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

中国对虾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动物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雌性成长个体体长一般16~22厘米,重约50~80克,最大的可达30厘米,重250克;雄性较小,体长13~18厘米,重30~50克。对虾为广温广盐性海产动物。体呈长筒形,左右侧扁,身体分为头、胸和腹部,由20个体节组成。腹部较长,肌肉发达,分节明显。[1]
  • 拉丁学名: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Osbeck, 1765)
  • 界:动物界
  • 门:节肢动物门
  • 纲:甲壳纲
  • 目:十足目
  • 亚目:游泳亚目
  • 科:对虾科
  • 亚科:对虾亚科
  • 族:对虾族
  • 属:对虾属
  • 分布区域:福建、广东,北自河北、辽宁等省
  • 中文学名:中国对虾
  • 别称:东方对虾

分布范围

中国对虾,非养殖海捕对虾,主要来源渤海湾的捕捞船只。

“中国养殖虾之都”全球每7条虾就有一条来自湛江。广东湛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地区,湛江市地处亚热带地区,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566公里,浅海滩涂733。5万亩,对虾养殖环境优越,湛江发展对虾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堪称全中国最完整的对虾产业链。全市对虾养殖面积44。

8万亩,全市对虾年产量14。7万吨。对虾育苗场400多家,对虾养殖场15700多户,饲料生产企业28家,拥有对虾加工企业253家,其中出口企业33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国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农业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近200亿元。有全国最大的对虾养殖、种苗繁育生产、加工出口、交易和集散、饲料生产基地。如今,湛江对虾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墨西哥、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湛江在养殖虾方面拥有七个全国第一:养殖面积全国第一、种苗产量全国第一、对虾产量全国第一、虾料产量全国第一、加工规模全国第一、出口量全国第一、全国最大的对虾专业交易市场,湛江一年对虾出口可创汇5亿多美元,对虾产业帮助40万湛江人就业,全球每7条虾就有一条来自湛江,且湛江虾是最健康、最安全的。

形态特征

全长:雌性成体180~235mm,雄性成体130~170mm。体形长大,侧扁,甲壳较薄,表面光滑。通常雌虾个体大于雄虾。对虾全身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一对。有5对步足,前3对呈钳状,后2对呈爪状。头胸甲前缘中央突出形成额角。额角上下缘均有锯齿。

额角细长,平直前伸,顶端稍超出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缘,其基部上缘稍微隆起,末端尖细。上缘基部2/3或3/5具7~9齿,末端尖细部分无齿;下缘具3~5齿,下缘齿甚小。

头胸甲具眼眶触角沟,颈沟及触角侧沟,无中央沟及额胃沟。触角侧沟仅延伸至胃上刺附近。肝沟细而明显,平直前伸;其下方无肝脊。额角后脊至头胸甲中部消失。眼胃脊明显,占据自眼眶边缘至肝刺间距离的3/5。头胸甲具触角刺、肝刺及胃上刺,眼眶角圆形无眼上刺,前侧角亦为圆形而无颊刺。腹部第4至第6节背部中央具有纵脊,第6节长约为高的1。5倍。尾节长度微短于第6节,其末端甚尖,两侧无活动刺。

头部6节与胸部的8节愈合成头胸部,并完全为头胸甲所复盖。头部还包括额角和具柄的复眼,附肢从前到后依次为: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各1对。3对颚足和5对步足。腹部6节,前5节各具一对腹肢,第六节具一对尾肢,与尾节组成尾扇。腹部附肢发达适于游泳,每一体节包括一背板和一腹板。口位于头胸部腹面,由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及三对颚足共同形成口器。肛门位于尾节腹面基部。

第一触角上触鞭长度约为头胸甲的11/3倍,下触鞭长度约为头胸甲的2/3而与额角相等。第二触角鳞片末缘超出第一触角柄但不及额角的末端,其触鞭很长,约为体长的21/2倍。第一小颚的内肢由2节或3节构成,第一节基部内外缘皆有一突起,内缘末端有一硬刺及一细毛,第二节短小,若具第三节者,则更细小。第三颚足雌性较短,仅伸至第一触角柄第二节中部附近,其指节细小,长度仅为掌节的1/2;雄性较长,伸至第一触角柄末端或超出,其指节较雌性长,稍短于其掌节。

