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缕

不绝如缕

汉语成语
不绝如缕(bù jué rú lǚ):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出自 《公羊传·僖公四年》。比喻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释义: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原意是中原诸国在异族冲击下,形势危急,虽然还没有断绝,但也只象一根细线那样连着。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示 例: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1]
    中文名:不绝如缕 拼音:bù jué rú lǚ 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

成语解释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或用来形容局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中国:指中原诸国。)原意是中原诸国在异族冲击下,形势危急,虽然还没有断绝,但也只象一根细线那样连着。形容形势危急,也形容声音细微。

出处

①《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

②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示 例: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

词语辨析

常被误用来形容“持续不断,经久不息,人多而纷杂”

同义词:危如累卵、岌岌可危、千钧一发、余音绕梁、余音袅袅

反义词:牢不可破 安如泰山

用法

多用于声音;也用于书信、情绪等。一般作谓语、定语。

例句

箫声袅袅;~。

还可指形势危急

常被误用来形容“持续不断,经久不息” 人多而纷杂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