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跳蚤

上帝的跳蚤

200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上帝的跳蚤》分为四章,分别围绕鼠疫杆菌、天花病毒、流感病毒和艾滋病毒这四种烈性微生物对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从几个不同的侧面阐述微生物这个肉眼看不见的翻云复雨手是如何改变、推动过去、今天和未来的人类历史的。《上帝的跳蚤》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作者同时也有很好的历史人文学养,文笔流畅,故事引人入胜之余,也不乏深度的思考。
    书名:上帝的跳蚤 别名: 作者:王哲 类别:科学 原作品: 译者: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页数: 定价: 开本:32 装帧:平装 ISBN:9787222055582 语种:中文 价格:20元

内容简介

《上帝的跳蚤》的定位为面向大众的科普类人文读物。即以通俗的文字讲述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几种细菌和病毒的历史与故事,同时揭秘医学史上不为人所知的秘闻与趣事。具有一定文学性和很强的可读性。对细菌和病毒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以及对医学、历史、战争有兴趣的普通读者,高中文化以上,都可以阅读。

作者简介

王哲,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曾从事艾滋病毒研究和预防控制,后赴美国从事电脑行业。2004年开始在网络和报刊上发表大量杂文和文史随笔,并创建海外华人综合论坛“清谈天地”。2007年出版长篇传记文学《国士无双伍连德》,被《中华读书报》评为当年百佳图书。2008年开始陆续出版《健康10+1丛书》。

编辑推荐

《上帝的跳蚤》编辑推荐:历史不仅仅属于人类

历史是这个星球的日记,这部日记有时候是由我们书写的,但更多的时候却因它们而彻底改变。

这是一场有史以来最惨烈、最漫长也最不可预知的战争。究竟是微生物入侵了我们的身体,从而改变了历史走向,还是我们入侵了微生物的领地,落入了大自然的圈套?

鼠疫:从查士丁尼、隋炀帝、元顺帝、崇祯到李自成、吴三桂>帝王将相的雄心灰飞烟灭>黑土地上的秘密>中日医学绝无仅有的一次交锋

天花:最不可思议的征服>西班牙人世纪豪赌>印加帝国的倾城之恋>上帝的名字叫爱德华·琴纳>古往今来最伟大的麻子

流感:补故意遗忘的历史>终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女郎>寻找女郎芳踪的传奇>魔鬼的变身之舞>下一场浩劫

艾滋病:有一种译法叫救赎>20世纪的较量与征服>文明有病>不可预知的未来

目录

第一部世纪瘟疫

一、欧洲上空的黑云

1.老鼠的迁移

2.改变历史的口角

3.来自东方的黑死病

4.蒙古帝国的非正常事件

5.查士丁尼大瘟疫

6.剂几乎使人类灭绝的猛药

7.欧洲最后的鼠疫

二、肉眼看不见的历史

1.隋朝究竟亡于何事

2.1644年的北京春天

3.李闯王功败垂成

4.改变历史的看不见的手

5.宿命的结局

6.吴三桂的如意算盘

三、最后的征服

1.瘟疫再现

2.一夜空城

3.世纪较量

4.真相只有一个

5.从日本人的脚气病说起

6.伍连德出关

7.揭开鼠疫的面纱

8.最后的反扑

9.人类的胜利

10.不仅仅是尾声

第二部斑点恶魔川

一、征服

1.一夜入魔

2.往事如花

3.帝国双璧

4.倾国之恋

5.古典病毒

二、人类的故道

1.古道西风瘦马

2.从此鸡犬相闻

3.天女散花

4.何必马革裹尸还

三、黑暗中的摸索

1.童贞女王

2.人间昆仑

3.上帝的意愿

4.百分之二

5.寂寞的十年

6.那一夜的星光

7.墓碑的重量

8.无法征服的恶魔

附录:历史上著名的麻人

第三部魔鬼的舞蹈

一,神秘女郎

1.故意遗忘的历史

2.一笑倾城

3.再笑倾国

4.最后的艳舞

二、女郎再现

1.传奇的开始

2.与乔治竞赛

3.女郎的面纱

4.曙光初现

5.露西现身

6.女郎重生

三、魔鬼没有消失

1.最惨烈的战争

2.魔鬼的暗示

3.真正的元凶

4.下一场浩劫

第四部世纪末的救赎

一、横空出世

1.有一种东西叫病

2.我们看到了开始

3.有一种译法叫救赎

4.谁发现了真相

二、一个病毒的童年

1.它从何处来

2.一个病毒的足迹

3.当世界停止转动

4.出乎意料的开始

三、人类和一个病毒的较量

1.20世纪的征服

2.制胜法宝

3.绝处能否逢生

四、不可预知的未来

1.文明有病

2.无法逆转的改变

3.唯一的武器

4.不可预知的未来

精彩书摘

山海关一战,吴部伤亡惨重,其后居然能对李白成穷追不舍,连战连胜,和在山海关前势均力敌的情况截然不同。可是为什么又突然不追了,就因为李自成放归陈圆圆7吴三桂这么重色轻家仇国十艮的话,怎么可能有人为他卖力?大清也不会那么看重他,让他割据云南。

最后是大清,山海关一战只动用了两个旗,可以说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相比,大清夺取华北是最容易的。主力完好,加上春夏之际正好用兵。可是为什么这一年除了两追李自成外,并没有下江南,而听凭南明小朝廷建立7雄才大略的多尔衮纵然想不到,范文程、洪承畴这些人哪个是吃干饭的?难道不知道时机的重要性7他们都应该知道最危险的不是流寇,而是南明。其后果然有李定国、郑成功高举复明的大旗,只不过功亏一篑。还有那些以抢劫为目的的大清亲贵,也都应该知道西北连年战乱,已经残破不堪,江南才是富饶之地。为什么白白地耽误了一年的时间,给明朝以喘息之机7如果没有南明内斗党争,清兵或许很难渡江,宋全割江而治的故事又要重演了。

那么,究竟是哪一只手在牵动1644年的春天?

