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委陵菜

三叶委陵菜

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
三叶委陵菜(学名: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是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有纤匍枝或不明显。根分枝多,簇生。花茎纤细,直立或上升,高8-25厘米,被平铺或开展疏柔毛。基生叶掌状3出复叶,连叶柄长4-30厘米,宽1-4厘米。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多花,松散,花梗纤细,长1-1.5厘米。成熟瘦果卵球形,直径0.5-1毫米,表面有显著脉纹。花果期3-6月。
    中文名:三叶委陵菜 拉丁学名: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 别名:三张叶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超目: 目:蔷薇目 亚目:蔷薇亚目 科:蔷薇科 亚科:蔷薇亚科 族: 亚族: 属:委陵菜属 亚属: 组:钉状花柱组 亚组: 种:三叶委陵菜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Bornm1904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生活型:t多年生草本;

叶:t基生叶掌状3出复叶,连叶柄长4-30厘米,小叶长圆形、卵形或椭圆形,有多数急尖锯齿,两面绿色,疏生柔毛,下面沿脉较密;茎生叶1-2,小叶与基生叶小叶相似,叶柄很短,叶缘锯齿少;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稀疏长柔毛,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呈缺刻状锐裂,有稀疏长柔毛;

花:t花茎纤细,直立或上升,高达25厘米,被疏柔毛;

果:t瘦果卵圆形,径0.5-1亳米,有脉纹;

主要变种

中华三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 var. sinica Migo):该变种不同于原变种在于茎和叶柄上被开展柔毛较密,小叶两面被开展或微开展柔毛,尤其沿脉较密,小叶片菱状卵形或宽卵形,边缘具圆钝锯齿,花茎或纤匍枝上托叶卵圆形且全缘,极稀顶端2裂。花果期4-5月。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生长于海拔600-800米草丛中及林下阴湿处。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2100米的山坡草地、溪边及疏林下阴湿处。喜温暖湿润气候,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稍耐阴,耐寒,耐旱,耐瘠薄。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和云南(香格里拉和漾濞)。

繁殖方法

可用播种、分株、匍匐茎扦插及压条进行繁殖。播种时覆盖土以种子直径的1.5倍为宜,且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尽量用遮阴网遮盖,以减少水分蒸散,提高出芽率。当采用分株繁殖时一般在每年春季三叶委陵菜返青后进行。如移栽晚,三叶委陵菜已经长出较长的匍匐茎,要将匍匐茎减掉部分,留5-8厘米长。选择匍匐茎扦插时,选用生长健壮的匍匐茎,成活率可达90%以上。压条是在匍匐茎基部堆土,因匍匐茎有须根,很易生根,且成活率极高。当三叶委陵菜在生长过程中,如地面覆盖茎叶太厚,影响了生长,可剪去地上部分茎叶,以促进生长。

栽培技术

春、秋2季采挖种苗成活率高,在中国安徽地区以3月下旬到4月中旬挖苗最佳。4月初从中国合肥大蜀山整株挖出,包裹好其根部,修剪地上部分,保留约8厘米,最好当天挖当天栽,不能当天栽的用烂泥巴涂根并包裹保持湿度。地栽或盆栽都可以,对土壤要求不严,可直接栽在大田里。栽植前将土壤除杂、整细、耙平,覆2厘米厚的土,以株距10-15厘米、行距25-35厘米为宜。栽后1周保持土壤湿润。移栽成活后,其长势较野生状态好。

病虫防治

病害:当雨水较多时三叶委陵菜有白粉病、根腐病、褐斑病等病害发生,可用代森锰锌500-6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当病害较严重时,可直接剪去地上部分,使其重发新叶。

虫害: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较少发生,但也有红蜘蛛和蚜虫发生情况,而蚜虫常发生在植株春季返青时的嫩叶上,可用吡虫啉喷雾。

主要价值

药用

根或全草入药,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用于骨髓炎,毒蛇咬伤。瘰疬,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对金花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观赏生态

三叶委陵菜的匍匐茎发达,匍匐茎上有不定根与土壤接触后可快速生长,覆盖率强,成坪快,花期花朵繁密、一片金黄,花色鲜艳花期较长,且管理粗放简单,如在中国合肥植物园的磬园里栽植的三叶委陵菜作为花镜配置,在合肥环城公园则栽植在护坡上,三叶委陵菜也可用于立交桥下等,蓄水保墒固沙能力强,也可用于自然式的花园,是一种很好的地被植物。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