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烟厂

上海卷烟厂

烟草公司
上海卷烟厂前身是英美烟公司在民国14年(1925年)开设于上海的韬朋路(今通北路)烟厂(又称英美烟三厂)。民国23年9月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改称颐中烟三厂,该厂是上海历史较长的外资企业之一。1952年4月,政务院批准颐中烟公司转让于上海烟草公司。颐中烟三厂随之更名为国营上海卷烟二厂,由洪琪任厂党委书记兼厂长。该厂位于长阳路733号。[1]
  • 公司名称:上海卷烟厂
  • 外文名:
  • 所属行业:
  • 法定代表人:
  • 总部地点:上海长阳路733号
  • 经营范围:香烟生产企业
  • 公司类型:
  • 公司口号:
  • 年营业额:
  • 员工数:
  • 公司性质: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卷烟厂沿革

1955年1月,国营上海卷烟四厂(原中华烟草公司卷烟一厂)并入上海卷烟二厂。1959年5月,公私合营人和雪茄烟厂、球手雪茄烟厂、合众标准雪茄烟厂并入上海卷烟二厂。1960年7月,上海钩子皮带厂、永固五金制品厂并入上海卷烟二厂。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营上海卷烟一厂撤销建制,国营上海卷烟三、四、五厂和华成、华美等5家公私合营卷烟厂相继转产,上海卷烟行业仅存上海卷烟二厂一家卷烟厂。1960年12月,国营上海卷烟二厂易名为上海卷烟厂,成为上海唯一的一家生产卷烟和雪茄烟的大型卷烟厂。

1952年4月,颐中烟三厂改为上海卷烟二厂时,工厂占地27827平方米。1954年1月,原许昌路烤烟厂(占地面积6097平方米,有发酵室18间)划归上海卷烟二厂使用。1963年,上海卷烟厂主要生产厂房面积24009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厂基本建设发展缓慢,至1979年仅在原三层主厂房上加层建生产车间(建筑面积为4300平方米),并将夹层4300平方米改作办公室、更衣室。“七五”技术改造期间,国家经委、中国烟草总公司将该厂列为重点改造企业。除更新专业设备外,共新建、改建、扩建厂房26313平方米(其中新建17783平方米),同时将保定路325号原上海食品工业疗养所、上海良工阀门厂二车间(与上海卷烟厂毗邻)、上海纺机厂纱管分厂(通北路659号)划归上海卷烟厂使用。1992年,该厂主要厂区占地面积30655平方米,建筑面积79056平方米。

职能部门

该厂在1952年设人事、保卫、生产技术、财务、财务计划、供应、总务股等行政机构,1953年4月改股为科,1955年增至13个科室。1957年,行政机构精简合并为9个科室。1967年,成立厂革命委员会,行政机构设生产、材料、后勤、宣传4个组。1978年11月,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设厂长办公室、技术科、检验科、供销科、劳动工资科、教育科等13个科室。1980年后,增设设备动力科、企业管理办公室、中心试验室和技术改造办公室,1988年共有职能科室26个。1991年3月,该厂将管理机构改为部制结构,将职能科室划分为政工企管部、经营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基建技改部、行政管理部等8个管理部。

生产规模

该厂1952年生产部门设烟叶、卷烟、包装和栈房、修理部(1955年后改称一、二、三车间,修理部改为四车间)。1961年4月增设综合车间(内设雪茄烟、板烟丝工段)。1981年增设凤凰牌卷烟车间,1987年设立滤棒成型车间。1989年9月,租赁上海勤俭煤渣砖厂(隆昌路641号)厂房,设综合车间,1991年7月,新建膨胀烟丝车间。

职工情况

在1952年4月由上海烟草公司接办前,该厂职工共有2179人,其中工人2047人,职员120人,外籍人员12人。1955年1月,国营上海卷烟四厂并入后,职工人数增至3793人。1962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该厂精简职工337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根据生产需要,向社会招收临时工800余人(后转为固定工)和部分中学毕业生。1976年,招收应届中学毕业生1000余人,职工人数由1975年的3635人增至4406人。1981年招工200余人,1992年共有职工5474人。

产品

熊猫牌香烟

中华牌香烟

红双喜牌香烟

中南海牌香烟

上海牌香烟

牡丹牌香烟

大前门牌香烟

江山牌香烟

恒大牌香烟

火灾事故

2010年9月24日上午9时50分,位于杨浦区长阳路许昌路口在建的上海卷烟厂“中华”牌卷烟专用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建筑工地发生火灾,在据事发地几公里外的浦东陆家嘴地区都能看到在空中翻腾的滚滚黑烟。事发后,消防部门出动了十余辆消防车相继赶赴现场,所幸由于及时发现并控制,火势未得以蔓延,约1小时后大火被完全扑灭。据工地工人透露,起火点位于楼顶的东侧。当时有工人在顶楼施工作业,可能是施工中使用了电焊等动火作业不慎所致,飞溅而出的火星引燃了易燃建筑材料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