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

特种作战、情报侦察领域的高等教育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是中国军队改革后的新院校名称。2017年,成立陆军特种作战学院,以特种作战学院、桂林综合训练基地(原桂林陆军学院)为基础组建,副军级,主校区在广西桂林,占地12000余亩。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积极投身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的宏伟事业中,牢记使命,振奋精神,实干创业,努力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全军闻名、世界知名的特种作战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科技创新基地、装备训练基地、特种兵文化传播基地、特种作战人才走向未来战场的前沿基地。[1]
    中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 外文名: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pecial Warfare School 简称: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 创办人: 办学性质: 学校类别: 学校特色: 主管部门: 所属企业: 现任领导: 专职院士数: 高职专业: 本科专业: 硕士点: 博士点: 博士后: 国家重点学科: 院系设置: 校训: 校歌: 院训: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码: 主要奖项: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师: 类别:军事院校 学校类型:综合类军事院校 所属地区:广东省广州市 主要院系:特种作战、武装侦察、无人机侦察、仪器侦察等

学院简介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特种作战、情报侦察领域的高等教育院校,面向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培养特种作战、情报侦察领域军官和士官,承担全军狙击作战、军事体育领域人才培养任务,是全军侦察特战人才培养基地、全军高中级狙击手培训中心、全军军事体育人才培训中心、特种作战理论和战法训法研创中心。

历史底蕴深厚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由原特种作战学院和桂林综合训练基地于2017年7月合并组建。原特种作战学院前身是1953年7月成立的解放军体育学校,2011年和国际关系学院侦察与特种作战专业合并组建特种作战学院。桂林综合训练基地前身为1958年6月桂林步兵学校。

办学条件优越

学院横跨广西、广东和湖南,在桂林、广州、衡阳、株洲共设8个营区,各营区环境优美、人文地理独特、教学场馆齐全、教学设备先进,拥有军事共同、专业技术训练场90余个,多种作战地形综合训练场4个,总面积达1.3万余亩,为培养全域作战的特战精英打造实战化训练环境。

学科特色鲜明

学院按照战术、指挥、训练等3个学科领域,区分特种作战、情报侦察、狙击作战和军事体育4个专业领域构建体系,拥有军事硕士、体育硕士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教员600余人,其中高职教员142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324人,有援外教学、出国留学和国际维和等经历的97人,获世界冠军、全国冠军的19人,获军队育才奖97人,全军优秀教师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

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承担科研项目500余项,获科研成果奖54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军事科研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军队教学成果奖13项。办有全军特种作战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特种作战学报》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入期刊《军事体育学报》。

发展前景广阔

学院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立起立德树人、为战育人鲜明导向。培养新型特战人才,发展特种作战理论,创新特种作战技术,传播特战先进文化,为全军特种部队建设提供关键支撑,为强军事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持,为打造世界一流特战名校砥砺前行。

学员情况

成立

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后,我军专门培养特战人才的兵种院校——特种作战学院正式成立。学院一组建,就承训全军预选士官首次归口培训任务,700余名学兵熟练运用攀登技术、小组战术行动、无人机侦察操控等战技能,在实战化演练中顺利完成检验考核。学院还与海军、空军、武警部队展开多军种联合培养特战青年军官,瞄准打造国际水准特种兵院校的目标,在实战化、科学化训练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特战精英

全军特战精英执掌教鞭

特战教学训练,不简单。光看学员身份,就来历不凡。

翻看某现职干部培训班的简历表,让人振奋:国际狙击手比武第一名、委内瑞拉“猎人学校”最优秀学员楷模、“全军优秀指挥军官”,不少学员执行过北京奥运安保、亚丁湾护航、中泰特种部队反恐联合训练等重大任务。

精兵还需“名师”带。学院从全军范围内选拔了一批优秀教员,他们或是有着国际侦察兵比武竞赛、军区尖子比武的冠军教头头衔,或是有着到国外军事留学培训、执行援教任务的经历,或是来自各特种部队有名的“狙击王”“跳伞王”“潜水王”。来自全军的合同战术专家、航空侦查图像判别高级工程师、反恐爆破专家等,也让每一堂联合作战理论、目标判别、特种爆破课程达到了军内顶尖水准。

格斗训练中,打好一记直拳有多难?不少人眼中,这个简单!但在教员范伟的课上,这可是个系统课题。从攻防时机转换,到肢体部位配合,到重心转移路线等,一记直拳被精确分解为10个要素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个脱节,便留给对手反击机会。

如此的精钻细研,源自范教员“身经百战”的实战格斗经历。有着跆拳道黑带顶级高手、外军特种兵格斗教官多项头衔的他,还与曾在中泰对抗赛中KO(击倒对方获绝对胜利)泰国拳王的胡涛教员合作,创造出环形攻击法等多种训练方式。

放眼学院教学一线,类似场景比比皆是。极限体能课上,曾担任我军国际侦察兵比武集训队教练的郑国威副教授,结合圆木、弹药箱、橡皮人等器械,在各类游戏和竞赛中让耐力、负重训练灵活高效;攀登课上,曾屡获国内外速攀比赛冠军的马和太、王建民、陈晓捷等教员,从严抠细节等入手,将比赛技能全面融入实战运用,大大提升了训练水平。

高难课目淬炼实战能力

1月中旬,该学院某训练基地,一场敌后破袭综合演练正有序进行。

演练现场,笔者看到,为躲避突然搜索,学员们被迫转移到陌生的山地丛林中,只能依靠军事地形学知识和简单设备一边研判地形一边负重行军。突然,一大片水草掩盖住的沼泽地拦住了去路,2名尖刀班的学员由于大意不幸“牺牲”。从侧翼快速绕过后,又开始了夜间渗透课目,学员们的特战手语指挥和通过敌把守要道战术受到重重考验。在体力将近透支的情况下,他们还完成翻越断崖障碍、敌后捕俘、潜伏侦察等系列任务。这一系列高难课目,如今都在基地内完成,学员既练指挥,又练技能,受到了全方位锻炼。

训练就是上战场,学院最大限度保留了基地原始地形地貌,让实战对抗难度陡增。潜伏训练中,“蓝军”伪装后隐蔽在茫茫山谷中,“红军”既要保证自己不被暴露,又要借助侦察装备和战术行动不断开展搜索,这样的对抗经常持续几天之久。班组战术训练中,天然的坑道九曲回环,抵近搜索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报销”在敌枪口下。30余米高的断崖上,利石突兀,碎石不断滑落,山地攀登训练中,对学员攀爬技能和警戒掩护的配合提出很高要求。

科学组训提高训练效益

上学期初,由于培训时间紧、任务重,各班次的课程表都被排得满满的,学员几乎是“两眼一睁,训到熄灯”。两周时间刚过,成绩虽有提升,但训练伤也随之大幅提升。学员胡虎不以为然道:“特战训练,不经历伤痛的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一句玩笑话,引发了学院领导的反思。“必须改变向时间和身体高消耗要成绩的观念,要依靠科学手段实现巧练精练。”

在训练部门和科研部门联合调研的基础上,一个全新的训练监控模式应运而生。借鉴体育学和人体运动学理念,训练监控组引入血球计数仪、血氧分析仪、皮肤触觉仪等系列仪器,跟踪监测学员的20多项身体机能指标,充分反映受训个体的代谢、体能恢复、心理状态,使训练负荷与身体恢复相得益彰。

科学调控的组训手段,不但改善了特战训练长期存在的训练伤概率偏大的情况,还提高了特战训练质量,人才成长周期大为缩短。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