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人体疾病症状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 中文名:三叉神经痛
  • 外文名:
  • 别名:
  • 临床表现: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
  • 就诊科室:外科

概述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又称痛性抽搐)有时也被称为“脸痛”,中医称为"面风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是一种非神经性、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痛疾病。发病率高,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目前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并不明白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三叉神经痛一般是指继发性三叉神经的抽搐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继发于软组织损伤、局部感染、外伤、三叉神经所通过的骨孔狭窄、肿瘤、血管畸形、血液循环障碍等。三叉神经痛主要是软组织损伤后,其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非常少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至今还未发现。

三叉神经痛一般多数于40岁以后起病,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患者持续时间可以为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患者可以每日数次甚至数十次发作,表现为刺痛或者跳痛。

带状疱疹是在身体单侧的皮肤上,呈带状发作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开始看着几个小水泡,就是因为发作期的这几个小水泡太小了,大多患者没有经历过这几个小水泡造成的溃烂和破坏性,太没在意或大意了,疱疹可能很简单的方法治疗消除了,更厉害的是这个病会有个后遗症的病非常的棘手,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如果发作在头面部的,也会被称为三叉神经痛,有的患者可能没有发作出疱疹来,也会引起头面部的剧痛或异物感。

鉴别诊断

牙痛

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无效,方引起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龋齿或其它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副鼻窦炎

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涕及局部压痛等。

青光眼

单侧青光眼急性发作误诊为三叉神经第1支痛,青光眼为持续性痛,不放射,可有呕吐,伴有球结合膜充血、前房变浅及眼压增高等。

颞颌关节炎

疼痛局限于颞颌关节腔,呈持续性,关节部位有压痛,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下颌动作关系密切,可行X线及专科检查协助诊断。

偏头痛

疼痛部位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发作前多有视觉先兆,如视力模糊、暗点等,可伴呕吐。疼痛为持续性,时间长,往往半日至1-2日。

三叉神经炎

病史短,疼痛呈持续性,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减退,可伴有运动障碍。神经炎多在感冒或副鼻窦炎后等发病。

小脑脑桥角肿瘤

疼痛发作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但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脑桥角其他症状和体征。以胆脂瘤多见,脑膜瘤、听神经鞘瘤次之,后两者有其他脑神经受累,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较明显。X线片、CT颅内扫描及MRI等可协助确诊。

肿瘤侵犯颅底

最常见为鼻咽癌,常伴有鼻衄、鼻塞,可侵犯多数脑神经,颈淋巴结肿大,作鼻咽部检查检查、活检、颅底X线检查,CT及MRI检查可确诊。

舌咽神经痛

易于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疼痛由吞咽动作诱发。用1%可卡因等喷咽区后疼痛可消失。

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

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麦氏窝脑膜瘤等,可有持续性疼痛,病人三叉神经感觉、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能有骨质破坏等改变。

面部神经痛

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较重。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疗效不及卡马西平。

3、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

手术治疗

1、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

1903年,Schosser率先应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通过注射的药物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使之变性,造成传导阻滞,而得以止痛。常用的封闭药物是无水酒精和甘油。周围支封闭操作简单,但疗效不能持久,一般可维持3-8月,很少超过1年。半月节封闭术操作相对较复杂,可引起神经性角膜炎等并发症,总有效率72-99%,早期复发率20%,5-10年复发率达50%。

2、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

是一种安全、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疗效可达90%。其理论依据是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内的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其方法是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针电极插入半月神经节内,通电后逐渐加热至65—75度,对靶点进行毁损,持续时间60秒。此法适用于因高龄、不能或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

3、微血管减压术(micor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MVD手术是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1967年由Jannetta教授首次提出,手术适应症包括:经影像学检查确认三叉神经为血管压迫者;其它治疗效果差愿意接受手术者;压迫三叉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

常见的责任血管有:

①小脑上动脉(75%),小脑上动脉可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襻,与三叉神经入脑干处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或上内方。

②小脑前下动脉(10%),一般小脑前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也可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

③基底动脉,随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弯曲而压迫三叉神经根,一般多弯向较细小的椎动脉一侧。

④其它少见的责任血管还有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血管(如永存性三叉动脉)、脑桥横静脉、外侧静脉及基底静脉丛等。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是: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4cm的直切口,颅骨开孔,直径约2cm,于显微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懈”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危害

1、老年人三叉神经痛发作往往误以为是牙疼,拔牙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得不偿失,甚至会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内科疾病。