5对步足皆具短小的外肢,前3对步足皆呈钳状,以第3对步为最长,伸至第一触角柄末端(雌)或第2触角鳞片末端(雄)附近;后2对步足伸至眼的中部附近。雄虾第1腹肢的内肢变形特化成交接器,略呈钟形,中部纵行卷曲,形成圆筒状,中叶的顶端稍尖,伸出到侧叶末缘之外;第2腹肢内肢内缘基部具一附属肢体,由两节构成,末节呈方圆形,其长度大于宽度。雌虾第4~5对步足基部的腹甲上,具有一圆盘状交接器,其长度略大于宽度,基部两侧各有1个小突起中央有纵行开口,开口的边缘向外卷曲,口内为一空囊,称之为纳精囊,开口前方有一较大圆形突起,上生密毛。

养殖品一般体长12-15厘米,体重20-40克。生命周期为一年,个别能活两三年。

生活习性

中国明对虾属广温、广盐性、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雄虾俗称“黄虾”,一般体长155毫米,体重30-40克;雌虾俗称“青虾”,一般体长190毫米,体重75-85克。体色青中衬碧,玲珑剔透,长半尺许,故又叫大虾。平时在海底爬行,有时也在水中游泳。渤海湾对虾每年秋末冬初,便开始越冬洄游,到黄海东南部深海区越冬;翌年春北上,形成产卵洄游。4月下旬开始产卵,怀卵量30-100万粒,雌虾产卵后大部分死亡。卵经过数次变态成为仔虾,仔虾约18天经过数十次蜕皮后,变成幼虾,于6-7月份在河口附近摄食成长。5个月后,即可长成12厘米以上的成虾,9月份开始向渤海中部及黄海北部洄游,形成秋收渔汛。其渔期在5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主要渔具为拖网、锚流网和张网等,改秋捕后规定开捕期自9月份以后。

中国对虾的生活史包括受精卵、胚胎期、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幼虾和成虾等阶段。成熟的亲虾在近岸浅水水域产卵;胚胎发育阶段在卵膜内度过;孵化后为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在水中营浮游生活;发育到仔虾之后由浮游生活逐渐转营底栖生活并向河口、浅水区移动;幼虾在近岸水域、河口地区生活,随生长而渐移向外海深水区,待成熟后又游至近岸产卵。中国对虾有明显的季节性洄游习性,五、六月间新生的幼虾,到九、十月间体长与亲体大小相似,十月底雄虾发育成熟,开始交配。

此时近岸区水温降低,虾群开始向外海集结,十二月逐渐游离渤海,陆续经山东半岛沿岸到黄海南部深水区越冬,称之为越冬洄游。翌年春季二、三月间又开始向北洄游,主群三、四月间经山东半岛沿岸进入渤海,到四月底五月初开始在莱州湾、渤海湾及辽东湾各大河口附近产卵繁殖,称之为产卵洄游。

生长繁殖

为了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赵法箴青年时作为实习生参与了著名科学及朱树屏领导的“对虾发育条件及其苗种的人工培育”研究工作,于1959年成功地培育出我国第一批人工虾苗;通过研究,基本弄清了对虾从产卵孵化到虾苗发育中所需的主要条件,总结出对虾人工育苗中所需要掌握的“种、水、饵、管”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虾各幼体阶段所需饵料的基本种类等技术难点,为以后我国对虾人工大量育苗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赵法箴主持了“中国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研究”课题,充分利用自己在大学里学习和掌握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刻苦钻研,认真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了科研任务,在这项研究中,他系统地描述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发育形态与习性,为以后的教学和生产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他参与了朱树屏领导对虾幼体发育生态研究,对以后的对虾全人工育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赵法箴与对虾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60年代中期,作为对虾养殖研究组组长,赵法箴带领研究组的其他同志先后在山东省日照石臼所、即墨、文登、崂山等地进行养殖试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攻克了对虾小面积人工养殖技术难关,之后,又突破了“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和“中型水面对虾高产养殖技术”难关。