历史在后人眼里是规律是必然,因为它已经发生了,甚至可以被分析被统计一下,就像美国电视广播里面的天气预报;今天晚上下雨的几率70%。可是在处下历史之中的人们的眼里,他们所面对的卅界是无序的,已经发牛的、正任发牛的和将要发斗的事件都是偶然,不是零就是百分之百。从历史事件的本身来说确实都是偶然的,一什佃然发生的小事会演化成大事甚至世界大战。史学家会说世界大战早晚会打,但足终闩会落实到某一个偶然事件上。

如果讲历史的必然性的话,那就是由大大小小的偶然汇总起来,显示出历史的所谓的自然规律。至少局部的历史变幻莫测,难以用自然规律解释。这些偶然往往被史家忽视,因为在他们眼里是既成事实是十足的理十生。历史不可能假设,但历史中的偶然性或者被当时人甚至现代人忽视的东西往往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偶然中,似乎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翻云复雨地折腾着历史,于是便有了命运的说法。无论个人的命运还是人类的命运似乎都不是人类自己所能够掌控的。人类自认为是地球主宰,可是地球上除了人类之外,还有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这些非人为的东西一样能改变历史。因此历史不仅仅属于人类,历史是这个星球的日记,这个日记有时候是由人来书写的,但更多的时候却不是。

1644年,北京的春天,书写历史的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群人,而是一个肉眼看不见却无所不在的东西,它的名字叫:细菌。

1644年,全世界的人们还不知道细菌为何物,尽管它们比人类的历史长得多。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大疫往往代表着细菌造成的传染病流行。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后期,大疫在北方多次流行。从万历年间开始,山西开始出现瘟疫。崇祯六年,山西出现疫情,崇祯十年,山西全境大疫,十六、十七两年为高峰。河南、江苏在崇祯十三年到十七年间也多次出现大疫。北京附近,崇祯十三年,顺德府、河间府有大疫。崇祯十六年,通州、昌平州、保定府均有大疫,并且传入北京,明史云:“京师大疫,自二月至九月。“和山西的情况一样,在初次流行的第二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北京大疫进入高峰,高峰期正是春季的三四月间。

当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北京城里的瘟疫正好是突然爆发的关键时刻。联想一下萨斯在北京爆发日寸那种恐慌的情形,如果有敌人大举来攻,根本守不住。据说当时城墙上三个城垛才能分到一个士兵去守卫。守城的士兵“鞭一人起,一人复卧如故”,这不是人心涣散造成的,而是真的没法站起来了。原因就是当时瘟疫流行,感染以后身体虚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北京城里的人本来就多,闯军逼近,大批逃难的百姓涌进北京,城中人满为患,更推动了瘟疫流行。不过瘟疫主要在卫生环境差的百姓和士兵中间流行,官僚家庭受波及很少,所以在深宫里的崇祯不知道,在城外的李白成自然也不知道,这才有议和的事。

北京不是第一次被兵临城下,崇祯有充足的信心,北京城是不可能被攻破的。等到议和失败,李自成想惩罚性地攻一下城,没等开始,守城的便纷纷献城。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守不了,再守下去就是一个死城,献了城至少还可以出去找条活路。如果没有瘟疫,靠着大炮和坚固的城防,怎么说也能坚持几天。大明朝虽然千疮百孔,但是半壁河山还是有的。北京失陷后南明继起,表明人们对明朝依然忠心耿耿,视其为正统。当时的北京城中尚不至人心思变到这种程度。即便是李自成这一次横扫了北方,可是他不一定能一统天下,大局还有变教。

这一切都说明,北京城里在司军到米之时,对守城一事和崇祯一样乐观。就在和谈的那几天,城里发生了突变。历史上并无相关记载,说明这个变故不是人为的,唯一的解释就是瘟疫。短短几天内,被围的北京城内,瘟疫在积累了一定的患病基数后,便以最快最大能力进行传播,于是就在这一刻,瘟疫如j中击波一样大规模爆发了。已经抛弃了明朝。于是众人的抵抗意志彻底涣散,不约而同地献城投降。崇祯在城破之日召集群臣,居然没有一个前来,明朝再不得人心,也不会没有一个忠臣。这也是因为人们从瘟疫中看到“天意”。被上天抛弃的崇祯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最终只得在一个太监的陪同下在景山上吊身亡。

媒体评论

在病毒、细菌这些小东西面前,人类表现得既渺小又伟大:渺小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的生命在烈性传染病面前毫无保障也毫无尊严;伟大则是因为人类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了鼠疫、天花……本书的最大特点正是用传奇笔法再现了历史长河中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揭示了每一个历史转折点中被忽视的翻云复雨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维中教授

翻开师弟王哲的新书,仿佛回到了那一段纯粹而闪亮的岁月,与名利无关,与成就无关,只与自己内心的感受息息相关。那些为医科生所熟知的名词在王哲笔下仿佛有了生命,个个新鲜生动。可以说他是将最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典故与历史文化杂糅在了一起,好看好读之外,更赋予了医学和历史全新的思考方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新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