2、女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比分娩还要疼,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小脑梗死,脑瘤等疾病,出现生命危机。

3、小孩长期三叉神经痛会影响孩子语言、行为、智商及阅读能力的明显下降,视觉、听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会处于较低水平。

4、男性长期三叉神经痛,不仅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性生活质量,影响夫妻感情,破坏家庭和谐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特色治疗

TG—神经元修复再生体系治疗疗原理

TG—神经元修复再生体系:首先,黎明利用国际尖端检测设备,直达受损神经的根部,实时、动态、直观的深层探测三叉神经的发病病因,精确定位病变神经和受损神经元的位置,为治疗提供了全方位、精确化的科学依据。

然后,通过微创技术刺激三叉神经节痛觉神经元释放出内源性物质ATP,这种物质可阻断痛觉冲动的传入而产生镇痛作用,大脑不再向外传递疼痛信号,使闸门关闭而产生镇痛效应。

最后,通过打通面神经受阻的经络,增强血运能力,使被压迫的面部神经得以恢复,并快速滋养、激活、再生修复那些由于压迫已经受损和处于休眠和死亡状态的面神经细胞,使断裂的神经再生,改变受损面神经缺血缺氧的状态。从而改变面神经麻痹状态,恢复瘫痪的面部表情肌。

黎明TG—神经元修复再生体系四大优势

优势一:科学检测,精准病灶,无须开颅

采用国际尖端设备,直接锁定三叉神经痛病灶部位,确定其阈值,精准定位需要修复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及受损面神经,大大加速了病情的确诊率与治疗率。

优势二:微创技术,绿色安全,效果显着

单纯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不仅无法根治、副作用大,还会存在一定的风险,TG—神经元修复再生体系通过修复受损的TG神经元,同步修复受损多元面神经,避免了药物治疗周期长,手术治疗创伤大的弊端。无手术禁忌症、年迈老人、体弱多病者均可治疗,效果显着、绿色安全。

优势三:一人一方,智能监控,康复率高

针对个体差异明确每位患者发病的深层原因和病灶机理,确定发病病灶,制定系统化、个性化的综合诊疗方案,智能监控系统自动监控治疗过程,保障疗效,经数万例康复患者见证,康复率高,疗效彻底。

优势四:全面调节,标本兼治,更彻底

修复受损TG神经元及面神经,激活其再生功能不仅能中止面部的伤害性感觉,而且能清除致病的异常因素,深层修复受损神经组织,标本兼治,消除脑神经紊乱,提高面部活动能力及调节能力,使脑及面部组织恢复健康常态,达到从根本治愈三叉神经痛不复发的效果。

治疗方式

治疗三叉神经痛用揉摩方法,揉摩是无创伤的治疗,是将病位上的病灶清除和对损伤组织进行修复,不需要进入皮下和伤及

治疗方法分为无创和有创治疗方法。

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治疗方法的补充治疗。

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和射频热凝疗法。

一般疗法

(一)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48h后即有镇痛效果。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别名大仑丁(dilant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

(二)

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

对于风邪外袭型,主张治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可采用加味吴茱萸汤(党参、川芎各25g,吴茱萸、白芷、天麻各18g,干、薄荷、防风各12g,丹参、香附各20g,赤芍15g,钩藤30g,细辛3g),或可采用白附子10g,僵蚕10g,天麻10g,防风10g,白芷10g,细辛10g,胆南星10g,地龙10g,川芎10g,全蝎3g。

对于肝火上炎型,采用滋阴潜阳,降火熄风。可采用全蝎5g,蜈蚣2条,僵蚕、地龙、川芎、牛膝、生地、白芍、白术各15g,制川乌10g,白芷、天麻、制半夏各10g,细辛4g,钩藤20g,石决明30g(先煎)。也可采用白僵蚕、蔓荆子、炒没药、龙胆草、白蒺藜各9g,白芷12g,白芍、生地黄各15g,石决明(先煎)30g,全蝎6g,甘草3g。

(三)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植入人体的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治疗三叉神经痛,它的特点是保留神经,痛苦小,疗效块,不复发,无副作用。是目前保守治疗三叉神经痛最为理想的。

“TOC-超频微创无痛介入疗法”