并确立了一套对虾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措施。他在1967-1978年承担的“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研究”,总结出彻底清除敌害生物和掌握好育苗水质是提高对虾出苗率的两个重要环节,而满足幼体饵料是提高出苗率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对虾人工育苗出苗率大幅度提高。在水泥池中育苗,平均每立方米水体育出虾苗1万余尾,在孵化箱中育苗,平均每立方米水体能育出虾苗11万~13万尾,土池育苗平均每次能够育出虾苗20万尾以上,并确立了一套室外大面积育苗法。

并经过改进研究,确立了一套清淤除害、合理放养、科学投饵、调节水质等精养高产措施。在1。2亩池中平均亩产对虾400余千克,在13亩池中平均亩产对虾250千克,四个2亩池平均亩产488。5千克,最高亩产达551千克,突破千斤大关。居当时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先后荣获1978全国科学大会奖、山东省和青岛市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家科委推广奖。

从不满足、不断探索是赵法箴工作的特点。由于以往我国的对虾养殖,基本上是依靠从大海中捕捞自然苗,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兴起,仅靠捕捞自然苗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之需,而且有损于天然资源。作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先驱之一,他深感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

若不及时解决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必将严重阻碍我国对虾养殖事业的发展。他深感重任在肩,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迫使他要冲破难关,闯出一条工厂化育苗的新途径。于是,在1979年底召开的全国对虾养殖工作会议上,他就对虾育苗攻关问题作了重点发言,详细论证和阐述了开展对虾工厂化育苗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用2~3年的时间,攻克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关。1980年,赵法箴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的国家攻关项目。他主持起草项目计划,安排落实实施方案,组织各方协调攻关,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突破了这道难关。提前一年使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获得成功。

该项成果的贡献与技术关键是:

(1)解决了亲虾培育技术,使育苗用亲虾来源得到了保证。

(2)掌握了人工创造良好育苗水质条件的理论依据和控制方法,为对虾幼体的顺利发育提供了条件。

(3)筛选出适宜对虾幼体各发育阶段的动植物性饵料和人工饵料,为幼体正常发育提供了物质条件。

(4)提出了适合对虾工厂化育苗的应用设备,制定出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操作规程。该项成果随后在全国沿海各省市全面推广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育苗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并使之很快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使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从1978年的450吨猛增至1991年的22万多吨。

据不完全统计,仅1982-1992年,全国养殖对虾的直接产值累计超过400亿元。该项成果的获得,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不仅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移植、增殖放流事业的发展。该项成果1982年荣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83年荣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一等奖,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又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特别奖金奖。使我国一跃成为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产量最高的世界第一养虾大国!

随着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成功,赵法箴又转向了“中型水面高产养殖技术”的研究之中,他与同事们一道,仅用一二年时间,攻克了中型水面对虾养殖技术关。并荣获原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养殖技术的提高,饵料数量、质量的多少与好坏,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的关键问题之一。特别是大量投喂鲜活饵料,不仅污染水质,而且破坏大量的幼鱼、幼虾和贝类资源。因此,急需解决人工配合饵料的问题。赵法箴与他的同事们,先后开展了“对虾人工复合饵料”、“对虾配合饵料”的研究工作,并先后荣获青岛市科学大会奖、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发展我国的对虾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产业化及促进中国对虾养殖的“二次创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亲虾培育

1、亲虾来源:中国对虾的亲虾来源主要经养殖虾越冬培育而成,俗称越冬虾,也有自然海区捕捞的亲虾。

2、暂养水温:中国对虾亲虾暂养温度一般首先控制在14℃以下,这有利于亲虾的恢复,然后再逐步升温至18℃,促进性腺的发育成熟。

3、光照:中国对虾亲虾培育光照强度在500Lx以下。

4、饵料、清池、换水:中国对虾的饵料,主要有沙蚕,蛤类,鱼肉等。中国对虾亲虾暂养池一般1-2天就要彻底清池换水一次,以保证良好的水质环境条件。

5、促熟:中国对虾只要温度、光照、盐度、饵料等满足生态要求即可使亲体的性腺成熟。

产卵

中国对虾亲虾的培育池由于每日清污、换水,水质状况良好,所以可以兼做产卵池使用。在每日晚9点以前将性腺成熟度好的亲虾选入产卵池待产。另外,在产卵温度上,中国对虾一般控制在18-20℃。

