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坐落于名校荟萃的北京海淀区学院路,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发展而成,是一所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大学。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现有16个学院、41个本科专业,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16898人,其中本科生8443人、硕士研究生6464人、博士研究生1779人、留学生212人。涵盖理、工、文、管、经、法等多个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地球科学进入ESI世界前1%。
    中文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外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简称:北地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特色:211工程 主管部门:教育部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马俊杰 专职院士数:10人 本科专业:41 硕士点:34 博士点:16 院系设置:16 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校歌:《勘探队员之歌》 院校代码:11415

办学条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学院路29号,学校正门面对学院路,东面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南邻学院桥、北四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邻成府路、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邻五道口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nn从学校正门(也称东门)东北角空中俯瞰,能够清晰看到学校正门的景色,包括主教学楼、运动场、2公里长的林荫大道,林荫大道北侧的教学楼群。n

硬件设施

教学区主要楼宇有:教1楼、教2楼、教3楼、教4楼、教5楼、测试楼、地调楼、探工楼、综合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图书馆、南翼楼、科研楼、逸夫楼、地质博物馆等。n

学生宿舍主要包括:学9楼、学10楼、学14楼、学15楼、学16楼、学17楼、学18楼、学19楼n

学校建有50000平米田径赛场,设有容纳上千人的看台,1个攀岩壁,1个标准跑道、2个足球场、9个标准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和1个网球场。

体育馆由游泳馆、篮球馆、室内攀岩壁、文体中心、地下健身用房等几个部分组成。n

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建有主办大型会议和各类专题会议的现代设施,拥有369间风格别致的客房。nn学校餐饮设施主要包括餐饮中心、教工餐厅和清真餐厅。n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132人,其中专任教师976人,高级职称教师785人,博士生导师36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8人。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3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3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9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39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其中金锤奖8人,银锤奖3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6人;此外,20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学校聘为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文化传统

校歌

勘探队员之歌

校训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马俊杰

主持学校党的全面工作;负责干部工作、党建工作、组织工作;分管党委组织部(含党校);联系珠宝学院。

校长、党委副书记:孙友宏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工作、审计工作;分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审计处;联系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党委常委、副校长:万力

负责学位工作、研究生招生和教学工作、档案工作;分管研究生院、图书服务中心、博物馆、档案馆;联系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数理学院。

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果胜

负责人才工作、人事工作、财务工作、离退休工作、校友工作、基金会工作、有关长城学院工作;分管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财务处、离退休工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联系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海洋学院。

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大锰

负责科技工作、国内合作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协助负责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工作;分管科技处(含地质调查院、重大项目办公室)、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期刊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自然文化研究院、青藏高原研究中心、标本资源研究中心、地质遗迹研究中心、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协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联系工程技术学院、能源学院。

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伟

负责本科招生与教学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港澳台工作、留学生工作、国有资产工作、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工作、招投标与采购工作、继续教育工作、医疗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分管教务处(含本科招生办公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招标与采购办公室、校医院(含计划生育办公室);联系土地科学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董朝霞

负责纪检监察工作、校内巡察工作及其他专项工作;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室、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联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委副书记:林善园

负责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建设工作、统战工作、教师思政工作、学生工作、稳定(政保)工作、体育工作、工会工作;协助负责党建工作、组织工作;分管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党委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含艺术教育中心)/党委武装部、体育馆、工会、团委、机关党委;协管党委组织部(含党校);联系体育部。

党委常委、副校长:段翔

负责学校日常运转工作、信访工作、保密工作、信息公开工作、统计工作、督查工作、对口支援工作、定点扶贫工作、依法治校工作、保卫工作、校园建设工作、后勤工作、安全生产工作、实习基地管理工作、资产经营工作、大院管理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保密办公室/督查室)、党委保卫部(处)、校园建设处、后勤集团、实习基地管理中心、地大国际会议中心、中地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居委会。联系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