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化三清

一气化三清

道教重要力量
晋魏时道教的重要力量,在江南有三支,除了张天师代表的天师正一天道外,还有茅山派与灵宝派。茅山派这个名字听起有点土鳖,但换成“上清派”立刻高大上了,供奉的祖师也不是张天师,而是女仙魏华存。陶弘景就是茅山一系的。灵宝派的代表人物是许逊、葛洪一系,这不去说他们。一气化三清是描述道的延续,道的演化,道的形成,意思就是说道无不在,包容万物。[1]三派的主神大家都明白了吧,上清派供元始、灵宝派就是供灵宝,而正一派还是供原汁原味的老君。为什么叫“原汁原味”呢?因为事实不是老君是元始天尊的化身,相反,元始天尊是老君的化身!上清派这灵感是从佛教来的,当然,从道士的口中说出来与现在也没啥区别,也就是元始分化出老君,老君下凡成为老子。区别就是先后有差别,次序被颠倒了,现实是老君化为元始,宗教上说是元始变成了老君。而灵宝,从他的另一个名字“太上大道君”,就可以知道其本来面目了。这就是“一气化三清”的真相。
  • 中文名:一气化三清
  • 外文名:
  • 别名:
  • 派别:道教
  • 时期:魏晋时期
  • 供奉祖师:魏华存

背景

魏晋时期道教神仙已十分庞杂,但散乱无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论家陶弘景写的《真灵位业图》作为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开始出现。在这神谱中,陶弘景将神仙分为七个等级,每个等级设一中位,有一个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设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诸神。七个等级高低有别,以第一等级为最高,以此分级,秩序井然。各等级除了中位主神外,还有左右诸位神仙,数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级左位29神外,右位19神。第三等级左位50馀神,右位30馀神。

这些左右诸神仙,有的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圣人先贤,如第三等级的孔子、颜回、庄子、第七等级的秦始皇、汉高祖、齐桓公、晋文公、魏武帝、刘备、李广、韩遂、孙策、徐庶等。有的是道教著名领袖,如第二等级的魏华存、许穆、许拥是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徐来勒、葛玄是灵宝派的创始人,而第四阶次的张陵是天师道的鼻祖,葛洪是道教大理论家。有的是神话传说人物,如第三阶次的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第四阶次的赤松子等等。总之,神谱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无人知晓的人物,难以考其来源,有的与道教关系不大,像孔子也拉进神谱,显得不伦不类。

除陶的神谱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神谱,其结构和内容也互有出入。

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神谱只是上清派一家之言,它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为最高神,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为最尊,而天师道则尊老子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问题上彼此不完全认同,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

来源

老君一气化三清的说法出现在两晋南北时期,但佛教进入中国后搞了个三宝佛,所以后期道教就针对这个说了一句,但不能认为三清的概念是唐朝才有的。因为有了道教的三清信仰,所以佛教才造出了三宝佛来对应,方便站住脚跟。

就像重阳真人说了句佛道合一,结果现在的人就搞的不佛不道。这些人根本就没搞清楚重阳祖师的本意是什么,就和现在没搞清楚老君一气化三。一样。重阳祖师说的三教合一,本意是叫后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结果,现在很多道士,把佛教的东西直接搬来用,超度亡灵,十方都是净土,先天天尊不用,用的是佛教的地藏,搞的不佛不道,一问原因,就说是重阳祖师说的。

类似的问题还有上次有人说道教没有无量天尊,或者看我说了个三无量,都跟风学,根本就不知道来源是什么,一问三不知。这里的三无量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福。三无量出处很早了,后来因为佛教出了个无量佛,和道教无量福同音,所以为了区别,后期道教改为“无量天尊”。无量天尊的意思是,众多天尊。无量天尊不可以单独用,只可以和其他几个一起用,因为道教实在没有“无量天尊”这一天尊,所以要称“福生无量天尊”。

诗曰:

一气三清势更奇,壶中妙法贯须弭。

移来一木还生我,运去分身莫浪疑。

诛戮散仙根行浅,完全正果道无私。

须知顺逆皆天定,截教门人枉自痴。

上清道人:

混元初判道为先,常有常无得自然;

紫气东来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

玉清道人: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

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太清道人:

混沌从来不计年,鸿蒙剖处我居先;

叁透天地玄黄理,任我傍门望眼穿。

“一气化三清”在许仲琳着的《封神演义》里有具体描述,写的是太上老君与通天教主斗法时,太上老君用一气化出三个法身的故事。

通天教主偏听门人之谗言,界牌关摆下“诛仙阵”反阻周兵,太上老君(顶上宝塔者)下凡协元始天尊破阵,大战通天教主(正中持剑者),一气化分三位尊神,乃道家三清(太清,玉清,上清),围攻其四周。而老君化分三清正为其师兄三人原型。

道教三清原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全称为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简称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最早崇奉的至尊之神,或说化身老子,后因出现“一气化三清”之说,由一尊神变为三尊神,以太上老君列三清第三位神。老子者,老君也。

《云笈七签》又用之以写三清之产生,“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生三气,……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

"老君修得气分身,一体玄功各扬名;同拜鸿钧修道德,原是一气化三清!"

既然三元变生三气,又化生三位天神,此三位天神自然即为三气所化或为三气之体现者。这三位天神实即后世所称之三清尊神。故后世有”一气化三清“之说,表明”气“是构造道教最高神的基本要素。同样,最高神之下的众神仙,也由“气”所构成。如“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即三清祖气所化,“五老上帝者,五气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表明玉皇大帝、五老君的“气”是直接源自根宗。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