幼体培育

中国对虾胚胎及幼体发育,主要是温、盐二因子。生产上中国对虾胚胎发育温度一般控制在20℃左右。

盐度是影响幼体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子。

在幼体培育过程中,除温、盐二因子以外,饵料系列与换水量等,中国对虾幼体一般遵循溞状Ⅰ期采用单胞藻、藻粉、酵母等饵料;从溞状Ⅱ期到糠虾Ⅰ期采用轮虫为主,单胞藻、藻粉为辅的饵料;从糠虾Ⅱ期到仔虾2天以卤虫幼体为主,单胞藻、轮虫为辅的饵料;仔虾2天后以卤虫幼体为辅,成体为主的饵料直至出池,这样一个饵料序列。由于轮虫、卤虫成体来自于天然水域,夹有细菌、原生动物及大量的污物,因此必须在溞状Ⅱ期或Ⅲ期就开始换水,并随着饵料量的增大,换水量也逐渐加大。

分布范围

中国对虾,非养殖海捕对虾,主要来源渤海湾的捕捞船只。

“中国养殖虾之都”全球每7条虾就有一条来自湛江。广东湛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地区,湛江市地处亚热带地区,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1566公里,浅海滩涂733。5万亩,对虾养殖环境优越,湛江发展对虾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堪称全中国最完整的对虾产业链。全市对虾养殖面积44。8万亩,全市对虾年产量14。7万吨。对虾育苗场400多家,对虾养殖场15700多户,饲料生产企业28家,拥有对虾加工企业253家,其中出口企业33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国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农业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近200亿元。有全国最大的对虾养殖、种苗繁育生产、加工出口、交易和集散、饲料生产基地。如今,湛江对虾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墨西哥、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湛江在养殖虾方面拥有七个全国第一:养殖面积全国第一、种苗产量全国第一、对虾产量全国第一、虾料产量全国第一、加工规模全国第一、出口量全国第一、全国最大的对虾专业交易市场,湛江一年对虾出口可创汇5亿多美元,对虾产业帮助40万湛江人就业,全球每7条虾就有一条来自湛江,且湛江虾是最健康、最安全的。

人工放流

中广网天津2009年8月27日消息(记者孙阳)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6时25分报道,秋季鱼虾收获期

即将到来,天津市渔业资源调查队调查发现,在渤海湾“中国对虾”绝迹14年后,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天津渤海湾“中国对虾”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虾汛。每个网次可捕获对虾100公斤,是10多年没有过的收获。

近几年,渤海海域有关省市通过增殖、放流和伏季休渔等措施,对渤海湾生态环境进行养护,使海洋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以天津为例,3年间天津共向渤海近海人工增殖放流各类鱼苗虾苗10多亿尾,其中包括中国对虾6。2亿尾、三疣梭子蟹997万只、梭鱼620万尾、鲈鱼10万尾等。山东省、河北省也向渤海增殖放流了大量中国对虾苗种。另外,2009年充沛的雨量也为“中国对虾”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使对虾生长十分迅速。

名称来由

对虾并不是因为它们常常一雌一雄成对地相伴在一起而得名的。对虾的得名是由于这种虾个头大,过去在北方市场上常以“一对”为单位来计算售价而得名的。

北京海淀外火器营民间有一道招待客人的名菜,它是用鲜虾、鸡肉,辅以20余种配料精心制成的,俗称叫“红焖对虾”,可一到了宫中,名称更雅致,叫“红娘自配”。这是一道据说来自颐和园的清宫宫廷菜肴。清宫中凡遇到有宫女入宫、出宫,均用此菜,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直到传遍民间,成为一道满族家庭菜肴中的传统名菜。

相传这道佳肴所用的鲜虾叫对虾。为什么叫对虾呢?这件事与慈禧老太后有关系,其典故来源于清宫。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她的饮食起居需用少女服侍,服侍太后的宫女每三年更换一次。每十年都要在民间采选一批秀丽端庄、年龄不超过12岁的姑娘进宫进行调教。

