自学作业进行了抽查,从抽查的结果看,绝大多数任课教师能够按学院的要求给学生布置作业,并且作业量也是适度的。其中能够做到全批全改的,占全部抽查作业的一半以上。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在内容上科学,形式上新颖,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自学作业制度的实行,为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打下了基础。

加强学生管理,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依据成人学生的特点,2004年学院对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围绕着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学院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的第二课堂及业余文化活动。

1、制定了《大专班学生德育教育大纲》。按照“大纲”的要求,每月组织开展两次主题教育系列讲座,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国家为人民奋发学习的远大理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设立“学期进步奖”。对每学期学习成绩取得较大进步,名次在原基础上提高10名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3、建立“大专班业余党校培训”基地。学生党总支于2004年在大专班举办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业余党校培训班,参加学习的学生有50多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业余活动。

2004年由学生党总支、学生处、团总支、学生会联会举办了各种演讲比赛。“为民航而学,为四化而学”、“以法治学,以学求质”等诗歌朗颂会演讲竞赛活动。

开辟第二课堂。不定期的邀请其他高校的名教授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就业工作

虽然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学生属成人专科序列,但由于近几年生源也是以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为主,也面临着一个学生就业推荐问题。所以,2004年学院为了解决学生的毕业就业问题,专门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专司学院大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劳务服务公司利用学院的优势,和全国各机场、民航各企业建立了学生就业推荐联系。2004年,毕业生中需学院推荐就业的约240人,其中有170多人经学院推荐走入工作岗位。毕业生就业推荐率为70.8%。

学院学历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

1、2004年国家教委在成人招生计划中出台了新的政策,即招生计划指标的30%为全日制学生,70%为业余制学生。这个政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行业院校来讲是不合适的,影响了我们招生计划的完成。因为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大多数为行业内特色专业,招生领域比较狭窄,社会在职人员很少有人利用业余制的形式读学院的民航专业,而民航在职人员已基本都具有专科学历,所以招生计划中的70%没有充足的报考生源。

2、学费过低严重制约了学院的学历教育发展。由于该院是行业院校,所以该院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民航企业培养拥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过去,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源于民航企业的在职职工,这些学员大部分已具备了专业岗位应拥有的专业技能,所以他们来该院主要是接受系统的理论培训。现在,该院学历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应往届高中毕业生,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民航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大职业技能的培训。因此,近几年,该院在许多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逐渐增大实习、实践课的比重,有些专业实际操作性的实践课的比例已占总课时的30%,约为500学时。我们根据近几年的实际统计来看,以40人为基数来计算,由于实操性的实践课和实习需要租用专用的场地和设备,聘请专业教师,每课时每生实际支出大约近10元。两年内每生除理论课外,为完成500学时左右的实践、实习课,就需要支出5,000元。但这些专业的学费标准仍按97年的标准以课时来计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该院开设的许多专业虽然都列在普通成人高专系列内,但实际上我们是按企业的需要以高职的模式来培养,因此培养成本在不断地提高。如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到国航的培训中心接受模拟舱的学习培训,按现在的市场价格计算,30天左右的实践培训,每生的费用在9,089元。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还要进行机上配餐的学习培训,用于配餐的食品均属于一次性的消耗品。又如机场安全检查专业,按行业要求,学习安检专业的学生上岗时必须持有岗位资格证书。为此,该院必须要将岗位资格证书的部分培训项目纳入到专业课程中,为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必需的设备费就在200万以上。而且这个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均需在实地完成,实地学习和培训的费用以40人为基数按每生每课时计,大约为10元。再如,运输和安检专业中均有一门危险品鉴别的实践课,该课不仅需到特定的场地学习,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一次性的实验品。

目前该院开设的专业中,航空服务、空港地面服务、民航运输、适航与维修、机场安全检查等均属于培养成本较高、职业性较强的专业。而且由于行业需求所限,这些专业的招生规模难以扩大,每年均控制在30~40人左右。该院的民航英语这个专业也有别于普通的成人高校的英语专业。我们在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听、说的训练。为此,该院一直是自费聘请2名外教从事教学,每年我们为此要支付的费用为20万元左右。学院学历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学院必须以短期培训和企业科研咨询的收入来弥补,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我们恳切希望在政策上能够允许我们的一些特殊专业的学费有所增长。

以上是学院2004年学历教育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困难,请北京市教委予以业务上的指导和政策上帮助。

学院声明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是中国民航局直属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学院将高等专科学历教育设在北京吉利学院,和其他单位没有隶属关系。

2015年,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与北京吉利学院合作共建吉利学院教学区。

教学区地址:北京吉利学院华视传媒学院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北京吉利学院

邮编:102202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重申:学院只有高等专科学历教育,没有中等教育层次的学历教育,也没有与国内任何一家中等专业学校从事“直升”、“对接”、“几+几”等形式的联合办学。对冒用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名义从事招生的行为,我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地址

学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东路3号

教学区地址:北京吉利学院华视传媒学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北京吉利学院邮编:102202

入学标准

基本身休条件

考生必须有高中及同等学历;

思想进步;容貌端庄、肤色好、身体健康、身体匀称、性格开朗;

身高,女性:163cm-172cm,男性:174cm-182cm;

视力要求双眼矫正视力在(E型)表上不低于4.8;色觉、味觉正常;

面部、颈部、手部无明显疤痕与纹身;

口齿清楚,中、英文发音基本标准,听力正常;

其他:无精神病史、无肝炎病史、无慢性病史、无明显的内外八字。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