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街

三月街

白族盛大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白族盛大节日和街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带有宗教色彩,后来渐变为一个盛大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大理向来是茶马古道经过之地,也是商贾繁忙的地方,它不仅是个交换场所,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解放后,三月街已发展成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繁荣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今天,“赛马会、唱歌、做买卖”成为三月街的三大主题内容,极大丰富中国民族文化和经济。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称:三月街 别称:观音市 举办地点:云南大理 举办时间: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 民族:白族 所在地:云南大理 类别:节日

概述

亦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白族传统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形式

它为中国云南省大理地区白族盛大街期和传统集会。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起在大理城西点苍山中和峰麓举行,为期5~7天。这种盛大的街期和传统集会,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起,在大理城西点苍山中和麓举行,为期五至七天。

三月街的起源与宗教活动有关。一说观音菩萨在三月十五治服了为害人民的罗刹,白族人民年年相聚,举行拜祭活动,后演变为一年一度的街期,故此节又称“观音节”、“观音街”。

当时三月街实为滇西的民族市场。由于大理自古以来就是滇西的物资交流、集散中心,故而随着白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三月街由原来的佛事活动发展成为进行物资交流和群众性文娱活动的盛会。每逢三月街时,街上人山人海,商贸云集,货物琳琅满目。人们按照传统习惯,白天进行贸易,晚上在宿营地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节日由来

传说1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奢望长生不老,听信一个侍从的话,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这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灾难。当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唤来神狗咬断了暴君的咽喉,喝干了他的血液,消灭了这个魔王,为白族人民除了祸害。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每年在农历三月十五──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现在“三月街”期间,除了交流物资,还表演民族歌舞、体育等活动。特别是参加赛马会的各族骑手,云集苍山脚下,扬鞭策马,腾云驾雾似的向洱海边奔去,其情景煞是壮观。

传说2

南诏初期,观音菩萨于农历三月十五来到羊苴咩城(即大理古城)讲传佛法,由于信徒越聚越多,后来竟成为"听法会"。白族先民为纪念观音菩萨讲经授法,便在观音讲经的地方接棚礼拜,并以蔬菜祭祀观音菩萨。久而久之,这种源于宗教信仰的民间集会,逐渐演变为定期的大型民间集市贸易活动。三月街因此又名"观音街"、"观音市"。

传说3

云南洱海边上住着一位年轻的白族渔夫阿善。夜晚,他在月上打鱼,弹着三弦,唱起渔歌,歌声传到龙宫。龙王小女阿香听见了,来到船上,与阿善结为夫妻。三月十五,是月亮里赶集的日子,各路神仙都到月宫去买东西。阿香变成小黄龙驮着阿善去赶集。他们来到月宫,与嫦娥、吴刚一起游了大青树下的月亮街,街上热闹及了,万物透明闪亮,看得见,摸不着。他们回到村里,把月亮里赶集的情况告诉乡亲,大家决定模仿月亮街,在苍山脚下种起三株大青树,定三月十五日在大树周围摆摊设点,让四乡八寨的人前来赶集。大理的“三月街”就这样延续到今天。

相关记载

按此市实昉于唐永徽年间。”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记述了当时三月街的盛况:“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外,更队以觇高下焉。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乃通行场市。”《大理县志稿》亦载:“盛时百货生易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渐、湘、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云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市、丝棉、毛料、木植、磁、铜、锡器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亦值数万。

一说在南沼细奴逻时(公元649年一902年),观音于夏历三月十五日在今三月街的所在地传授佛经。成书于明代的《白国因由》载:“善男信女朔望会集,于三月十五日在榆城(即大理城)西搭篷礼拜方广经……年年三月十五日皆以蔬菜祭之,名曰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观音街,即今三月街也。”又说古代白族妇女随丈夫到天宫赶“月亮会”回来后,仿照举办起三月街。关于三月衔的情景,明清时期的典籍中多有记载。明李元阳《云南通志》载‘“三月三日至十五日,在苍山脚下贸易各省市之贷,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杨琼《滇中琐记》曰:“大理三月街,古称为观音市,在西门点苍山下,…。按此市实昉于唐永徽年间。”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徐霞客游记》记述了当时三月街的盛况:“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外,更队以觇高下焉。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乃通行场市。”

清代《大理县志稿》中是这样记写三月街盛况的,“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之云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市、丝绵、毛料、木植、瓷、铜、锡器诸大宗大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这时大理三月街之规模盛况,不仅在国内,即使在亚洲诸国中,也当名列前茅。清末首批大理留日学生、白族音乐家李燮羲,曾写了这样一首《三月街竹枝词》:“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20世纪80年代初,大理古城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及44个风景名胜风之一,继而又被公布为乙级旅游区对外开放。90年代初期,大理州人民政府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大理三月街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每年的三月街,中外人士纷至沓来,浏览观光,洽谈生意。

近些年来三月街期更加繁盛,白族及附近的汉、彝、纳西、藏、傈僳、回等族人民纷纷盛装参加,进行物资交流。三月街期间不少青年男女相约谈情,并表演传统的民族文娱体育节目,其中以流传久远的赛马活动最为引人入胜。

现状

在云南众多的集市中,三月街是持续时间最长、交易商品最多、规模最宏大、影响最广远、发展最成熟的集市盛会。这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密切的关系。洱海地区是云南古代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大理是洱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历来是滇西的商品集散地,又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处于中国与中南半岛及印度的交通十字路口,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大理三月街。

节日期间,要举行白族歌舞、白族剧的展演。白族青年男女穿上民族服装,打着霸王鞭,敲着金钱鼓,载歌载舞欢度节日,同时举办具有白族特色的灯展、花展和弓驽、秋千、赛马、赛龙舟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近年来,三月街吸引着国内外大批客商和旅游者。要了解白族,感受白族文化,参加三月街是最好的途径。

三月街在政府的关怀下,更加繁盛,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白族人民,以及附近的汉、彝、纳西、藏、傈僳、回等族群众,纷纷身着节日盛装,赶着牲畜,手携肩挑着山货药材和农副产品,聚集在苍山脚下的广场上,除进行物资交流外,还举行对歌、跳舞、射箭、赛马、球类比赛等,还要演出白剧、花灯戏。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