同治皇帝薨后,慈禧为了不放弃皇太后的地位,继续独揽大权,于是从同治皇帝同辈的堂兄弟中,挑了个载湉当皇帝,光绪皇帝渐渐长大,作为一个年轻发奋的君主,施政上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慈禧对他越来越难以控制,这已经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为价值选择。慈禧为了全面控制皇权,就想了条一箭双雕的计策,下懿旨让光绪帝在皇宫内的超龄宫女中选妃,这样好来安插自己的亲信,随时监督光绪皇帝。光绪皇帝知道这是太后暗度陈仓的计谋,当然不肯,就提前下旨让那些超龄宫女一律出宫还家,择人自嫁,那些超龄宫女们欢呼雀跃,从此告别了胆战心惊、寂寞无聊的深宫岁月。

慈禧身边有四个超龄贴身侍女,其中的一个叫翠姑的,她来自外火器营正白旗。这姑娘又聪明又伶俐,一直随侍在慈禧身边,她能随着太后的情绪说话,看着太后的眼色行事,尽心尽力侍奉太后,甚得太后的喜爱和欢心,视她为心腹。西太后本来是有心助她为皇妃的,只因控制光绪帝的计策而未能实现。但慈禧老佛爷被翠姑和几个贴身侍女侍候惯了、用顺了,虽说她们的年龄都已二十多岁了,怎么着也舍不得她们走。西太后只图自己个儿方便享受,就是不肯放她们出宫。

翠姑有个远房叔叔在内务府当包衣,在御膳房做御厨,姐妹几个走投无路,叫翠姑偷偷的找叔叔的想办法,尽早离开宫廷出去。翠姑的叔叔在宫中服务多年,不仅烹饪技术高超,而且颇有心计,他不愿看到侄女在宫中虚度青春,就动了一番心思。他深谙宫中律规,深受慈禧太后赏识,但侄女这件心事常使他愁眉不展,因为他很想把翠姑嫁给自己妻子的外甥,再不放侄女出宫,岂不是误了她的终身,成了嫁不出去的老闺女,连自己外甥的婚事也耽误了。可自己是个厨师,怎么敢跟太厚直接说出来呢?

有一天,御膳房进来一批鲜大虾。面对淡红鲜美的大虾,翠姑的叔叔蓦地间想到:我何不根据《西厢记》中的故事情节,设计一道菜品献给慈禧,让她善解其意,或许能打动她的心。恳求慈禧高抬贵手,放大龄宫女出宫。他费尽心思琢磨出一款菜肴,此菜看上去大虾头尾相接,呈微红色,匹配得色调和谐,相得益彰,十分娇美动人,取名叫“红娘自配”。意思就是说姑娘年纪大了,就应择人匹配。一道精美的菜肴由太监送进去了。

慈禧太后看见红彤彤的大虾插在一起,新颖别致,煞是好看,欣然发问:“此菜由谁制作?为何名?”

太监赶快回道:“是御厨房专为老佛爷制作的。”

慈禧太后叫侍女把御厨叫来问到:“此菜何名?”

御厨答道:“此菜用虾要成双成对,所以取名‘红娘自配’。”

慈禧太后是一个好琢么事儿的人,听到“对虾”和“红娘自配”这个有趣的菜名,知道御厨在跟她打哑谜,肯定有什么缘由要自己猜。她边吃边寻思,想了半天才明白了,是翠姑的叔叔借菜名为他的侄女出宫求情。她勃然大怒,“啪”地一声把菜盘打翻在地:“明明是海虾嘛,谁说叫‘对虾’!”翠姑的叔叔马上叩头:“谢太后,赐名‘对虾’”。西太后无意中说成“对虾”,不能说出不算,但她虽悟出了这道“红娘自配”暗讽她不放身边宫女的用意,但她还是不放翠姑回家。

太监、御厨和宫女都吓得魂不附体,连忙下跪求饶。可谁知慈禧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转而一想,给这种大虾取名“对虾”也不错,再说超龄宫女遣送回家,是皇上下的旨意,要在奴才面前给主子留点面子,这罪不大好定。做个顺水人情吧,也显得我通情达理,但慈禧为了光绪抗旨的事心里一直还有疙瘩。