“TOC-超频微创无痛介入疗法”包括三大技术:一是超频消融技术;二是经脉松解技术;三是特制中药治疗技术。

该疗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在可视状态下精准作用于疼痛的三叉神经和发炎组织,快速消除炎症,并使其蛋白质凝固消融,抑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传递痛信号,从而阻断疼痛的传递;通过刺激手部穴位来迅速打通受阻的经络,清除毒素,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轻松解除经络穴位压迫,再配合中医镇痛理论,研制愈后特效中药,疏通经络、滋养神经纤维髓鞘,巩固疗效。

根据目前的经验,适合治疗的条件为:

1、适用于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各种类型三叉神经痛患者。

2、适用于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被迫停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3、适用于有开放性手术治疗禁忌症,或是不愿接受开颅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4、适用于已接受封闭及脑外手术,但治疗后反复发作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封闭疗法

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是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法。注射的部位主要是三叉神经分支通过的骨孔,如眶上孔、眶下孔、下齿槽孔、颏孔、翼腭孔等。所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链霉素等。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治疗止痛范围局限,其效果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病情程度也关系密切,因此,多数病人在半年至2年内复发。

三叉神经周围支阻滞根据注射部位分为:眶上神经阻滞术,眶下神经阻滞术,后上齿槽神经阻滞术,上颌神经阻滞术,颏神经阻滞,下齿糟神经阻滞和下颌神经阻滞术。

阻滞疗法

采用半月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经卵圆孔刺入颅腔内的半月神经节,注入甘油、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阿霉素等神经毁损药物,以阻滞三叉神经第2、3支甚至全部的三支,可获得长时间的阻滞效果。用于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颌面部癌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痛。

1、本注射疗法适用于一切较严重而顽固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尤其是具有开颅手术禁忌的老弱及慢性病患者。2、三叉神经痛同时累及第2、3支,1、2支或全部3支,并经各周围支阻滞无效者。3、顽固的面部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疗法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复发率较高,由于操作方便,可重复实施,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

周围神经撕脱术

有的专家认为供养三叉神经的动脉发生硬化、缺血,以致神经纤维营养代谢紊乱而发生变性。远心端神经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对血管的压迫使血供进一步减少,加重神经变性,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而发生“短路串电”现象。

因此,在临床上出现了周围神经撕脱术,进行该手术时,应尽可能多地向近心端撕脱,以防止手术后三叉神经痛复发。由于该方法对多支痛或深部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捉襟见肘,效果不佳,因此应用不多。

球囊压迫法

球囊压迫法是国际上八十年年代开始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控制呼吸。由于穿刺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不同,麻醉时间在20分钟~160分钟。所以要求麻醉随时终止,患者尽快清醒。在X线屏幕下进行半月神经节穿刺术。

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的开颅手术有:经颅中窝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三叉神经根解压术和颅后窝三叉神经根微血管解压术。

伽玛刀

应用伽玛刀治疗是先通过影像学定位,计算出三叉神经根的三维坐标,再将聚焦的伽玛射线会聚在靶点,治疗医师通过对剂量大小的控制,可阻断痛觉的传导。

根据目前的经验,适合伽玛刀治疗的条件为:

①其他治疗无效的顽固型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②诊断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经影像学检查颅内有较小的肿瘤或血管畸形。

三叉神经痛预防

大部分病人其疼痛是发作性的,可有几周,几月甚至几年的自发缓解,于缓解期间疼痛可完全消失,很少症状持续消失,但随年龄增长其发作缓解期有渐缩短趋势,三叉神经痛本身并不致命,但可因频繁发作而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因怕发作而不参加各项活动,大部分病人因怕痛而变得无欲状,但自杀和吗啡成瘾罕见。

三叉神经痛并发症

可并发半侧面部痉挛,三叉神经支配区也可发生不典型的面部疼痛,但疼痛的性质与三叉神经痛不同,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总是长于数秒,通常为数分钟,或呈持续性疼痛,疼痛本身为钝性,压榨性或烧灼样,对不典型疼痛者,外科治疗无效,有时导致抑郁症。

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常揉擦同侧面部以求减轻疼痛,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和眉毛脱落,有少数患者出现跳动,抽搐,也有伴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涕,出汗,高血压等症。

预防和日常保养

1.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以及寒性食物等;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为宜。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轻柔。以免诱发板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洋葱等。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劳熬夜、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同时卧室不受风寒侵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切忌冲动、生气,抑郁寡欢。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些三叉神经痛的预防较为常见。

5、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也是三叉神经痛的预防措施。

6、三叉神经痛的预防还有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