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尿路感染

下尿路感染

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病变
下尿路感染是指膀胱和尿道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病变。又有膀胱炎、尿道炎之称。膀胱炎又分为急性膀胱炎和复发性膀胱炎。下尿路感染几乎全部为继发于泌尿系及泌尿系外的病变,而绝大多数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致,女性发生率是男性的10倍。本病归属中医“淋证”范畴。[1]
    中医病名:下尿路感染 外文名:膀胱炎,尿道炎 别名: 就诊科室:肾脏内科 多发群体: 常见发病部位: 常见病因: 常见症状: 传染性: 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

1.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的典型症状有排尿烧灼感或疼痛,尿急和尿频,耻骨区痛,脓尿或血尿。严重血尿多见于女性患者。

2.全身症状主要为发热、乏力。如伴见腰背痛、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表明为有肾脏感染。

3.复发性膀胱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膀胱充盈时耻骨上疼痛,排尿后减轻。可有镜下血尿。

4.典型症状党可在数日内自行消退。

诊断:

1.依据临床典型症状,即可诊断。

2.尿常规检查可有菌尿。

3.有典型症状而无菌尿者,为无菌性膀胱炎。

4.本病应注意与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相鉴别。

症状体征

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一般无畏寒、发热及腰酸、痛表现。

诊断检查

尿常规检查以白细胞增多(>5个/HP)为主,可伴有血尿或少量蛋白,中段尿培养致病菌检查阳性(其中杆菌≥105/m1,球菌≥102/m1);③尿抗体包裹细菌(ACB)检查及膀胱灭菌后尿标本致病菌培养阴性。

治疗方案

护理:

1.按肾脏病护理常规护理,有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2.尿常规、尿沉渣找细菌、真菌培养等均应留晨尿。对女性和包皮过长男性者,应先清洁外阴部尿道口。各种尿标本收集后,均应立即送检。

中医中药急性期可清热解毒,慢性期以扶正祛邪为主,养肾阴益肾气。

治愈标准:

1.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停药72h后,每隔2~3d作尿常规及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

2.痊愈临床治愈后,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每月复查1~2次,连续半年均阴性。

预防

1.性生活后马上排尿:性交后马上去洗手间,即使细菌已经进入膀胱,也可以通过排尿将它排出体外。

2.及时排尿:排尿时,尿液将尿道和阴道口的细菌冲刷掉,有天然的清洁作用。

3.避免污染:引起感染的细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它寄生在肠道里,并不引起病症,但如果由肛门进入尿道口,就会导致尿道发炎。所以大便后用干净的卫生纸擦拭,要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以免污染阴道口。如果洗手间有冲洗设备,最好认真地冲洗肛门部位。

4.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尿液的酸度,使各种诱发尿道感染的细菌不易生存。所以,多喝橙汁、柠檬酸、猕猴桃汁之类的富含维生素饮料对预防尿路感染有益。

5.向医生咨询:有时候即使做到了所有应当做的事情,仍然会得感染。如果出现了上面的症状,尽快向医生求教。如果经常性的发生感染,像一年4—5次,那么千万不要忽视,有必要求助医生,制定一个预防或治疗计划,与医生一道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反复感染。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