可是,“红娘自配”这道菜却列入了太后的食谱,隔个十天半月的总要吃上一次。光阴似箭,几年又过去了,翠姑和几个贴身侍女都已二十七、八岁,慈禧太后觉得再不放她们出宫,日后会落个骂名。一天,玩牌得胜的慈禧老佛爷顺了心,传令御膳房再做“红娘自配”的菜上来。翠姑的叔叔遵照慈西太后旨意,又精心做了一道“红娘自配”的菜献上。菜端上之后,慈禧并没有吃。

而是把翠姑和几个贴身侍女叫到她跟前,问道:“‘红娘自配’,其意如何?”宫女们都故装不懂回说道:“奴婢不才,不解其意。”慈禧大发慈悲,对翠姑说道:“你叔叔借这道菜为你求情,尔等可随时出宫,各自选配如意郎君‘自配’去吧!”翠姑和几个贴身侍女听后大喜,齐呼:“谢老佛爷恩典,恩德齐天。”生怕有岔一刻也没停留,便即离开那深宫,得以倦鸟还家,另寻爱巢。

宫女自由了,翠姑和婶婶的外甥结了婚。这件事传到外火器营的八旗营房,蓝靛厂南门街上的商贩们就把大虾一对一对的卖,给其取名为“对虾”。为宫女们解脱樊笼的宫廷菜肴“红娘自配”,作为一个民间故事和一道宫廷菜肴也在民间慢慢的流行开来。

科学研究

中国对虾贮藏保鲜过程中肌肉蛋白质组学研究

1、中国对虾肌肉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在第一向(IEF)中,裂解液配方为8M尿素、2M硫脲、4%CHAPS、65mM DTT、0.67%Bio-Lyte, IPG胶条选择pH4-7、长度17cm,蛋白上样体积为300μL上样量120}μg,搭盐桥,等电聚焦时间80000v*h,主动水化方式上样;平衡时间13.5min;在第二向(SDS-PAGE)中,采用12.5%浓度胶进行电泳;使用硝酸银染色,并适当控制显色时间;最后对胶进行扫描获取凝胶图谱,并用PDQuest软件进行分析。该体系能有效提高中国对虾肌肉蛋白质的2-DE图谱分辨率。  

2、通过SDS-PAGE技术研究中国对虾不同溶解性肌肉蛋白质的变化规律,发现中国对虾的低盐溶性蛋白贮藏过程中部分蛋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故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不同贮藏时间的中国对虾低盐溶性蛋白的2-DE图谱进行比较研究,从中筛选出8个差异较为显著的蛋白点进行质谱(MALDI-TOF-MS)鉴定,鉴定出蛋白:NKG2D。该蛋白是与生物体免疫功能相关的受体,且该蛋白点是贮藏过程中蛋白丰度由多变少的显著差异蛋白点。推测NKG2D受体蛋白是反映中国对虾新鲜度品质变化的相关白之一。  

3、研究发现壳聚糖涂膜保鲜对中国对虾具有显著保鲜效果,为研究壳聚糖保鲜对中国对虾肌肉蛋白质的影响,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壳聚糖涂膜保鲜与对照组贮藏过程中中国对虾肌肉全蛋白质进行了分析。从三类对比中寻找差异蛋白点:同一冷藏时间保鲜组和对照组的样品2-DE图谱对比、保鲜组样品不同冷藏时间的2-DE图谱对比、对照组样品不同冷藏时间的2-DE图谱对比,从中筛选了8个具有统计意义(P<0.05)的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MALDI-TOF-MS)测定,鉴定出蛋白:ATP-PRT (ATP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ATP-磷酸核糖基转移酶)。该蛋白与组氨酸、ATP代谢相关联,推测ATP-PRT是反映中国对虾新鲜度品质变化的相关蛋白之一。

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中国对虾是中国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其自然群体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渤海沿海海域和朝鲜半岛海域.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可以加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控制重要经济性状基因鉴定的研究,为中国对虾遗传改良和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信息.利用中国对虾F2群体家系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利用55对AFLP引物组合对F2家系的110个个体进行了研究,检测到532个符合作图策略的AFLP标记.对于符合3∶1比例的分离位点利用F2自交模型构建性别平均连锁图谱,对于符合1∶1比例的分离位点利用拟测交理论分别构建中国对虾的雌性和雄性遗传连锁图谱.雌性遗传图谱分别由103标记组成28个连锁群,没有未连锁标记,图谱长度分别为1090cM.雄性遗传图谱由144个标记构成35个连锁群,有10个未连锁标记,图谱长度分别为1617cM.中国对虾雄性遗传连锁图谱比雌性遗传连锁图谱长32.6%,这可能说明中国对虾不同性别存在不同的重组率.性别平均遗传图谱有44个连锁群,由216个标记组成,有2个未连锁标记,图谱实际长度为1772.1cM.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基因组估计长度为2420cM,符合与人类基因组相比的对虾类基因组长度.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检测认为AFLP标记在中国对虾图谱上分布均匀.本研究利用AFLP标记构建的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为中国对虾基因组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开发的微卫星标记也为遗传连锁图谱的整合提供条件。

中国对虾细胞培养研究及其初步应用

1. 以中国对虾外周血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在贴壁培养实验中,比较了不同血细胞收集方法和培养基对中国对虾血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抗凝剂适用于中国对虾外周血细胞原代培养;消毒彻底同时不损伤血细胞是血细胞原代培养的关键之一;中国对虾血浆对其体外培养的血细胞可能有有害影响;本研究的最适培养基为含有 10%小牛血清(BCS),20%或 25%中国对虾肌肉浸提液(ME),1.0g/L 葡萄糖和抗生素的 1×L-15 培养液(L-15+10%BCS+20%或25%ME),pH7.0~7.2,另外添加 12.0g/L NaCl 用于调节渗透压。在 23.0℃,用上述培养基可以获得处于亚汇聚状态的中国对虾血细胞单层,维持时间超过 8d。此外,还进行了中国对虾血细胞悬浮培养和无血清短暂培养的尝试,结果表明,上述 L-15+10%BCS+20% ME 培养基较适合于血细胞悬浮培养,改良的 PBS较适合于血细胞无血清短暂培养。

2. 以中国对虾囊胚和原肠胚等胚胎材料进行了细胞培养。尝试了多种机械方法分离中国对虾囊胚细胞和原肠胚细胞,结果表明解剖法适用于囊胚细胞,自行设计的压片法适用于原肠胚细胞。在培养起始阶段,通过降低血清浓度和缩小培养体系可使中国对虾囊胚细胞和原肠胚细胞迅速贴壁并铺展,囊胚细胞铺展后有明显的生长晕,中后期原肠胚细胞较易达到半汇聚状态。以多种方法进行传代,结果因为细胞无法重新贴壁而失败。基础培养基为 1×Leibovitz’s L-15 培养基,添加 12.0 g/L NaCl,胎牛血清(FBS)和中国对虾胚胎浸提液等,后二者浓度依实验需要而定。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虾囊胚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可发生形态上的分化,表明本实验方法有望用于对虾细胞分化机理的研究。

3. 上述贴壁培养的中国对虾血细胞在 WSSV 体外感染实验中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理反应(CPE),在产生 CPE 的血细胞中以 PCR 法检测到 WSSV 的 DNA。

4. 以贴壁培养和悬浮培养的血细胞,植块培养所得的类淋巴器官(Oka 器官)细胞和卵巢细胞为材料,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介导的转染(脂染)和电穿孔法等多种基因转移方法进行了导入真核表达质粒的实验。通过脂染能够将质粒导入悬浮培养的血细胞,植块培养所得的 Oka 器官细胞和卵巢细胞,并使报告基因 EGFP 表达。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中国对虾

含量参考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84 千卡

蛋白质

18.3 g

脂肪

0.5 g

胆固醇

183 mg

饱和脂肪酸

0.2 g

多不饱和脂肪酸

0.1 g

单不饱和脂肪酸

0.1 g

碳水化合物

1.6 g

134 mg

37 mg

253 mg

217 mg

35 mg

0.08 mg

1 mg

0.5 mg

1.14 mg

19.1 μg

维生素A

87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

0.02 mg

维生素B2(核黄素)

0.11 mg

烟酸(烟酰胺)

0.9 mg

维生素E

3.92 mg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